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2012年12月底,雅芳在”退货门”、”传销门”、”行贿门”和不断减少的广告投放情况下,计划于2013年在全球范围裁员约1500人,中国将关闭国内十几个分公司,并退出韩国和越南市场。号称“给中国女性带来第一支口红”的国际化妆品巨头雅芳,正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事件发展
2012年雅芳第三季度业绩下滑,销售收入下跌7.3%至25.1亿美元。为扭转局面,雅芳做出“裁员和合理关闭一些全球设施”的决议来削减成本,同时应对持续低迷的业绩。。
2012年的12月中旬通过了裁员和关闭一些全球设施的决议,计划2013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00人,并退出韩国和越南等市场。
2013年1月1日,雅芳在河南的洛阳分公司在被要求关闭,广东仅剩下广州一地设立公司。此外每个省份被要求仅保留一家分公司。。
裁员原因分析
低迷的市场
行贿门:2008年6月,雅芳全球CEO钟彬娴接到一名雇员的举报信,举报公司在中国有“不正当的用于中国官员差旅的开支”。随后,雅芳开始进行内部调查,并且知会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证监会。
雅芳“行贿门”事件遭到曝光后,急剧下滑。此后贿赂丑闻进一步扩大,雅芳公司的内部调查人员发现了向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和日本的官员支付的数百万美元的问题款项。在2011年雅芳花费了9300万美元用于调查贿赂丑闻,在这件丑闻上的法律调查花费已经达到3亿美元。与此同时,公司的业绩和市值逐年下滑,其在2004年的市值是210亿美元,如今仅约为60亿美元。
退货门与传销门:2009年6月底12家哈尔滨雅芳专卖店经销商要求雅芳退货,在和分公司协商不成后,向地方政府举报雅芳“涉嫌传销”,引发当地工商局突击检查。
雅芳在2012年不是没有转机的机会,法国香水巨头科蒂(Coty)集团年初向雅芳提交了价值106.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但该要约被雅芳拒绝,理由是“未反映雅芳及其全球美容护理特许经营权的基本价值”和“机会主义的,并且不符合股东的最大利益”。
频繁重组
1998-2006直销→店铺+推销员→专卖店+直销
1998年,由于国内传销活动猖獗,我国政府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靠直销模式起家的雅芳在中国转向传统零售渠道,改用店铺加推销员的模式经营。直到2006年,雅芳成为获得第一张直销牌照的企业,从而向“专卖店+直销”混合模式转型。但推进的过程却过于激进:雅芳向专卖店收取高额费用,要求它们升级为品牌形象店,这直接导致专卖店数量和销售额的严重下滑,专卖店和直销队伍之间的矛盾也大量爆发。。
2010年全直销回归
在2010年4月,雅芳向中国市场空降了原南美地区的总经理奥多内兹,宣布将“全力支持直销渠道”。 不过,奥多内兹的推进计划并不顺利。据日化专家吴志刚介绍,目前雅芳在国内大概还有3000余家专卖店,“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大概远远超过了他(奥多内兹)的预期。”
2012年直销零售二选一
2012年3月,雅芳急调雅芳加拿大业务总裁林展宏急赴中国。在林展宏带领下,公司以“民意投票”的形式开始了谋划已久的渠道转轨加码零售,压缩直销。
裁员带来的影响
雅芳旗下至少有6家加盟商表示,在雅芳中国开始实施直销模式后,很多专卖店的老顾客都转型为直销员,“这直接影响到了我们专卖店的销售收入,也导致了其价格体系的混乱”。
雅芳湖北地区加盟商表示,在两种模式的纠缠下,再加上安利等其他竞争对手的迅速崛起,“雅芳在中国已经失去了其作为上百年品牌应有的品牌形象,甚至沦落为二三线品牌,其市场也被逐渐挤压到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回头客越来越少”。
雅芳中国重大时间点
1990年
雅芳进入中国。
1998年
雅芳成为中国首家获政府批准转型的企业,采用批发、零售方式销售产品;获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批准,采用店铺销售并雇用推销员的体制销售产品。同年,雅芳投资4300万美元,在广州从化太平工业区兴建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1999年
广州雅芳有限公司更名为雅芳(中国)有限公司。
2006年
在中国拿到直销牌照。
雅芳全球总部宣布全球重组计划,将中欧、东欧和中国三个地区的业务独立出来,中国雅芳从此将不属于亚太总部管理,而直接向总部汇报。
2008年
依据此前重组计划,裁员2400名。
雅芳收到举报,称雅芳中国存在与经营相关的“不适当”差旅费、招待费和其他费用。随后,雅芳开始配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及美国司法部展开内部调查。
2010年
雅芳中国新任总经理奥多内兹空降中国并制定了新的战略——让雅芳18个月内重回直销模式。
2012年
雅芳计划裁员1500人,退出韩国和越南市场。
相关主题
雅芳全直销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