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媒产品
传媒产品是指传媒组织能够提供给目标使用者以引起其注意,选择,使用的传播内容与服务的复合体。它是传媒组织与社会系统实现价值交换的手段和载体。传媒企业只有通过这一载体才能将一系列品牌策略所构筑的竞争优势货币化,完成品牌资产从“无形”到“有形”的转换,实现价值增值,同时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传媒产品的分类
信息产品
如出版物、电影、专题片、报纸、通讯稿、书刊等。
信息产品的自然属性: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传播性、动态性、依附性、可计量性、共享性、异步性、时效性、可伪性。
广告服务
广告服务在形态上不独立,必须依赖一定的载体。
传媒产品的多重属性
传媒产品的商品性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传媒产品的宣传属性
亦称政治属性或意识形态属性。属历史范畴,随着国家和政党的存在而存在,并且为其服务。
传媒产品的公共属性
社会大众消费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对于每一个受众都是平等的,一般情况下消费时没有竞争。
传媒产品的生产特点
精神生产:脑力劳动,价值不稳定,不对等。
搭配生产:以内容为核心搭配信息与广告。
软工具:有硬工具,但语言符号更具软性。
倾向性:价值观有倾向性,意识形态。
创新性:一次产品,每一次生产都是创新。
竞争性:争取吸取更多的注意力。
同质化:朝着受众兴趣方向,必然同质化。
传媒产品生产的成本构成
复制成本低,边际成本小,规模效应明显。
“沉没成本”投资成本大;
“血本无归”,投资风险大。
传媒产品的播出与发行——以电视产品为例
1、传媒产品的播出方式
在我国是制播合一,几乎没有发行环节,民营节目公司也是自己发行。国外有很发达的发行市场,辛迪加。
2、传媒产品播出时的市场失灵现象
效率低下问题: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有时会失灵。无线网络的无效覆盖,有线用户的实际使用时间与费用不相符。政府补贴解决。
外部性问题: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与自己所受益或损失不相符。正外部性好,而负外部性(反动、凶杀、色情)损坏社会。通过政府立法规范。
3、信息不对称。受众与传播者对传媒产品的信息熟悉情况相反,不看不知,看后则无需购买。大品牌媒体一般以信誉来客服信息不对称问题。
传媒产品的价值实现
传媒产品的价值形式
传播价值:指媒介产品传播后在社会上形成的良好的传播效应,主要是精神价值,不以金钱来衡量,通过传播活动使受众理解并接受信息,最终体现为社会舆论。
经济价值:指传媒产品经过传播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应,是对生产过程所耗费的成本的价值补偿和增值。
传媒产品价值的实现
价值形式 | 实现途径 | ||
---|---|---|---|
传播价值 | 吸引注意力。 “超级女声”“想唱就唱”“以唱为本”的理念,“大众参与,全民娱乐”。 | ||
经济价值 | 市场直接交换发行费:电影票房,节目交易费视听费等 | “二次售卖”。先以内容吸引注意力,再转卖给广告商:2005年“超级女声”广告价格最高每15秒拍卖达1300多万元。 | 其他方式,如品牌授权,衍生产品,提供增值服务等:迪斯尼形象授权经营,仅“米老鼠”就为迪斯尼每年赚取10亿美元。 |
传媒产品经济价值的间接实现方式
传媒产品价值实现的策略
提高自身价值:内容充实包装精美,高投入高制作高回报。
提高媒介素养: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辨别能力。依靠教育。
改善传受关系:尊重了解受众,密切伟受关系,提高传播效率。
营销锁定受众:营销巩固受众,提高受众的转换成本。贵宾、积分、优惠等。
培育市场环境:规范产品内容,培养高素质的传媒人才,建立有序竞争机制,确立合理价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