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日经收购英国《金融时报》

日经收购英国金融时报事件

北京时间2015年7月23日晚间消息,日本最大的媒体公司日经新闻(Nikkei),将以8.44亿英镑(约合12.9亿美元)的价格从英国培生集团(Pearson)收购金融时报集团(FT Group)。该交易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这个媒体产业剧变的时代为培生集团对英国《金融时报》长达58年的所有权画上了句号。通过此次收购,日本经济新闻集团在媒体受众人数上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财经类媒体。

事件过程:在过去数周,培生集团一直在寻求出售《金融时报》集团,后者包括英国《金融时报》和数家关联刊物。对英国《金融时报》的竞购,最后演变成了日本经济新闻社和德国斯普林格集团之间的一场决斗。两家集团都急于通过进入英语市场,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地盘。斯普林格已经和培生集团开展了近一年的磋商,而日本经济新闻社参加竞购则是在仅仅五周前。据相关知情人士表示,直到这家现金充裕的日本集团达成协议的消息公布前15分钟,斯普林格才知道自己的交易落空了。

交易内容:这笔交易的内容包括金融时报报纸业务、网络业务(FT.com)以及The Banker 和Investors Chronicle在内的相关子刊。但这笔交易并不包括金融时报集团位于伦敦的物业,也不包括其所持有的《经济学人》集团(Economist Group)50%的股权。

谈判顾问:培生集团方面的谈判顾问是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Evercore Partners、高盛(Goldman Sachs)和富尔德(Freshfields)律师事务所。日经新闻社方面的顾问是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和世达律师事务所(Skadden Arps)。

日经收购金融时报的相关分析

(一)《金融时报》角度

培生并不是在“最坏的时候”选择卖掉金融时报,相反,在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金融时报走得很成功,他们的读者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忠实用户愿意花钱买有品质的新闻。在给《金融时报》员工的一封信中,培生解释说,金融时报要继续成功地走下去,需要成为关注同样目标的媒体集团一部分。弦外之音是,经过了多年的纠结,培生已经不是那个愿意陪着金融时报一起走下去的人了。

1.领导层换人,培生战略倚重教育

随着新媒体的蒸蒸日上,纸媒起家的老牌金融时报也受到了极大冲击。从2010年开始,受到新媒体的冲击,金融时报的广告额直线下滑。从那时开始,有关金融时报待售的传闻就没有消停过。

早在2012年,培生出现CEO更替之际就曾经传出集团想要出售《金融时报》的消息,而当时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彭博和路透社。此后多次传出传言,但均不了了之。但是,随着培生两年集团重组计划的完成,新集团领导对简化业务条线的需求, 以及培生所在教育业务转型新机遇的出现,让培生重启最新一轮的资产出售谈判,并最终和日经达成共识。

2012年培生CEO之争的尘埃落定早就预示着《金融时报》在集团地位的下降。任职16年的前培生集团首席执行官的马乔里·斯卡尔迪诺(Marjorie Scardino)曾经说过,只有“我死了”才有可能出售英国《金融时报》,但是,她在2012年12月31日离职。而金融时报集团前首席执行官罗娜·费尔海德(Rona Fairhead),也是斯卡尔迪诺曾经最热门的继任者在培生CEO之争中败下阵来之后,宣布在2013年4月底离职。这两位前高管都曾十分支持印刷媒体业。

而现任培生首席执行官约翰·法伦(John Fallon)是从培生集团旗下的教育分部提拔上岗的,对印刷业本就没有特殊的情感。在其上岗之后,曾多次公开表示,集团业务应该“聚焦”。因而,将非核心业务的《金融时报》集团出售也是集团聚焦教育产业的自然选择。

虽然培生曾经表示并不急于出售《金融时报》集团,但是考虑到曾经因为金融危机而疲软的美国教科书市场刚刚走出低迷,失业者也在重新进入市场寻找就业机会,在核心业务上遭遇激烈竞争的培生需要资金发展网上教育等新业务,而拓展新兴市场也需要人员投入。因而,此时出售非核心资产对计划拓展新业务的培生来说可以抢得先机。

根据培生在2015年2月的财报显示,随着培生两年重组计划的完成,以及美国教育市场的企稳复苏,集团预计今年销量会达到5年来首次上涨。

2.新媒体环境变化快,培生养不起《金融时报》

除了培生新领导层对教育服务的倚重之外,互联网对传统纸媒的冲击,也让《金融时报》在新媒体技术面前疲于应对,难有新增长点。再加上重组两年利润下滑,培生再也养不起《金融时报》了。

