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

什么是企业综合绩效评价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是指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行业评价标准,对企业特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的综合评判。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分类

1.企业绩效评价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企业绩效评价有以下分类。

(1)按照企业经营性质分类。企业绩效评价可以分为工商类企业绩效评价和金融类企业绩效评价。工商类企业绩效评价又可分为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商业企业绩效评价、服务企业绩效评价;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又可分为银行绩效评价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绩效评价。这是因为不同经营性质的企业,经营目标不尽相同,所体现的经营绩效特点也有差别,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就应在方法上有所区别。

(2)按照评价特点分类。企业绩效评价可以分为例行评价和特定评价。例行评价和特定评价在评价时间、评价年度和评价方式选择方面都有差异。

(3)按照评价的深人程度分类。可以分为初步评价、基本评价和综合评价。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分三个层次,三个层次指标是层层深入、逐步递进的关系。指标层次选择不同,评价结论的综合程度就不同,初步评价、基本评价和综合评价就是选用不同层次指标开展的评价,其反映企业绩效的综合程度是逐步深入的。(4)按照评价对象性质分类。可以分为企业评价、行业评价、区域评价。

(5)按照评价目的分类。可以分为单户企业评价和多户企业评价。前者纯粹是为了得出企业的经营绩效,一般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后者是为对多个企业经营绩效进行比较、分析,一般只实施基本评价。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

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其战略目标,因此绩效评价的第一项原则即评价体系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或正相关。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其评价指标应是企业战略目标实施计划的分解,评价指标很好地完成就能保证战略目标计划的完成。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讲,在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不同制度安排将导致效率不同的资源配置,绩效评价指标本质上是企业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必须考虑它是否能诱致评价客体做出与企业目标相符的决策,从而实现有利于企业的资源配置。

2.沟通原则

综合绩效评价最好能用被评价者依规定制定的标准及方法先行自我评价,然后再与评价专家进行相互沟通,这样可使评价者不致忽略和抹杀了被评价者的贡献,并从而得知其未能注意到的地方,而被评价者亦可因而获悉什么事情该做,该怎么做,并据以改进。这种充分的双向沟通方式,能使控制系统更能为组织成员所理解和接受,从而使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3.激励原则

一般而言,报酬是绩效的函数,以报酬作为激励是现代企业中不可缺少的有效管理工具。因此,设计一套绩效评价制度时应使其具有激励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4.客观公正原则

运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对企业实施评价,如果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就会导致评价结论的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企业及其各类人员也不能受到激励。所以,在合理设计指标体系、科学选取评价方法的同时,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规范评价操作程序,评价时应尽量以可验证的根据及资料作为评价的依据,使绩效的评价能做到不偏不倚。另外,需凭借专家以其独立的立场和精湛的能力加以判断,合理地度量绩效才能使绩效评价工作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主观、成见及不胜任等而产生偏差。

5.比较原则

进行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数字是最佳的衡量工具,但缺乏比较基准的数字资料没有任何意义。因此,需对企业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找出被评价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对比存在的优势和差距,以便实现企业的持续改进。

6.可控原则

奖惩之前应首先确定责任的归属,确认责任时则须明确是否在当事人的权责范围内,并且是否为当事人可控制事项。在评定绩效时,应尽量将其他部门或个人行为的影响剔除,才能真正使绩效评价工作公平合理。

7.实用性原则

无论多完美的评价体系,如果操作复杂,也不可能广泛使用,而且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所以为了确保评价操作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推广使用,应简化指标设计和评价程序,并尽可能充分利用现代处理技术,配置设计评价操作软件,缩短从获取数据到形成评价结果的时间。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特点

(1)以投入一产出分析为核心。出资人的首要目标是追求持续的投资回报,因此,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是分析投入资本的回报水平,并辅助相关指标深入剖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质量、现金保障状况,揭示企业投入一产出水平。

(2)突出引导与诊断功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是根据出资人财务监管工作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在年度财务监督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应用评价结果,可以将企业的经济行为引导到如何提高绩效水平上来,促进企业不断经营管理。而通过对评价结果的深入分析,还可以查找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切实发挥诊断薄弱环节的作用。

