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求职竞争力
求职竞争力又称求职时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求职核心竞争力是属于个人核心竞争力范畴,主要是指在能力系统中起主导作用,能使其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并可持续发展的、独特的并不易被人模仿的一种综合能力。
从个体来看,竞争力是每个人的能力或素质;而从整体上看,求职竞争力的核心问题是劳动力资源的市场竞争关系。针对大学生而言,所谓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力是大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为大学生在应聘某职位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适合其所应聘职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较其他应聘者更具竞争优势,更能胜任该职位的能力。
求职竞争力的表现
求职竞争力通常表现为: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向市场提供有效的智力和服务,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而且这种智力和服务只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够证明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求职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是指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事要先学会做人”这句古话中就蕴含着这样深刻的道理。
2.扎实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是一个具有较高专业化并互相协作的社会,多数职位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即不仅需要该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等。
3.不断求索和创新精神。这主要是指能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觉探索、不断创新等多种智力因素的综合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只有具备不断求索和创新的精神,才能使自身不断适应社会,获得更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从而不断增加自身就业机会的选择。
求职竞争力的三个层次
通俗地讲求职竞争力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从当前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基本要求看,主要包含着三个基本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及从事实际工作必需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如爱岗敬业、敢于吃苦、乐观自信、诚实守信等。基本的工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是社会人、职场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首要标准。
第二个层次是专业技能。社会人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就是专业技能,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三个层次是求职技能。求职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勇气和智慧。掌握了求职技巧和方法,就会使求职活动更科学有效,就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求职能力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这是决定能否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求职竞争力的特征
(一)相对性
即在一定范围内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优势,具有一定的现在性。竞争力显然是考察对象的一种能力。能力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我们要考察的竞争力是对象的一种属于现在的能力。我们要评价的是对象指定时间的“现在”的能力。这一点似乎是不言而喻,但又需要强调。因为竞争力的现在式有其既联系着过去又指向未来的特点需要加以揭示。因此,这种相对性包含着以下几个意思:
1.已知变化的过去性。由于能力的未来变化尚未出现,我们无法预知,我们只能以它到现在为止所出现的变化来观察能力的变化,因为只有和未来连接着的过去和未来关系最为密切。如果内外条件不变,这两种变化相同,对象的内外环境变化,这两种变化相近,相近的程度和环境变化相关。
2.未来水平表达现在竞争力。所考察对象竞争力的现在达到的水平可以衡量它现在之前的竞争力,如运动员现在取得的成绩可以衡量这之前的运动能力、一个学生现在的学习成绩可以衡量这之前的学习能力。以此类推,对象现在的竞争力要以它未来的水平来衡量,但未来的水平尚未实现,我们只能预测。要预测未来的水平我们只能依靠过去水平已发生的变化,以过去的变化代替未来可能的变化预测未来,这种代替相当于假设内外竞争环境保持和过去不变的条件下的未来预测。过去变化的已知和未来内外环境不出现新的变化的假设使我们可以以未来的可能达到的水平来衡量现在的竞争力水平。竞争力环境毕竟是变化的,但这种变化还没有发生,因而还没有可能对于现在的竞争力水平产生影响,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于现在竞争力水平的衡量。这种变化如果说会影响,只能对未来的竞争力和水平产生影响,这是我们评价未来竞争力所要考虑的。
3.竞争力的未来指向。我们以未来可能水平来表达现在的竞争力,使竞争力的评价指向未来,成为一种“潜力”的评价。竞争力是潜力.已经是一种共识,我们的分析达到这种共识。但竞争力并不是关于未来的预测,而仅仅是以这种预测来表达现在的竞争能力而已。它指向未来,不等于未来。预测是事物的将来式,竞争力是事物的现在式。其实,不仅竞争力是一种需要未来的表现来体现的“潜力”,一般的现在式能力也是“潜力”。也需要未来实际的表现来体现,它指向未来可能达到的结果。只是有的能力相对稳定可以现在或过去的水平代替,而竞争力高度变化必须考虑变化程度。
4.求职竞争力的比较特点。单独对象的竞争力评价体现不了竞争,因而没有意义。由于竞争在生物和人类社会中的普遍和多样,我们可以对于一个特定的竞争群体设定特定指标体系,进行竞争力的比较.比较结果的通用综合方式就是竞争的排序。竞争能力要在一组竞争群体的竞争中.通过比较来体现。对本文来讲.我们研究的是我国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力,此外,竞争力和实力(capabili—ty)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是相互交叉的概念.实力也包含潜力的内涵。通常实力是能力的现在式,着眼于现在达到的水平。竞争力也是现在式,它不仅着眼于能力的现在,也着眼于能力的未来发展,着眼于趋势,这是其一。其二,实力一般着眼整体,竞争力可以着眼于整体,也可以不考虑规模因素,如果竞争力包括总量,考察的目标时段为两零,这时竞争力就等于实力。
