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创新绩效评价
创新绩效评价是指企业在特定的背景下对创新方案、活动、创新的经营、管理效果的综合评价。
创新绩效评价的原则
评价的最根本目的是激发能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从最一般的角度来看,评价有5个基本作用:第一,指导。为矫正过程提供数据以便创造理想的产品和服务。第二,预警。在企业遇到问题之前,评价系统即能预警问题所在并提示可行方案。第三,告知。向相关人士告知创新项目的进展或结果。第四,奖励。根据个人和团队的创新绩效,确定奖励方案。第五,培训。评价结果还可用于确定培训方案,完善员工的创新技能或能力。
企业在制定针对创新的绩效评价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保证创新行为与战略的一致性。
评价的基本作用是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企业所期望的目标以及认为具有优先性的事务上。这也是哈默和普拉哈拉德所称的“战略意图”。被广泛认知的目标将决定人们的行动,并带动相应的评估、控制和学习活动。企业的创新战略应反映其总体战略。它应明确哪些领域的创新是企业迫切需要的,这些创新如何影响企业的现有业务,他们将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环境中的威胁起到何种作用,应以怎样的时机性和风险性推出新产品或新流程,如何使创新项目与组织中的可得资源相匹配。Feltham和Xie发现一个企业可以通过运用绩效考核评价来减少或弱化组织中的干扰因素,使组织行为向战略目标靠近。
在为企业的创新活动建立评价指标时,这些指标要既能够反映企业的战略意图,又能够反映企业当前工作的特点,兼顾未来目标与当前实际。此外,创新指标还应考虑到创新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大小。使制定出的考核指标具有建设性和公平性。
2.兼顾责任与权力的匹配。
评价制度具有激励效果。但必须认识到责任与权力相匹配的重要性。Loch和Tapper指出有效的绩效考核必须以清晰的工作界定为基础:如果任务能够划分,相应的责任也应该划分,责任与权力的范围应该一致。但是,当一位管理者负责多项任务时,若其中一些任务的不确定性大且很难考核,企业就很难采用统一的强激励措施。考虑到创新的内在不确定性(尤其是研发阶段),仅以产出指标来考核创新活动是不完善的。为了能在可衡量性与不确定性间掌握平衡,使考核体系既能衡量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又能反映研发人员的努力程度,创新的考核体系应包括产出衡量与过程衡量两大方面。前者主要考核各类创新项目的结果,后者主要考核创新组织工作和流程的有效性。
3.促进运作控制。
对于一个动态系统来说,及时反馈对保证其按规划顺利运转十分重要。创新也是二种系统活动,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经常衡量其进度、预算等事先制定的指标,确定其进度、资金充裕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偏离。还要时常评价竞争对手的反应、潜在市场需求、组织支持力度和自身技术能力等因素。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调整方向和运作方式来完善下一步工作。
4.实现学习和改进。
评价制度能为组织学习和改进提供便利。无论是过程还是产出的衡量都能为人们评价自己的工作以及如何在以后的创新活动中改进工作提供依据。组织则可通过评价结果所反映的情况,调整创新组织制度和流程设计等,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创新工作。企业还能从创新评价中发现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技巧。将各种考评数据和材料收集起来,建立企业创新资料库,为创新研究和分析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创新考评资料还能成为组织间交流创新经验的载体,有理有据地传播有效的创新管理方法。
发达国家创新绩效评价的现状
1.美国
20多年来,美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主要沿着3个轨迹不断伸延:一是知识产权法律的修改与完善;二是调整知识产权利益关系,鼓励转化创新;三是加强国际贸易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加大研发投人(1992年,美国企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已达1.9%,2000年超过了2%,2003年达到2.5%。1992-2002年,欧盟企业研发经费占GDP比例的平均值一直徘徊在1.18%左右。)和促进成果转化,美国始终保持着科技创新的全球领先地位(2005年欧盟最新的研究表明,欧盟25国要整体赶上美国现今在创新方面的表现仍然需要50年的时间。作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战略的相关研究,尤其重视IP战略实施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为战略的有效实施与控制提供了决策依据。以下从两个层面来认识美国的创新绩效评价。
