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对某事物(内容和形式)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是指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的特点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有其独有的特性:
一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与否定性。它总是带有某一具体对象表示否定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态。
二是具有强烈的主观体验性。主观体验性是逆反心理产生的心理基础,逆反心理则是客观实物经过人的主观体验而产生的主观对客观的情感与态度。它对人对事的看法,不是依据事物的客观性、事情的是非曲折去判断、表达。
三是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由逆反心理所具有的主观体验所派生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它往往以个人的感情为标准,来确定对实物的态度与情感。能满足需要、对自己有利的,就会引起肯定性的体验,产生肯定的情感,如赞成、满意等;不能满足需要、对自己不利的,就会引起否定性的体验,产生否定的情感,如反对、不满、厌恶等。逆反心理的感情色彩具有明显的否定性。
逆反心理的产生
1.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揣度、推测,以至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或小作尝试。
2.企图标新立异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青年人与社会的认同不仅是简单地采取适应社会规范的途径,而且还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与社会之间的认同。因此他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特异生活经历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一向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以至于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怪僻。
这种在特定条件下,其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表现形式上与富有创造性的行为颇有类似之处,因此某些逆反倾向严重的青年也常对此津津乐道,或在心理上为自己的怪异行径寻求“科学”的根据。
员工逆反心理
员工逆反心理的表现
明知故犯,后悔莫及。
某些员工自持有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为图方便简化作业程序、违章作业,从而造成事故。如某变电站停电检修时,不执行工作票、负荷侧不挂接地线、无监护单人操作,明知违章仍继续作业,结果因某用户备用应急发电机自发电反送系统,使工作人员触电死亡。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2种:
一是不适应规范化安全管理。如有的员工因文化素质较低,工作票、操作票填写不合格,工作时不习惯格式化步骤,仍凭过去的经验进行操作;对领导的批评不服气,认为是小题大作、故意找差。因此,思想上对标准化作业程序消极对待,行为上不遵章守纪、图快图简。
二是心理负荷重。在安全生产的重压下,各种文件规章、会议、培训考试、工作监督、纪录、报表、检查、考核、领导批评、处罚等都较多,过多的控制措施使生产班组负荷过重,员工大脑处于饱和状态,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逆反心理的解决
做好逆反心理的预控,需要启迪员工的思想认识。
一是从规程要求的逆向提问。如提出“未经‘三核对’就盲目操作,会出现什么后果呢?”等类似问题,启迪员工正确认识标准化作业程序的重要性。
二是改革安全管理方法。如在现场作业时,安全生产管理者将要求员工应该做什么变为要求员工不应该做什么,给员工留有回旋余地,启迪员工正确思考怎样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三是“亲情化”沟通。领导对员工要尊重、关心、理解,工作中要少些指责批评、多些指导鼓励,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教训方式,放下官架子,真诚与员工沟通思想认识,营造温馨、和谐的安全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