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
1、从传播的角度而言,广告主与广告代理公司(制作公司)、广告媒介的合作,并不意味着广告活动就能大功告成,只有在消费者参与进来后,广告才能成为完整的活动。换句话说,只有当发送者与接受者双方都分享到被传播的思想,传播的意义才完整。
2、传播中的经验泛指个体的全部生活经历。在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共同的经历越多,相互分享的思想越多,交流可同时沟通。
3、在广告传播中,字形、图案或其他符号至少具有三种含义:指示义含义,内含义和背景的含义。内含的含义比指示义含义更主观、更有揣摩特点,是对符号——物体关系的个别的、特殊的理解。受众接受信息时所处的背景会产生背景的含义。
4、传播者的主观意图仅仅是广告传播的一个方面,客观效果如何,更取决于受众接受广告之后的反应,这便是广告传播的核心概念。
广告传播的核心是信息,是信源对某一观念或思想编码的具体结果。广告信息都要由两方面组成:说什么(内容)和怎么说(方式)。媒介是将经过编码的信息传达给受众的渠道。受众可分为个人或群体,是信息的目标。广告活动中,一切出发点是目标受众,即目标消费者。
受众进行信息接收的选择性定律,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必然会根据个人的需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甚至有所曲解,以便使接受的信息同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的思维方式尽量地协调一致。
1、选择性接触:又称选择性注意,指人们尽量地接触与自己的观点相吻合的信息,同时竭力避开相抵触的信息的一种本能倾向。选择性接触既包括对某类信息的接触,也包括对另一类信息的不接触。
2、选择性理解:受众总要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接触到的信息作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之同受众固有的认识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
3、选择性记忆:即受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已被接收和理解的信息中选择出对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选择性接触和选择性理解都是有意识的行为,而选择性记则是无意识的行为。
特点
广告传播是以盈利为目的。企业为主体的广告主所进行的有关商品、劳务、观念等方面的广告信息传播,其特点有:
1.广告传播是有明确目的的传播
无论盈利性广告传播或非盈利性的公益广告传播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例如作为盈利性企业追求的是要把企业的信息尽快地传给潜在的目标受众,实现商品销售,提供服务,获得盈利,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其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也正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企业广告主才对广告创意给予高度重视,对广告文案字斟句酌,制定周密的广告传播计划,并要求广告制作要有效地准确的传递信息,要求“广告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图表,符号都应该有助于你所要传达的讯息的功效。”
2.广告传播是可以重复的传播
广告信息总是力求所有的目标受众都接受到。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而言,广告主总是针对潜在消费者策划传播活动的。在第一次刊播以后,不可能被每一个目标受众接受,一次传播到达率是极低的,那就需要第二次再播,第三次再播……
同时广告的反复传播也是为了对受众能产生足够的影响力,从而产生认知、感情、态度以至行为方面的影响,达到广告传播的预期目的。
3、 广告传播是复合性的传播
广告传播不是单一渠道进行的,大多数广告主常常通过多种渠道展开复合性传播,其方法一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体,同其他媒介相配合。即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向分布广泛,人数众多,互不相识的受众进行的信息传播;二是以付费的传播为主体与不付费的传播相结合。大众传播媒介需要付费,这是现代广告的基本特点之一。广告主也可以通过自办媒介物开展广告传播活动,虽然其规模较小,传播有限,但可以针对特定受众进行有效的传播活动,并且费用较低。
4、 广告传播是对销售信息严格筛选的传播
一个企业,一种商品,一种服务或观念,可以宣传的方面是很多的,有待于传播的信息是大量的,但是广告传播实际所能传播的内容总是十分有限的。对信息严格的加以筛选是广告传播的又一显著特点。
由于广告传播是付费的传播,购买大众传播的花费是昂贵的。对广告主来说,他所购买的刊载广告的版面和播映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一次要求在有限的条件下传播尽可能多的能吸引消费者的信息。另外由于每一个广告主都要面对着一个严酷的传播竞争环境,即信息接受者的信息取舍。消费者生活在广告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他们无暇对所有的广告信息关心,他们只对那些新颖的,有趣味的,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商品信息采取接受的态度。因此无论哪一个企业对广告传播的信息总是惜墨如金,反复思考,精心筛选,以增加有限信息中的“含金量”。
