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限额领料单(1)控制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潭的消耗。对人力资源消耗,要控制定员、劳动定额、出勤率、加班加点等。要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安排不合理、派工不恰当、生产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
(2)控制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资源的消耗。包括各种原材料、辅料和机具的消耗。控制材料消耗,应在领取、人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严格管理,坚持按定额用料,加强计量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用料不节约、出人库不计量、生产中超定额用料和废品率高等问题。大力推广先进用料和代用、综合利用等方法。机具的使用应选择恰当、运用合理、提高利用率,坚持按操作规程使用、定期维护保养、旧换新等制度。
(3)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费用开支。要从数量上以及开支的用途、时间、作用上进行控制,使各种费用在最有利的时机开支,并符合规定,取得最大效果。同时要建立费用开支的审批制度。
特点
(1)它是根据企业统一计划和有关制度规定进行的成本控制工作 全公司成本控制中心,根据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通过分解,为生产现场规定了各种成本控制的具体目标,还规定了进行成本控制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规定和具体目标是生产现场开展成本控制工作的依据。
(2)它是专群直接结台的成本控制工作 现场成本控制不仅要依靠现生产工人,按其各自所负责的成本控制目标,对现场的各种实际消耗进行控制 为此,要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把现场成本控制的目标分解并下达到各个责任单位和个人贯彻执行。
工作体系
现场成本控制工资单现场成本控制是一种叠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控制工作。建立现场成本控制工作体系要根据现场核算单位的划分及其内部的分工情况而定。
生产现场的棱算单位,可能是单一的车间;也可能是跨车间的联合作业区;还可能是车间内的一个工殷、班组,甚至是一道工序例如,机械加工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对生产耗费和生产成本都能进行“独立核算”,因而可分别成为棱算单位。而化工行业常常要经过几个车间的生产,才能计量半成品或成品,因此,其核算单位往往要跨几个车间。塑料制品企业的生产现场,往往是一个车间内有多条生产线,同时生产多种产品,这就可以按工段、班组、生产线或联动机台为棱算单位。不管怎样划分核算单位,每个棱算单位都是一个成本控制的责任单位。
程序
(1)确定成奉控制目标和标准。现场成本控制的目标是根据企业成本控制目标分解而定的,包括每种产品和组成产品的各种零部件即每道工序的成本控制目标,以及各种资源消耗的定额、费用支出标准等成本控制目标。
(2)监督成本形成过程。根据成本控制的要求和规定,按时把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偏差。
(3)纠正偏差。发现偏差后.要分析确定偏差的性质、程度,查明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使消耗和费用控制在计划标准范围内,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反馈
现场成本控制一、现场成本控制对信息的要求
1.目的性
根据现场成本控制的要求收集、加工、处理、传递和反馈信息.不能盲目从事。生产现场发生的大量信息要经过筛选,科学地规定所需信息的内容,压缩剔除多余的信息;明确信息处理的程序和传递路线 按照成本控制的要求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利用者,并把相应的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人员。
2.真实性
各种信息要如实反映生产现场的真实情况,要经过去伪存真、剔除水分、由表及里地处理。为此,要做好原始记录和统计、核算工作,并认真进行现场调查。
3.时效性
要及时反映生产现场的真实情况,不拖延、不滞后,使现场成本控制者在有关情况发生变化时,能及时得到信息,根据变化的性质和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
4.有效性
用最经济的办法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和最适合的传递工具以及路线,做到花费少、快而准、效果好。
5、基础性
这是由生产现场的地位所决定的,企业生产现场成本就是在企业的生产现场,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最基础的费用总和。直接材料费用、燃料和动力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都是最基础的费用,没有这些费用的存在,那么成本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生产现场发生的费用直接作用于产品制造过程.计人产品的成本中,是随生产过程的发生而发生。现场成本的节约和浪费直接影响产品成本水平。控制生产现场的成本费用,又是分级核算情况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
6、主体性
生产现场成本这一性质是由它在整个企业生产成本构成中的比重所决定的,从整个成本的构成来看,原料、燃料、动力、折旧、人工工资占成本的85%.以上。它构成企业生产成本的最基本的主体成份。
7、时限性
生产现场原材料购置.燃料消耗,动力供应及原材料的使用都有严格的时间约束,这些费用的产生受生产的限制,即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超前就会出现断档;滞后就会造成积压。这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连续作业与流水线生产所决定的,按效益优先的原则,把握时机,既要注意成本形成的时间限制,又要使生产均衡运行。
8、固定性
在生产现场的运行过程中,产品产量在一定时期内,费用总额不随产品产量变动而变动,生产现场成本有一部分是固定不变的。如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金、保险支出、房产税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等。它们的成本开支项目的数量与产品的产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一般不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即没有因果关系.也不存在函数关系。与销售额无关,而只与生产周期和运行时间有关,因而生产现场这部分成本是相对稳定的。
9、可变性
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随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费用。这些成本开支项目的数量是可变的,如原材料、人工工资、运营费用等。它们与产成品的数量变化有直接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及函数关系,与产成品的数量有关也与产成品的质量有关,变动费用总额与产品产量成比例的增减.如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相应的生产人员就要减少,那么人工工资成本就要下降,相关的管理费用也降低了,就是说可变成本在生产现场的成本构成中也是可变的。
10、周期性
是指生产成本在现场形成过程呈周期的变化。生产过程所形成的产成品的产量是周期变化的、循环往复的,因而产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动即其产品的成本是呈周期变化的。这种变化呈现一种规律性的变化。
二、现场成本控制的信息反馈
生产现场成本控制需要的主要信息有:生产费用预算和产品成本计划资料、分解后的现场成本控制目标、产品物资消耗和能源消耗定额资料、产品劳动消耗定额资料、生产作业计划、材料的领料凭证、劳动工时记录、产品交换单、废品单、内部结算凭证以及对脱离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处理的记录等等。信息反馈,就是把成本控制目标、标准作用于被控制对象后,再把与成本控制目标相对应的实际情况(信息),反馈回控制者, 便控制者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成本控制中反馈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报表、图表、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等。下面是几种具体形式。
1.投入产出日报表
此表适用于生产现场“独立核算”单位,主要用来反映在制品资金占用和成本的变动情况以及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偏差。
2.限额领料卡
此卡主要反映原材料领用和超计划领料情况。
3.人工费用卡
此卡主要反映人工费用开支情况。
4.费用限额卡
此卡主要反映限额的执行情况:必要时,可按费用项目分设,以便实行专项控制。
5.废品率变动分析
此卡主要反映废品的变动情况。可按品种设置,亦可按类别设置。
6.日成本图
此图是根据投人产出报表绘制,主要显示日成本情况。
7.累计成本图
此图也是根据投入产出报表绘制,主要显示累计成本情况。
8.日成本偏差
此图也是根据投人产出报表绘制,主要显示每日成本偏差情况。
9.累计成本偏差
此图亦是根据投入产出日报表绘制,主要是显示累计成本偏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