数据显示,在培生集团进行重组的两年间,虽然公司成本获得节省,但盈利也遭遇损失。2014年,培生集团净利润从上年的5.38亿英镑下跌至4.7亿英镑。而经过调整之后的运营利润在不包括重组成本的情况下下跌5%至7.2亿美元。在总集团盈利下滑的情况下,《金融时报》集团在培生里成本高但收入贡献小的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培生在7月23日公布的声明内容,2014年,金融时报集团为培生集团贡献3.34亿英镑销售,只占培生整个集团的销售额的7%不到。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时报》在新媒体转型方面的前瞻性其实优于英国其他媒体。2012年,《金融时报》的电子版阅读用户就已经超过纸制用户,并积极推动移动端产品推广。因而,培生此次决定出售《金融时报》集团主要还是基于教育业务调整的需求。根据培生7月23日的公告,在《金融时报》集团出售完成之后,除了预计需要缴纳6000万英镑之外,所得收益将可以为培生的养老金基金贡献9000万英镑。其他剩余收入则会用于集团建设以及培生所坚持的全球教育投资。

(二)《日本经济新闻》角度

1.日经布局数字化模式

由于文化影响和报业历史悠久的”宅配制”等因素,日本国民培养了良好的读报习惯。日本报刊发行量也是全世界最高的,而且发行收入占到报刊收入的相当大比例。所以在报纸和网站的关系上,日本大报是侧重报刊发行。然而面对近年来人口数量的下降,互联网和移动媒体对青年受众影响的深入,日本的报业市场也出现萎缩的趋势,家庭订阅量自2005年起逐年下降,网络广告收入也于2009年起超越报业广告。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压力,《日本经济新闻》选择了与《华尔街日报》等媒体不同的数字化生存模式。由于国情和文化等差异,《日本经济新闻》并不适合于发展收费网站,而是进行结构转型,将纸媒与电子网络有机结合,打造”复合型媒体”,大力发展数据库业务,与日经网和收费电子报形成日经数字业务”三箭齐发”之势。

日经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已开始进行数字化战略布局。1970年,日经开始通过NEEDS提供数据库服务。1971年,日经成立日本第一个金融信息服务公司——QUICK。尽管QUICK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远逊于路透社、彭博社和道琼斯,但在日本国内,QUICK是最大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信息提供商。基于QUICK的数据,日经于1979年发布了”日经225指数”,日经指数作为日本经济风向标,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984年,日本经济新闻社建立了Nikkei Telecom数据库,将旗下报纸的新闻信息集合在数据库中供读者付费检索、下载,成为日本国内数据库检索、下载服务的开创者。1996年,日本经济新闻社开始通过网站(Nikkei Net)每天发布大量实时信息,并向用户提供历史数据查询服务,目前网站的日点击率已超过2000万次。1998年,日经正式成立电子媒体局,整合旗下电子媒体业务群。2010年,日本经济新闻电子版正式上线,也标志着日经集团进入”复合多元化媒体”改革的关键时期。

时至今日,日经Media Marketing株式会社、日经调查株式会社、QUICK株式会社、QUICK电子服务株式会社等几个公司属于日本经济新闻集团旗下的独立子公司,与日本经济新闻旗下各类报刊的联系已不很紧密,以独立开发与社会经济金融活动有关的各类产品为特点,信息来源呈现多样化特征,从各个角度开拓日经集团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数字化市场。

如日经Media Marketing株式会社主要以日本经济新闻、日本经济新闻集团各子报子刊和各类日本国内外经济类报刊为信息源,在提供国内外综合经济信息的基础上,向信息的上源公司反馈顾客需求,根据顾客的业种形态量身打造个性化适用信息服务;日经调查株式会社则有针对性地提供与企业活动、消费行为相关的各种信息需求,提供综合数据调查服务;QUICK株式会社提供金融情报服务的专门服务,以世界证券、金融情报为主,即时在线提供政治、经济相关信息,并针对客户提供资产运用指导、订单执行业务指导、网络建设指导等各类与证券、金融市场相关联的综合方案;QUICK电子服务株式会社作为QUICK经营商业网络建设服务的专门公司,由一流的网络工程师团队提供办公网络、网络店铺等的规划、建设、开发、设备的设置管理等完备的一系列配套服务。