流程
广告传播流程中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源、编码过程、信息、传播渠道(通道)、译码过程、受众、反馈、噪音。其中信源和受众是传播过程的参与者;
信息和传播渠道是参与者借助的传播物体;
编码、译码和反馈是传播过程的功能;
噪音是妨碍传播效果的因素。
功能
1、促进功能:加强消费者现有的需求和欲望,使他们感知和了解广告信息。此时,做广告的产品一般正处于其生命周期的导入期,产品正被引入市场。
2、劝服功能:增强消费者的感觉和情感,使他们偏好于某一产品。劝服性广告常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阶段和成熟期阶段。
3、增强功能:保证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常用来确保对某些产品或服务的少量购买,如保险、汽车、计算机、电讯服务等。
4、提示功能:触发消费者的习惯性购买行为,一般用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往往是消费者常买的产品。
效果层次
由浅入深,分为三个方面:认知(感知和理解)层次;情感体验(喜爱和偏好)层次;行为(尝试和购买)层次。从传播功能来看,效果层次的有效性并不一定依照上面的认识那样由浅及深的秩序罗列,三者的顺序是可以颠倒的。至少有三种结构存在:
1、当消费者对广告上的产品真正感兴趣,广告主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促进产品销售,竞争品牌间的差别较为清楚时,认知层次才能发挥作用,其组合为认知—情感体验—行为。
2、当产品处于重要位置,其他选择不明确(如价格、销售渠道等),人员销售是信息传播中比大众传播媒介更重要的手段时,不和谐归属层次(又叫行为—情感体验—认知)便会发挥作用。
3、当竞争品牌之间的差别缩小到最低点,产品对购买者已无关紧要,需要重复的传播信息使品牌在消费者心中保持新鲜感时,低度参与认知层次(又叫认识—行为—情感体验)便发挥作用。
基本原理
1. 广告传播的诱导性原理
广告传播的诱导性原理就是:广告信息作为外界刺激,作用于受者引起预期的观念改变和购买行为,这是一个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诱导实现的心理渗透过程。它包括观念的传播、情绪的传播和行为的传播。
广告传播的直接目的是要让接触广告的人了解并接受广告中包含的信息。要实现这一过程,一种情况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通过广告制作的奇特的画面,语言、音响、色彩等引起受众的强烈的兴趣;另一种是通过潜移默化逐步诱导而达成的。诱导受众逐步接受广告宣传的内容,包括接受广告中主张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受众对广告传播者的观点意见趋于认同。诱导力的大小取决于信息的诱导性强弱的程度。策划制作广告的一切努力几乎同提高广告诱导力有关,所以诱导性原理被人们视为指导广告策划,制作传播的重要依据。
2. 广告传播的二次创造性原理
广告传播的二次创造性原理,指的是广告传播是一个完整的创造性过程。这种创造性不仅表现在传播者在广告的设计制作,选择传播途径等方面,还体现在广告信息的接受者方面。广告信息的接受者会通过再造想象,在接受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信息接受者接受信息同样也是一个创意的思维过程,它可以面对无数信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选择性的注意,选择性的理解,选择性的记忆,而后通过想象、联想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反应。所以从人的创造性发挥的角度来说,广告传播是一个两次创造过程。广告传播者应该深刻了解广告传播过程中二次创造性原理,对制作并传播广告信息是有积极意义的。
3. 广告传播的文化同一性原理
信息在传播中能否被接受或接受程度,决定于双方共同的经验区域的大小。共同的经验区域越大,越广阔,传播就越容易,接受程度就越高。也就是说广告传播的效果同传受双方的文化状况密切相关。广告传播客观上要求传播者与接受者有共同的文化基础。文化作为潜在的支配者、诱导者时时刻刻促进或制约着广告传播过程的实现及其效果。
从文化角度来看,广告传播是一种文化活动。要实现有效的传播,广告信息的制作者、传播者与其接受者应具备共同的价值观念,类似的行为模式以及其他文化方面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越多,传播的效果就越佳。它可以根据文化背景共同性的大小确定广告传播方式,同时应注意广告中文化水准要与受众的文化水准相适应。广告制作者应有极强的文化意识,要清醒的看到广告传播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时时从文化的角度去观照广告信息接受者的情况,从文化的角度去调查广告传播成败的深层次的原因。
作用
1、广告促进了社会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发现和利用;
2、广告在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商业化、企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广告收入充裕的媒介,可以藉以改进设备,加强内容,提倡公益活动,服务受众;
4、对于报纸、杂志等印刷类传播媒介,广告收入尚有培育发行的功能;
5、广告促进了大众传播媒介表现形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