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企业拥有比惠普公司更为厚重、明确的文化。其文化内涵包括“重视盈利超过重视收入企业文化。惠普的创始人将公司的商业模式集中在增长、团队合作、透明化管理、就业稳定、工资平人和利润上,并建立了著名的“惠普之道”企业 等和灵活的工作时间”。2000年,惠普已经成为全球最顶尖的科技公司之一,而“惠普之道”也帮助它登上了《福布斯》“100家最值得为之工作的公司”排行榜。
20世纪90年代中期,惠普已经成为打印机市场和UNIX平台电脑市场的领军企业,并在个人电脑市场的份额不断上升。持续的壮大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1993年两名创始人退休,刘•普拉特接掌了公司之后。普拉特是“惠普之道”的坚定拥护者,但有人认为他缺乏两名创始人拥有的某些商业天赋。普拉特发现了推动改革的需要。基于麦肯锡的战略咨询意见,惠普对其业务和资产进行了精简。重组后的惠普专注于打印机和电脑领域,分离出的部分成立了安捷伦科技公司。
虽然进行了上述改革,但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仍然很难实现预定的盈利目标。此时,董事会开始为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物色新一任领导,它们寻找的目标是“富有魅力,能够提高公司盈利,具有销售和市场推广的背景,敢于挑战公司文化的强硬派”。在此标准下,曾于朗讯公司取得巨大成功的卡莉·菲奥莉娜被聘为公司新的掌门人。菲奥莉娜到任后很快开始了对惠普企业文化的改造,并重新诠释“惠普之道”。在到任一个月后的某次会议上,她打断了一位部门负责人对所面临的市场挑战的汇报,“我在这里只申明一点,你需要完成你的业绩指标,不要找任何借口和理由;如果你完不成,我会找能完成它的人来做”。
菲奥莉娜还很快打破了惠普奉行的平等文化——她购买了一架商务喷气式飞机以供出行。虽然这在当时的CEO中并不少见,但与她的前任,每年在经济舱中度过32万公里旅程的刘·普拉特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进行了这些改变,菲奥莉娜还是声明要继续坚持“惠普之道”,保持它在公司中的影响力。但同时,菲奥莉娜着手推行了业务策略上的巨大改变,重视从销售渠道解决问题,而非原来的关注产品改进。一些员工和董事会成员对这些改革持抗拒态度。不过,菲奥莉娜给惠普带来的最大变化还在其收购康柏的决定。
惠普几乎没有采用过并购作为自己的商业策略,但菲奥莉娜坚信联合康柏的力量能够帮助惠普在和对手IBM的竞争中赢得优势。这一收购计划遭到了董事会成员大卫·帕卡德的坚决反对,而帕卡德的父亲就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在并购完成后,帕卡德起诉菲奥莉娜在事件中有欺骗股东的行为,虽然这场官司中途就撤销了。这场并购的优劣很难判定。合并后的新公司减少了35亿美元的成本和近2万个岗位,但惠普除保持了自己打印机领域的竞争优势外,在个人电脑市场的销售情况并没有显著提高。此外,一些分析师也观察到惠普的股票几乎没有因并购而遭到稀释,因为公司的核心利润来源仍然是打印机业务,而非个人电脑业务。
并购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在企业文化上。在2003年后,超过半数的员工没有工作满5年就离开了惠普,公司在申请2003年“100家最值得为之工作的公司”时也没能如愿上榜。此外,根据惠普一份内部的备忘录显示,“员工对管理层的信誉、值得尊重程度、公平度的评价都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