3.借《金融时报》影响力,打响全球品牌

就在达成这笔8.44亿英镑交易的四个月前,日经新闻任命冈田直敏(Naotoshi Okada)出任社长。冈田延续了前任喜多恒雄(Tsuneo Kita)制定的战略,后者寻求加强日经新闻的数字内容,在2010年推出《日本经济新闻》网络版,并投资于生活方式杂志《Monocle》和总部位于硅谷的数字笔记服务印象笔记(Evernote)。喜多恒雄仍是日经集团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该公司在海外打造品牌的努力一直举步维艰,同时艰难应对着日本企业普遍面对的负担:不断萎缩且老龄化的国内市场。只有不到30%的日本人拥有股票,导致日经新闻的读者群较小。根据日本新闻协会(Japan Newspaper Publisher & Editors Association)的数据,日本各家报纸今年3月的总发行量为3970万份,在过去13年里下降了15%。同期日经新闻遭遇了11%的下降。今年6月,日经新闻的发行量达到273万份,其中43万为数字订户。

该报在2013年推出英文版的《Nikkei Asian Review》,以求提高海外知名度,但这份刊物一直难以构建读者群。

对于培生来说变为“鸡肋”的《金融时报》集团却可以成为日经打响全球品牌的跳板。总部位于日本的日经在此次交易公布之前在欧美市场中知名度并不高,因而愿意花大价钱购买《金融时报》也被认为是日经想借助海外业务拓展弥补本土销量下滑的一招险棋。

在培生和日经或将获得双赢之后,外界对《金融时报》集团最大的担心在于能否继续保证高品质作品的推出,以及旗下业务如何能够有机地进入日经集团。此次《金融时报》集团出售的业务除了《金融时报》报纸和电子版之外,还包括海外资产,比如《金融时报》中国版。

日经收购金融时报中看媒体趋势

(一)互联网普及加快媒体重组

2000年代以后,欧美媒体加速进行大规模重组。2007年美国新闻集团收购了发行《华尔街日报》(WSJ)的美国道琼斯公司。2013年,大型网络销售平台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以个人资产收购了美国《华盛顿邮报》。

背景在于以报纸等纸媒为主力的媒体正陷入困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纸媒的销售和广告收入减少。2008年雷曼危机后,经济迅速下滑,致使广告收入进一步减少。对纸媒广告依赖度较高的媒体明显体力不支,不得不出售或合纵连横。

另一方面,无纸媒体业务的数字媒体迅速崛起。凭借免费公开低成本制作的报道,利用广告获取利润的经营模式迅速发展起来。2005年成立的《赫芬顿邮报》通过与现有媒体合作,广泛收集共享报道。获得了网络时代读者的欢迎,仅仅几年的时间,每月访问的读者就超过了2500万人。

大型互联网服务公司美国在线(AOL)注意到了《赫芬顿邮报》的优势,2011年收购了该公司。数字媒体的影响力已超越现有媒体,互联网企业收购数字媒体等进攻型重组动向也越来越明显。

(二)数字化推动媒体拓展全球市场趋势

日本经济新闻社(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收购英国知名经济类媒体《金融时报》(FT)集团。其背景是希望推进作为世界媒体课题的数字化和国际化。两家媒体均在电子业务方面取得了成功,同时覆盖亚洲和欧美这两个不同地区,通过两家媒体的整合,力争形成全球性的媒体集团。

以报纸为中心的世界大型媒体正面临严峻的经营环境。读者用于纸媒购读的费用和时间正在逐年减少。这是因为作为信息获取手段开始使用个人电脑和移动终端,在走向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生活方式。

Image:世界主要媒体的并购.jpg

《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等世界主要媒体自2000年代初起,开始推进数字业务。尤其是《金融时报》,付费读者达到约50万人,而免费注册会员达到640万人,作为数字化最为成功的欧美媒体之一深受好评。

此外,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2010年推出了日经电子版,截至7月,付费读者人数达到43万人。此外,免费注册会员达232万人,会员总数达到275万人。

数字化的发展正在推动媒体拓展全球市场。这是由于可向世界任何地方发布内容,不再受到本国市场的束缚。在英语圈,美国和欧洲的媒体已经进入对方的市场,跨境争夺读者的动向正日趋激烈。日经2013年创立“Nikkei Asian Review”,启动了利用英语向世界发布亚洲财经新闻的举措。在年轻人口众多、今后有望保持较高经济增长率的亚洲,财经新闻的需求被认为将日趋扩大,主要商业类媒体正在加强报道。

