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弹性退休制
弹性退休制度是指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方面具有某种弹性、较为灵活的退休制度
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正视退休制度的改革问题刻不容缓,关系到千千万万百姓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并且从上海市的柔性退休政策的试点成果来看,我国具备试行弹性退休制度的主客观条件。
(1)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及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据2000年人口普长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5.2l,为推行弹性退休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意味着工作年限的缩短,人才对我国的贡献时间缩短,对我国的发展极为不利,推行弹性的退休制度可以让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工作,使其效用更大的发挥。
(2)弹性退休制度可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合适的弹性退休制度,可以起到抑制提早退休行为及延迟退休年龄的结果,由此带来延付一部分人的养老金,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养老金的积累,而且有利于减缓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有效缓解退休制度的财务危机。同时设定一定的奖惩机制,对不符合条件而办理退休的职工,给予一定的惩罚,鼓励延长退休,减少“退而不休”的现象。
(3)弹性退休制度与就业并不矛盾。目前,没有任何的研究表明,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必然引起就业压力的增加,而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是有选择性地推迟某些岗位职工的退休年龄,年轻人仍旧有更多工作机会,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结构性失业,应重点加强对劳动者的上岗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美国的弹性退休制度
在美国,法定退休年龄也称为正常退休年龄,它的设计是按人口出生时间动态设定的,而且男女退休年龄统一。根据美国法定退休年龄标准的设计,1924~1937年的14年问出生的人口,统一执行65岁的退休年龄;1938~1942年的5年问出生的人口,则执行每年等距延长2个月的递增退休年龄。即1938年出生人口的退休年龄为65岁零2个月;1939年的为65岁零4个月,依此类推,直至1943年的达到整数66岁。
1943~1954年的12年问出生的人口,统一执行66岁(整数)的退休年龄;1955~1959年的5年间出生的人口,同样执行每年等距延长2个月的递增退休年龄。即1955年出生人口的退休年龄为66岁零2个月;1956年的为66岁零4个月,依此类推,直至1960年的达到整数67岁,并直接与下一段相接。1960年及以后出生的人口,则统一执行67岁(整数)退休年龄。根据这项规定,2009年退休者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6周岁,刚好为1943~1954年出生人口的退休阶段。同时,为了鼓励人们推迟实际退休年龄,并阻止提前退休,在社会保障福利的领取水平上,美国制定了严格的规则:提前退休者只能获得低于100%的福利,推延退休者则可获得高于100%的福利。这就形成了“弹性退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