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弱平衡

定义

1、基本概念

受内在的或外在的、或者同时受内在与外在因素有效约束的不平衡状态,称之为弱平衡。在这里,借用了物理学中的“弱平衡”一词,但并不是相同的两个概念。弱平衡的概念区别于过于稳定的平衡,也区别于过于不稳定的不平衡,而用控制性能作为系统运动的主要特征。

一般来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中发生的运动,都是受多因素影响的,这些因素包括内在的因素与外在的因素两大类。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构成了运动。运动的控制性决定了管理决策的目标、技术和手段。

2、不同决策理论的对比

传统的决策理论,多以静态的运动作为其研究对象。在以静态运动为决策对象的情况下,决策目标表现为平衡。在平衡的情况下,多种因素的合力为零。因此,静态决策的目标实际上也就是使各种因素形成影响力上的平衡。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在现实中,平衡是很难达到的。因此,人们经常面临着决策与实践之间的差别,并由此导致对决策的怀疑。但如果把决策对象变成动态的运动,则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动态的决策对象表现为决策目标上的不平衡,也就是说,如果把不平衡作为决策对象,决策的结果是不平衡的。

3、效率结构

运动是若干个不同的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在一个经济系统中,生产力是各种生产要素及生产要素的组合体的合力。生产力通常可以用效率来量化,因此效率结构也是生产力结构。

效率结构通常都是不平衡的。即使在一个运动正常的系统中,也存在着生产要素的相对过剩与相对不足的问题。而正是这种不平衡,促使人们补充不足的生产要素,达到提高总体效率的目标。因此,系统的发展,不是取决于平衡,而是取决于不平衡。如果不平衡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利用系统内在的运动力量达成一种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平衡。但如果不平衡失去控制,则不但达不到发展的目标,反而会形成破坏性的力量。

4、反馈与输入

在一个控制系统中,输入与反馈构成了系统的基本内容。正反馈会使运动变成无序状态,因此在一般的决策理论中,都把正反馈排除在外。而在负反馈的系统中,由于存在自我约束的机制,输出信号的振幅会越来越小,最后趋向无振荡,也就是平衡。对经济系统而言,这个过程可以看成是由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对于一个经济系统来说,正反馈形式的输出结果是使经济系统无序化(振幅不可控),比如,投资的无限制增长、通货膨胀等,而一般的负反馈也会使经济处于无增长的状态(振幅为零)。在一个负反馈的系统中,如果输入信号不断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可以使输出的振幅保持一个恒定的值,那么这个系统就可以保持恒定的增长率,把这样的系统称之为“弱平衡系统”。经济决策就是确定输入的信号,通过输入的信号决定系统的输出。

5、恢复平衡的弹性极限

输入信号的确定,必须以系统的恢复平衡的弹性系数为依据。在一个正常的经济系统中,并不能预先判断它的输出形态。事实上,当输入信号过大时,由于失去内在的支持,系统常常会成为正反馈的输出形态;而在输入信号比较小时,内在发挥正常的作用,系统通常呈现负反馈的输出形态。确定输出形态的是系统恢复平衡的弹性极限。当输入信号大于弹性极限时,平衡无法自我恢复,系统变成正反馈;而当输入信号小于弹性极限时,系统处于正常状态,可以自我恢复平衡,系统为负反馈。

弱平衡理论的决策依据是:使输入信号保持接近系统弹性极限,但不能超过弹性极限。利用效率结构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系统的弹性极限。

弱平衡理论在经济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1、发展的机理

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生产力要素在运动中不断增长的过程,这种增长不仅是量的增长,而且也同时是质的增长。

获得发展的经济动力来源于生产力要素间的不平衡。如果生产力要素间保持一种永久的平衡,则最多只能获得量的增长,而不可能有质的增长 但是,如果没有质的增长,比如,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不可能有提高。在一个简单再生产的系统中,输出与输入是平衡的,因此不存在增长或发展问题。

当输出大于输入时,可以实现扩大再生产。这种情况是由于生产要素间的不平衡造成的。当生产要素不平衡时,必然有一种或两种生产要素相对过剩。由于生产要素的过剩,出现一种向平衡运动的力量,简称为平衡力。这种平衡力迫使相对不足的生产要素实现质的增长,通过质的增长弥补量的相对不足,从而实现要素间的平衡。生产要素的质的增长过程,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作为一种特殊的情况,当生产要素问的不平衡超过一定的极限时,系统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平衡,因此使相对不平衡转化为绝对不平衡:当绝对不平衡发生时,系统无法正常运动,用习惯的说法就是发生了经济危机。

2、宏观决策

从宏观的角度看经济决策,大体上有两种方法:一种叫总量决策,另一种叫结构决策。

总量决策就是根据劳动力、资金和土地资源总量情况,形成总量上的不平衡,从而达到长期发展的目标。在大多数情况下,劳动力的总量是一定的,土地资源的供给量也是相对一定的,因此不确定的是资金。当资金不足时,可以通过引进外资、财政赤字等方法增加资金的供给量;当资金相对过剩时,可以通过输出资金、提高单位劳动力的资本消耗等方法解决。

结构决策就是通过产业、地区等结构上的不平衡达到长期发展的目标。通常的做法是以一些容易发展、有利于资本积累的行业或地区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形成结构上的不平衡,从而形成发展的动力源。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是以农业的发展为起点的,农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接着发展轻工业,从而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3、企业发展的决策

在企业发展的决策中,总是伴随着一种干扰信号——投机因素。投机因素的存在使理论上的决策过程变得相对复杂。这里分析的是没有投机因素的理想条件。

假定所有企业的生产力水平相同,那么这些企业的利润率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任何投资都可以获得相同的收益,因此在发展速度上也是相同的。我们把上述的利润率叫做平均利润率。企业为了获得超额的利润,就必须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当一个企业某一种或几种要素的效率高于平均生产力水平时,它的成本就会降低,因此可以获得比其它企业高的利润率。这样,这个企业就会得到比其它企业更高的发展速度

实际上,每个企业都在寻求发展的机会,反映在投资效益上,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有超额利润的支持。因此,尽管在生产上要保持生产要素的平衡,但企业要发展,必须进行不平衡管理,形成新的生长点,在生长点上形成新的平衡,从而实现一个发展过程。

4、不平衡的控制

如果不平衡得不到控制,就会产生可怕的后果。控制不平衡的关键在于对恢复弹性的正确判断。因此,在弱平衡决策理论中,恢复弹性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就生产而言,当一种生产要素的质量高于其它生产要素的质量时,通过对其它生产要素的补充,达成一种新的平衡:这种新平衡的达成,是以内在的经济规律为基础的 因此,对恢复弹性的判断,实际上就是对各种经济规律的掌握水平。例如,如果一种商品的供应能力过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一大批企业来生产的局面,这样就很容易变成供过于求。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