在欧美市场拥有优势的《金融时报》和以亚洲为中心的日本经济新闻将形成地理上的互补关系。日经希望通过收购在英语圈读者中具有强大品牌号召力的《金融时报》,在亚洲财经新闻市场巩固业务基础。日经认为在数据库业务和指数业务等法人服务方面,今后亚洲需求也将扩大,对亚洲企业的收购与合作也在推进。而在这个领域,将利用《金融时报》的品牌号召力和内容,以拓展客户。

日经收购金融时报的各方看法

一、日本国内方面

1.对于此项交易,日本证券巨头Monex公司CEO松本大即评论道“真是痛快的壮举!FT或许有所衰落,但即使如此,花费1600亿日元收购还是值得的。”

2.日本M&A领域的权威人物、京都大学经营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佐山展生也评价道:“真是有趣的一起收购!期待日经新闻能够经营好,以进一步提高金融时报的价值。”

3.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根来龙之则评论道,“这是一起左右日经新闻未来的收购,但也是日经新闻能否成长为世界级媒体的唯一的机会。对日经而言,如此大额的收购当然伴随着风险,但未来可期。FT成功推进的收费电子版模式,正是日经新闻所期待的理想模式,这为日经新闻未来如何推进电子版,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二、FT员工方面

1.消息来得太突然,FT的大多数员工都没有准备。去年刚刚结束在布鲁塞尔的驻外任期、回到伦敦高升至欧洲新闻编辑的查菲(Joshua Chaffin)就分外惊讶。“等等!我们被卖了吗?难怪新闻编辑室里这么嘈杂。我以为是因为板球比赛。”查菲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说。

2.52岁的首席国际事务评论员吉登·赫希曼(Gideon Rachman)倒是显得镇静一些,还给自己做起了广告。“FT被日经新闻买下真是奇妙,我的书正好快写完了,书名叫《东方化》(Easternisation)。”赫希曼说,“我必须加长有关日本的章节了。”

3.FT布鲁塞尔分社社长斯皮格尔(Peter Spiegel)来说,这是他经历的第二次东家易主了。“上一次我效力的报纸被卖,是山姆·泽尔(Sam Zell)买下了《洛杉矶时报》。”斯皮格尔说,“让我们期望这次能够进行的更顺利一点。”2000年,《洛杉矶时报》被《芝加哥论坛报》买下。美国大亨山姆·泽尔是《芝加哥论坛报》的老板;收购后,《洛杉矶时报》的员工与新老板多有不和。

4.《金融时报》CEO芮丁在会议上向FT员工工会的负责人说,这次出售不是一个为了方便起见的草率婚姻,是经过了非常仔细和深入的思考的。芮丁说,有一点是他喜欢的,日经新闻将设定目标,但是“经营权归我们”。FT主编巴伯说,日经新闻向培生集团承诺了保持该报的采编独立性这一“关键原则”。

事件双方简介

《金融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是由James Sheridan及其兄弟于1888年创办的世界著名的国际性金融媒体。该报在伦敦、法兰克福、纽约、巴黎、洛杉矶、马德里、香港等地同时出版,日发行量45万份左右,其中70%发行于英国之外的140多个国家。该报为读者提供全球性的经济商业信息、经济分析和评论,由该报创立的伦敦股票市场的金融指数更是名闻遐迩。是一家领先的全球性财经报纸,其美国、英国、欧洲和亚洲四个印刷版本共拥有超过一百六十万名读者,而其主要网站更拥有每月多达三百九十万名在线读者。印在报头下方的一句座右铭,至今仍然出现在每天的英国《金融时报》上:“不惧怕,不偏袒(Without Fear and Without Favour)“。…>>更多内容<<

《日本经济新闻》

《日本经济新闻》于1876年12月2日创立,当时是三井物产公司为提供商业行情在东京成立的《中外物价新闻》周刊,1885年改为日刊。1889年改名《中外商业新报》。1942年,与《工业新闻日刊》、《经济时事新报》合并,改名《日本商业新闻》。1946年3月起改为《日本经济新闻》。它是日本六大全国性综合报纸之一,也是全国最有影响的经济报纸。主要侧重于经济方面消息报道,以经济信息为中心,带有一定专业性。…>>更多内容<<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