谷堆悖论
什么是谷堆悖论 谷堆悖论认为:一粒谷子是不能形成谷堆的,再加一粒也不能形成谷堆,如果每次只加一粒谷子,而每粒谷子都是不能成为谷堆的,所以,谷子是不能形成谷堆的。 谷堆悖论概述 从真实的前提出发,用可以接受的推理,但结论则是明显错误的。它说明定义“堆”缺少明确的边界。它不同于三段论 […]
阅读次数: 654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什么是谷堆悖论 谷堆悖论认为:一粒谷子是不能形成谷堆的,再加一粒也不能形成谷堆,如果每次只加一粒谷子,而每粒谷子都是不能成为谷堆的,所以,谷子是不能形成谷堆的。 谷堆悖论概述 从真实的前提出发,用可以接受的推理,但结论则是明显错误的。它说明定义“堆”缺少明确的边界。它不同于三段论 […]
阅读次数: 654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四平理论概述 “四平”理论指的是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外汇收支和物资供求之间的综合平衡,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综合平衡理论。”四平”理论认为,财政收支平衡是综合平衡的关键,银行信贷收支平衡是综合平衡的反映,外汇收支平衡是综合平衡的补充,物资供求平衡是综合平衡 […]
阅读次数: 853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俄林的区际贸易理论概述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1899–1979)认为,国际贸易仅是区际贸易的一种,是由区际贸易的发展而演化出来的。二者所适用的规律及贸易理论都有很多共同之处。 他所说区际贸易的地区范围可大也可小。就全世界而 […]
阅读次数: 487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什么是国家悖论 国家悖论,新制度学派基于国家本质的“经济人”特性,提出的。即“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这一悖论的实质,反映了国家行为的内在矛盾。 国家悖论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悖论”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从理论到决 […]
阅读次数: 890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什么是环境优先新贸易保护论 环境优先新贸易保护论主要表现在借保护世界环境之名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衰退的劣势产业。 环境优先新贸易保护论的基本观点 发达国家的环保主义者认为,数十年之久的市场失败和政府决策失误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而自由贸易的发展和政府、国际组织对此不够重视 […]
阅读次数: 631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什么是两分法悖论 公元前5世纪,芝诺生活在古希腊的爱利亚城邦,据说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乡村孩子,是数学家帕门尼茨的朋友。他在与他的保护人一起访问雅典时,发明了四个简单的悖论,把一些自鸣得意的哲学家震惊得不知所措。芝诺也因其悖论而著名,并因此在数学和哲学两方面享有不朽的声誉。由于芝诺 […]
阅读次数: 370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什么是新产业组织理论 所谓新产业组织理论,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以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组织理论。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出现不仅仅从上述争论中汲取营养,而且运用了大量的新分析工具,1970s以后,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博弈论及 […]
阅读次数: 693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什么是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理论 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理论是前苏联著名的经济地理学者巴朗斯基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劳动地域分工进行阐述,提出的比较系统的地理分工论。按照巴朗斯基的理解,所谓地理分工就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 地理分工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劳 […]
阅读次数: 374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什么是美诺悖论 美诺悖论,是指一个人既不会寻找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会寻找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不会寻找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已经知道了;他也不会寻找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不知道要寻找什么。 美诺悖论的背景 在柏拉图的《对话集》中,曾经记载了苏格拉底和美诺关于道德意义探 […]
阅读次数: 809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什么是掌握滞后 掌握滞后是指指模仿国在经过一段时间生产后,最终可以掌握该种产品的所有生产技术,产品已经可以自给自足。掌握滞后的时间取决于模仿国取得技术的渠道,消化技术的能力等。即掌握滞后指其他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新产品进口为零的时间。 掌握滞后的研究 波斯纳把技术差距产生到技术 […]
阅读次数: 348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概述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尽可能符合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假设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模型,最早是由法尔维(R. E. Falvey)就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而提出相关观点,后来进一步体现在法尔维和基尔茨考斯基(R. E. Falvey and H. Kie […]
阅读次数: 755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赫克舍尔-奥林模型是1919年由瑞典经济学家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舍尔(ELI.Heckscher)和其学生奥林(Bertil Ohlin)所提出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模型。又叫H-O理论、H-O模型,它建立在对现实经济简单化、抽象化的严格模型设定基础上。 赫克歇尔-俄 […]
阅读次数: 871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什么是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 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以全民性和普遍性的保障原则为核心,全体居民和公民不论其有无收入和是否就业,都可享有国家制定的各项福利保障政策。由于全民都享有受保障的权利,因此,这种模式下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的税收。 以英国、瑞典等国实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它贯 […]
阅读次数: 504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纳什均衡简介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
阅读次数: 316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补偿原则论的产生 补偿原则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H.霍特林于1938年提出。稍后,英国经济学家R.哈罗德试图用历史事实来解释个人间效用的比较和福利标准的检验问题,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提出了补偿原则论。再后,卡尔多把补偿原则论与福利经济学联系在一起。补偿原则被提出后,希克斯立即大加发挥, […]
阅读次数: 555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什么是胜者全得博弈 胜者全得博弈是指支付策略取决于对其他竞争者或参与人而言的相对价值而非绝对价值。 胜者全得博弈的特征 这类博弈的一般特征是:回报主要或完全集中于那些最优的竞争者。 胜者全得博弈的应用 如果在博弈中,收益不是依据绝对价值而是依据相对价值,并且收益主要或者完全集中于 […]
阅读次数: 663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关于马克卢普知识产业理论 弗里兹·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1902.12-1983.3),奥地利裔美籍经济学家,早在50年代他就开始了对知识和知识产业的研究,1962年马克卢普在他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 […]
阅读次数: 708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什么是变和博弈 变和博弈也称非常和博弈,则是指随着博弈参与者选择的策略不同,各方的得益总和也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利益既对立又统一,既竞争又合作,各自收益之和是一个变数。如足球联赛中胜方积3分,平局各积1分,每场双方积分之和,或者3分,或者2分。如在同一个股票市场,面对同样的大盘走势 […]
阅读次数: 637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什么是理发师悖论 理发师悖论是罗素悖论的通俗举例,是由伯特兰·罗素在1901年提出的。罗素悖论的出现是由于朴素集合论对于元素的不加限制的定义。由于当时集合论已成为数学理论的基础,这一悖论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也引发了众多的数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补救,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公理化集 […]
阅读次数: 898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什么是群体稳定策略 斯温克斯(1992)在马特休的循环稳定集的基础上提出了“群体稳定策略”。相对于均衡的进入者而言,所谓“群体稳定策略”是指如果存在一个突变群体(或者进入者群体,譬如说群体A),其支付高于原群体的支付,那么必定存在另外一个群体(如群体B),在这个包含大部分原群体个 […]
阅读次数: 634次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