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支付宝大战概述
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发布了停止线下POS业务的消息,业内人士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这是支付宝打响“反银保卫战的第一枪”,另一种说法是支付宝希望通过此次向银联“宣战”的契机撇除线下POS业务。
支付宝暂停POS业务原因猜想
一合作银行 遭银联重罚
由于支付宝一直没有接入银联,其在去年启动的线下POS业务是借用一家东部银行的收单机构号来操作,正是这一把收单通道“借给”支付宝开展线下POS业务的银行,在今年二季度收到银联的罚单。
支付宝早已做好了停止业务的准备
业内人士指出,事情绝不会如此简单。作为一个成熟运作的企业,绝不会轻率地做出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势必为了集中人力资源巩固和发展拥有优势的线上业务。长期从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资深人士指出,支付宝此举可能属于“借东风”的行为。他指出,长期以来,支付宝的线下POS业务都是付出大于回报的,属于“吃力不讨好”的业务。支付宝有可能借这次契机,以体面的方式结束线下POS业务。
该人士指出,由于在POS环境里既定的7:2:1的分成模式里,银联获取了“1”的部分,但付出的成本并不大;收单机构获取“2”的部分,但要投入所有的机具、多方洽谈、帮助电商硬件升级等,“付出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在线下竞争中,银联无疑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支付宝的交易量很少,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服从银联指定的规则,没有创新空间。
银联与支付宝的激战
银联推“天天富”
2013年10月18日,银联商务宣布,经过近1年的系统开发与测试的“天天富”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正式启动,首期与光大保德信基金合作。其准入门槛仅为200元,购买无需手续费,具有复利效应,所获收益也无需缴纳任何税目。
O2O市场对垒
7月12日,中国银联在沪发布新产品“银联钱包”。银联称,这种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刷卡消费协同互动,即O2O。在“银联钱包”应用中注册登录后,用户可以关联不同银行的多张银行卡,优惠券下载完成后可以在任意一张卡上使用。涵盖多家银行的优势,来源于中国银联作为国内唯一跨行支付清算组织的身份。
2013年以来,阿里巴巴先是在业务架构调整中把聚划算和本地生活设为独立事业部,接着又增持丁丁网和入股高德地图,加上被广泛使用的支付宝,阿里巴巴正式完成了O2O全产业链布局。业内人士分析,未来阿里巴巴会以支付宝为中心,在PC端依靠聚划算和本地生活,在移动端加强和高德地图的合作,并且不排除阿里巴巴未来会继续通过收购来增强自己在O2O领域的实力。
支付宝争得火车票支付
2013年6月初,铁路总公司发布公告称,支付宝中标铁路客票电子支付第三方支付合作伙伴,这意味着消费者就可以通过支付宝购买火车票。据《中国企业报》消息,中标的候选单位只有支付宝一家,而满足此次中铁招标的企业包括支付宝在内共计8家。2012年3月就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已亲自带队走访铁道部商谈相关事宜。
此前,银联利用自己“国字头”的优势,一举切下了火车票网上售票这块蛋糕。12306网站曾经只支持网银支付和银联在线,不支持第三方支付。
银联推无卡支付抢市场
2011年6月,与157家发卡银行签约的银联联合相关各方推出的“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两项业务在京亮相。一夜之间,京东商城、当当网、1号店都在付款方式中把“银联在线支付”排在支付宝的前面。
事件发展
2013年8月27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宣布:“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对原有合作商户公司会妥善处理,不会影响商户的正常业务。公司对给用户和合作伙伴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但在支付创新的探索上,公司永远不会止步。
2013年8月13日,银联召集了50余家(编注:1/5获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其达成协议关系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了银行卡收单业务运作与收单办法解读会议。银联业务管理部总经理黄建军在会上强调,上述第26条款不是对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的开放,重在强调发挥银行卡组织市场协调、监督和管理的职能,提升银行卡组织市场化运作能力,强化银行卡组织的规则执行力度。根据《银行卡业务运作规章》规定,银联卡跨行交易应统一送中国银联处理;确因业务创新等原因,收单机构需将银联卡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双方应向中国银联提出申请,经评估审核并签订协议后,开展相关业务。”
2013年7月25至26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办收单办法解读与风险管理培训班。央行支付结算司组织监管处处长谭静蕙对收单办法进行了解读,特别对第26条涉及的跨法人交易转接与资金清算做了重点解读。谭静蕙说,第26条取消了关于“收单机构为特约商户提供人民币银行卡收单服务,涉及到跨法人交易转换和资金清算的,应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合法银行卡清算机构进行”(即四方模式)的强制性规定,其目的在于发挥市场主体商业协议的约束机制,尊重市场的选择,鼓励创新,打破卡组织的固有模式,适应银行卡清算市场日益开放的趋势。
