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审美文化

什么是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是指以人的精神体验和审美的形式观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审美文化是建立在现代文化系统、尤其是艺术文化系统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基础上的,是当代文明和文化日益审美化、日益贴近人类真实生存状态的产物。从人类文明与文化的演进历程来看,审美文化是继人类工具文化与社会理性文化后出现的第三种文化形态,体现了文化积累与量变的过程,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高级形态。

审美文话的概况

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它尤其指审美活动是一种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精神教化作用的特殊意识形态方式。

进步的、符合社会和历史发展取向的人类活动,也应该是一种审美文化。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来达到一种最高境界。第三种文化形态,体现了文化积累与量变的过程,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审美动机与需要的产生,符合文化进化与人类生存本性的规定性、必然性,它与人类其它行为方式一样,也是人的一种较为高级的生存本能和适应性行为。人类强化和拓展自己的审美行为,创造和发展审美文化,根本的动机也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其对人类最直接的功用,便体现在能够促使个体把自身的生存从日常功利性、工具性行为的限定与束缚中解脱出来,上升到一种独立、自觉的境况,从而不断促进人的内在完善与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类的活动性质与状态,对人类的物质实践和社会理性活动进行必要的补偿与调节。从人类早期非自觉性的审美,到当今时代对审美文化的自觉追求,无疑深刻地表明了,审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审美现象史和审美发生学的问题,而且代表了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和文明现象,客观地标志着人类文化的整体性进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原则、精神和价值导向,审美文化把传统上偏于理性规范和群体认同的文化,逐步改变为感性体验和自由选择的文化,把对立改变为融合,把限定转化为共享,使其成为一种人人都可以接近并参与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总体性特征,在当代人类文化进程中表现得尤为迫切与突出。

面对文化困境的日益增多,从康德、席勒、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到列菲伏尔(H.Lefebvre)和赫勒(A.Heller)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许多思想家都纷纷试图通过对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行为的自觉倡导,来努力抵御文化的异化现象、维护人类文化困境中的理想和精神,从而揭示了人类审美文化实践对于守护人文精神、完善个体生存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意义。同时,当代文化发展中的这种价值趋向也深刻地启示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与文化的现代化、审美化息息相关的,只有从这种价值尺度来考虑,美学与文化才能获得新的发展与进步。

20世纪以来,寻求美学学科的内在转化与变革,一直是当代美学家们的理论目的(如海德格尔、阿多诺、哈贝马斯等人)。他们大多力图把美学的概念、范畴和框架从过份狭窄、自律的领域中解放出来,以使美学学科能够辐射和影响人类广泛的文化实践,突破传统的视界而面对广阔的文化领域。审美文化形态从潜隐形式向显在形态的转化与生成,应被视为对人类艺术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态的一种较高层次抽象与综合。

审美文化的特征

感性化特征

审美文化的第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感性化”。审美文化是一种以主体的自由体验和形式观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随着人的需要和审美要求的普遍高涨,以及物质文化形态的极大丰富,具有实用性、大众化和享受性等特征的感性文化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从服饰、化妆品到MTV、商品广告,从流行歌曲、摇滚乐到健美比赛及电视综艺节目,审美的感性自觉与追求日渐高涨。只要打开电视机,走进休闲娱乐场所,消费文化的感性气息就会扑面而来。文化娱乐、音像、演出、美术、广告、文学创作及艺术传播,凡有文化活动的地方,就有感性的形象和宣传。

形式化特征

审美文化在结构形态方面表现出不断延伸和移位的状态,它突破甚至取消了传统美学的学科边界,呈现出突出的形式化特点,真正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消费性特征

与传统审美注重精神性、情感感染等相比较,当代审美文化更加突出了消费性特征。审美文化的消费性促使艺术和审美从过去那种特定的神圣文化圈中走出来,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大众真实的生存状态。大众直接同艺术家、艺术作品进行交流对话,参与艺术的生产过程,通过调频、点播、翻阅或购买等方式,自由地选择和认同他们最需要的审美对象。从通俗歌曲、摇滚音乐、广告艺术、人体摄影到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工具、生活用品及商品包装等,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体现出审美观念的潜在影响。从最本质的意义看,这种审美文化的消费性表明了生活与审美的同一。当代审美文化无可争辩地把新的美学价值、观念和理想自觉地融入到人的生活形式之中,审美实践也因此成为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状态的呈现;生活不再是一种质量低下的重复性过程,而成为一种隐藏着丰富人生趣味的过程。

审美文化消费性最直接的成果,是导致了“休闲文化”现象。它把大量的日常生活时间转化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性时间。由于个体生存时间的有限和短暂,人类才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开拓和追求另一种时间——带有自由性质的时间,以便享受人生、创造有意义的生命价值。在这种休闲和消费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生存需要选择和从事丰富多样的生命活动,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审美陶冶,促进身心和谐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在根本上有利于促使主体从物欲束缚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消解高技术支配下人的“技术异化”和“工具理性异化”状态,有利于克服因单向度生产所导致的人对于社会和劳动实践的厌恶心理和对抗情绪,促使主体以更多、更丰裕的自由时间来充实和发展自己。勘破知性时间,进入无时空限定的享受和逍遥,正是当代审美文化消费性特征的本质所在。在商品经济形态下,自由时间的增多并非全部都是积极意义上的休闲时间,文化中的消费性也有消极的内容和现象。那些以物欲满足和利益导向为目的的消费,也常常生产、制造出畸形的文化消费行为,其活动形式和效果或低级庸俗,或盲目愚昧。这些特殊的现象与状态,虽不能代表一个社会文化消费的全部,但它足以导致道德的滑坡、文化发展的畸形,软化和改变脆弱的人性,因而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重视。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