(二)发展性和变动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察范围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个人的求职竞争力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是因为竞争总是不断改变参与竞争对象的态势,也同时改变着对象竞争的能力本身。比如一个大学生可能在他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时,表现出竞争力很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5年或10年后,在同样的考察范围内(比如在我国国内),他的求职竞争力可能增强,但也有可能减弱或保持不变。可见,竞争能力是在竞争中不断变化的能力。因此,求职竞争力实际上就是一定范围内的相对人力资源优势,它是依据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的,是时问和空间的函数。
(三)学生就业率是衡量评价大学生求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竞争力评价还可以用来评价竞争本身。我们进行经济和社会竞争的目的是要达到竞争群体平均水平的提高。竞争的促进作用和竞争的成果可以群体的平均提高水平来衡量。竞争的代价是对于落后群体的排斥和淘汰。竞争的优胜作用可以用竞争力位次的变化总数和总位次的比来表示。
竞争的劣汰作用可以用排斥或淘汰对象数量占总对象数量的比例来衡量。那么对于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力而言.通常采用一定时期的学生就业率来衡量。
制约大学生求职竞争力因素分析
当前制约大学生求职竞争力的因素多种多样,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制约因素
1.综合素质不过硬。求职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而是大学生多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当前.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功利轻素质、重共性轻特长、重实用轻人文的“五重五轻”倾向,导致就业观念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脱节和错位,以至于发展不全面、综合素质不高、就业效果不理想。
2.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就业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主要方式.就业能力的高低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经过社会的检验,得到社会的承认。就业不仅是综合素质的展示,更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部分大学生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竞争优势不明显。
3.人文素质不高。当前,用人单位往往将本单位的文化、价值观、经营理念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起来,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基础扎实、技能过硬,而且要意志坚强、人格独立、个性健康、品德高尚。个别大学生不注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不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人文精神欠缺。
4.就业技能不熟练。就业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求大学生充分准备、准确定位、主动出击、果断决策。个别大学生职业意识模糊、自我定位不准、自荐材料无特色、职业心理准备不足,出现缺乏自信、过于理想化、盲目从众、瞻前顾后、见异思迁、高不成低不就等现象。
(二)制约大学生求职竞争力提升的外部因素
1.学校教育管理错位。
尽管高等教育有其作为公共职能的一面,但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竞争主体,她不可能是世外桃源,它所生产的“产品”同样也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就要求各类高校一定明确自己的办学思想,做到定位准确,突出办学特色,以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市场中求生存,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求职竞争力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盲目追求上规模、求数量,盲目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忽视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忽视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学生的教育管理走粗放型的路子,以致学校发展特色不明显,培养的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弱,反过来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2.政府管理缺位。
大学生初次步入社会,相对于成熟的劳动力和用人单位而言,这一点同进城民工一样,是绝对的弱势群体,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服务,创造一个良性的用人环境。然而,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还远远没有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相应的法律法规远远没有健全,相当部分的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素质相对欠缺,致使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屡屡受挫,甚至产生各种极端事件的发生。
尽管如此,影响大学生求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但学校的教育和政府的管理同样也不能忽视,因此,只有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加强大学生的求职教育和引导,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力。
王丽娟主编;李亚军,许辰副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01,第2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