2013年7月24日,银联举行四届六次董事会,会上银联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这个被业内称为要“一统天下”的计划,旨在督促各成员银行统一行动,逐步将非金融机构银联卡交易全面迁移至银联网络。《议案》提出,“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融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同步规范互联网银联卡支付业务”;“2014年7月1日前,实现非金融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为实现目标,银联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步骤,包括“2013年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融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存量接口上不再新增无卡取现、转账等银联卡业务”、“2013年年底前,非金融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以间联或直联模式一点接入银联网络,商业银行不再保留其与非金融机构银联卡线下交易通道”。
2012年3月19日,支付宝正式启动物流POS战略,宣布推出物流POS支付方案。支付宝POS终端设备整合了刷卡与货单信息管理功能,实现电商COD资金与物流信息实时匹配。刷卡收银、取件和签收录入等功能都可通过一个支付宝POS终端完成,刷卡签单后可实现资金转账到电商和物流商支付宝账号。与此同时,支付宝宣布未来三年将向电商线下支付投资5亿元,这是支付宝自11年5月获得支付牌照来最大手笔的业务推进计划。按照支付宝计划,其POS投资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在今年向市场投入3万台支付宝POS,基本实现一、二线城市COD服务POS应用的全覆盖; 第二阶段,在余下两年继续投入3万台POS,完善三、四级城市COD服务的POS应用。从当时的计划就可看出,支付宝对线下物流支付业务是雄心勃勃。
2011年6月银联宣布推出“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业务,银联在线的用户无需开通网银即可实现线上支付,支持的卡包括借记卡、信用卡、储值卡等。
银联与支付宝比较
据艾瑞咨询分析,目前,在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已有支付宝和银联两家企业推出网上快捷支付,银联在线支付要求注册用户在银联的支付页面使用“银联账户信息+手机号码”的组合信息进行支付,支付宝快捷支付则要求注册用户在支付宝支付页面使用“支付宝账户+密码”进行支付,两家的支付模式基本相同。
但是双方目前在关联银行卡数量、支付限额、担保方式等各方面还是有所不同。
首先,在关联银行卡数量上,对于银联的在线支付而言,一个账号只能绑定一张银行卡,如果要绑定另外银行卡的话,客户只能选择解除当前绑定的卡片或者另外注册一个账户。而支付宝的快捷支付是一个账号可以绑定多张卡片。
其次,在支付限额方面,银联的在线支付单笔交易的上限为2000元,如果绑定的银行卡本身有消费额度的限制,那么以两者中较低的额度为准。而在支付宝的快捷支付中,如果客户没有申请支付宝数字证书或支付盾,那么支付宝对于额度的要求是单笔和每日最多都是5000元;如果申请了支付宝数字证书或支付盾,则是无限额的。
最后,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担保方式,支付宝的担保方式为企业级担保;而银联的在线支付,则由银行完成预授权担保(金融级预授权担保),即货到付款时无需提前向第三方账户划款,交易资金在个人银行账户内冻结,由银行完成预授权担保,避免了用户利息损失和资金挪用风险。这也是银联的优势所在。
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12.9万亿,同比增长54.2%。艾瑞预计到2016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50万亿。如此令人垂涎三尺的巨额市场蛋糕,就此点燃银联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争抢战役。来自银联业管委的一份文件估算,主要成员银行的银联卡线上支付业务手续费年损失超过30亿元。
各方观点
易宝支付:该机构的线下POS业务发展良好,今后也不会停止此项业务。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巨大机会,易宝支付正在加紧布局落实“支付+金融+营销”战略,将来会更加重视线上线下业务相结合与模式创新,继续聚焦关键行业,发挥其行业支付领导者的优势。
快钱CEO关国光:“对于银联此举不能简单以‘收编’或是‘封杀’来看待。当前不管是线上支付还是线下支付,同质化竞争的现象都很严重。支付行业的发展不能单一依靠手续费的方式来盈利,而要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彼此进一步开放,通过开放推动创新。另一方面,在新的开放创新的环境中,也需要新的规则来维护安全和防范风险。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北京大学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在第三方支付与银联的博弈中,银联占据着绝对强势地位。银联之所以一再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介入银联网络,原因之一是在于第三方支付行业与银行直连交易规模的扩大,容易导致网络欺诈、洗钱套现、难以有效实施风险管控等隐患,但银联与第三方支付背后的利益之争也是根源之一。
IBM资深战略分析师王祺:“停止POS机线下业务也是出于支付宝本身的战略需求。”他进一步分析称,在阿里金融的整体战略中,虽然希望渗透到线下,打造金融支付的O2O闭环,但相对于庞大的线上支付业务,POS线下业务量小、投入大,颇有点“鸡肋”的意味。一旦外部政策环境等向不利方向改变,“鸡肋”是最容易被舍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