(1)专利记分卡的提出及其应用。专利记分卡(Patent Scorecard)由美国CHI公司(20世纪70年代前期,CHI就首次建立了全美科学文献计量指标。为了进行专利引用分析,CHI还建立了专利数据库、非专利参考文献数据库和企业标准名录数据库)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其特点是利用科学论文引用分析技术对专利引用情况进行分析,实质上就是一种创新评价指标。这种方法不仅注重专利数量,还可用于对专利质量的分析。例如“专利引用”、“当前影响指数”、“综合技术实力”等指标的使用。其它衍生的评价指标如“专利活动指数”、“相对技术实力”、“技术生命周期”和“科学联系”等,都可从不同侧面反映专利的质量与技术水平。从2000年起,《企业技术评论))杂志根据CHI的数据库和研究成果,每年发布一次被称为“专利记分卡”的统计结果,用技术实力(综合指标)及专利数量、当前影响指数、科学联系、技术生命周期5项指标,来分析世界各大公司在美国知识产权市场的竞争态势}z}。此外,CHI还提供公司、实验室、大学、国家等方面的专利分析评价报告。可以认为,专利记分卡及其衍生的其它评价指标,经过发展和完善,客观上形成了以专利技术为主要评价对象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为支持美国政府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专利记分卡得到了发达国家的广泛采用。
(2)成立“总统创新委员会”,建立国家创新战略评价体系。2005年12月巧日,美国出台了新的((国家创新法案》。该法案提出的主要目标是:成立总统创新委员会,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创新;设立促进创新资助计划,增加联邦机构对科技部门的研发资助;增加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到2011财年,对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要接近翻一番;促进技术创新区域集群的增长和发展等。总统创新委员会的重点任务包括:第一,提出评估现有与创新相关的法律所产生效果的测度体系。第二,协调联邦各部门支持创新的活动。第三,评估各联邦部门支持创新的联邦计划的实施绩效。这些内容,都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密切相关。这个方案的提出,表明美国当前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绩效的评价,已不再停留在专利技术层面或企业层面,而是对相关法律对创新战略支持的绩效以及政府部门自身的创新计划的绩效,进行宏观层面的战略评价,目的之一就是“协调联邦各部门支持创新的活动”,也就是对国家创新战略进行国家层面的战略调控。
从“专利记分卡”创建及其应用到《国家创新法案》的提出,充分反映了美国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演变思路,也就是:扩大创新绩效评价的范围,强化创新绩效评价的力度,以确保美国IPRS的有效实施,维持和巩固美国在21世纪科技创新的世界霸主地位和核心竞争优势。
2.英国及欧盟的创新绩效评价
自1994年英国首次公布创新白皮书《实现我们的潜能—科学、工程和技术战略))之后,1998-2001年,英国政府又公布了3份以创新为主题的白皮书(《我们的竞争—建设知识型经济》(1998年)、《卓越与机遇—21世纪科学与创新政策》(2000年)和《变革世界中的机遇—创业、技能和创新》(2001年))。2002年后,英国系统发表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包括2002年7月的《投资于创新》,2003年11月英国贸工部的创新报告《在全球经济下竞争:创新挑战》、2004年7月的《科学与创新投资框架2004-2014》和2004年11月贸工部发布的《从知识中创造价值》的5年计划。这些文件昭示了英国以创新为核心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英国认为,创造效益是通过创新实现的,是创新的本质所在,这个过程是曲折复杂的,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只有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精彩一跃。英国的战略规划素以重实效抓落实闻名于世。在2003年英国贸工部的《创新报告》中,在对“政府对创新的影响”分析时认为“测度体系”是创新的“促进因素”(见图)。这个报告在“协调国家与区域创新领域”主题中提出要建立“一套国家与地区创新指标”,并明确了建立该指标纲要的时间表。随着国家战略的颁布,一些详细具体的实施细则接踵出台。例如,为了协调跨部门的创新政策,在9个主要政府部门设立了首席科技顾问制度;为了保证创新战略的有效实施,邀请企业界人士担任科技部门的重要职责。为了了解国家创新战略的实际执行效果,英国聘请第三方专家对创新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欧盟衡量成员国创新表现的工具有“欧洲创新记分卡”(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简称EIS)和“创新综合指数”(Summary Innovation Index,简称SII)。EIS所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由欧盟委员会与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制定。2005年,该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构成,包括:创新驱动力(有5个组成指标)、知识创造能力(有5个组成指标)、企业创新能力(有6个组成指标)、创新绩效(有5个组成指标)和知识产权(有5个组成指标)。2005年,欧盟采用以上评价工具对其成员国及美、日等国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欧盟创新的现状、专利、R&D投人、成果转化机制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明确了欧盟创新战略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