(3)以行业标准为参照。企业综合绩效评价采用行业标准,以行业本身的水平去评价本行业的企业,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在行业中的绩效水平,评价结果就比较客观和公平。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标准包括国内行业标准和国际行业标准,有利于促进企业开展与国内、国际同行业的对标,尤其是促进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采用国际标准进行评价。

(4)财务绩效定量评价与管理绩效定性评价相结合。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大部分构成,以财务指标为主体,以非财务指标为补充。企业的经营绩效不仅要通过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反映,而且要通过一些管理指标的定性分析反映,有利于引导企业在追求当期经营成果、改善财务状况的同时,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5)年度绩效评价与任期绩效评价相结合。为满足出资人监管工作需要,将评价引入到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解决评价负责人经营绩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综合绩效评价划分为年度绩效评价与任期绩效评价,如此既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评价工具,也为综合绩效评价的应用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原则

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通过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对影响企业绩效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综合评判。在评价企业综合绩效时,应当根据全面性原则,对反映企业综合绩效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绩效等方面进行评价,按照各部分权重计算得出评价结果,综合反映企业的绩效水平。

(2)客观性原则。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充分体现市场竞争环境特征,依据统一测算的、同一期间的国内行业标准或者国际行业标准,客观公正地评判企业经营成果及管理状况。为确保评价基础数据的真实、完整、合理,在实施评价前还应当对评价期间的基础数据进行核实,按照重要性和可比性原则进行适当调整;为确保管理绩效定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应当在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工作的基础上,从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社会中介等各方面聘请不少于7名的资深专家实施独立评判打分,体现各方面专家意见;计算得出综合绩效评价分数后,还应当根据各项影响因素,对评价得分进行适当的增加或扣减,使评价结果客观反映企业的绩效水平。

(3)效益性原则。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以考察投资回报水平为重点,运用投入一产出分析基本方法,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和资本保值增值水平。出资人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投资回报水平,因此,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也应当重点关注企业的投入一产出分析,通过投资与回报、所得与所费的对比,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和资本的安全与增值水平,对影响盈利能力的指标进行层层分解,深入分析评价结果,揭示根本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促进提高综合绩效水平。

(4)发展性原则。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在综合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年度之间的增长状况及发展水平,科学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运用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计算得出的评价结果是一个企业绩效水平的综合体现,但评价结果仅反映了评价期间企业绩效水平和在同行业中的位置,不能反映企业绩效发展和进步状况。因此,在应用评价结果时,不应孤立地以评价得分作为决策依据,而应将各年度的评价得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绩效得分的增减变动判断企业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和取得的经营成果,根据企业各年度绩效水平的变动情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标准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标准是实施企业绩效评价的参考标准,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计分依据它分为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标准。

1.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

1)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的确定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包括国内行业标准和国际行业标准。

①国内行业标准。国内行业标准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根据国内企业年度财务和经营管理统计数据,在剔除有关企业不合理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近期发展水平,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年度、分行业、分企业规模统一测算并发布。

行业分类以国民经济10大门类为基础,分为三个层次,共140类。’第一层次按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业、商业经纪与代理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共10大门类;第二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划分为37类;第三层次按国民经济具体产业划分为93类。企业规模一般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类型。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国内标准划分为优秀(A)、良好(B)、平均(C)、较低(D)和较差(E)五个档次。8个基本指标和14个修正指标,均分行业(140类)、分企业规模按五档次公布其标准值。

②国际行业标准。国际行业标准根据居于行业国际领先地位的大型企业相关财务指标实际值,或者根据同类型企业相关财务指标的先进值,在剔除会计核算差异后统一测算并发布。国际行业标准只公布其先进平均值。

2)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标准的确定

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标准由国务院国资委统一制定和发布,它具有行业普遍性和一般性,不进行行业、企业规模的划分,仅提供给评议专家参考。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标准分为优(A)、良(B)、中(C)、低(D)和差(E)五个档次。

3)评价标准系数的确定

为了便于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计分,需将五个档次的标准值折算为标准系数。标准系数是评价标准值所对应的水平系数,反映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应评价标准值所达到的水平档次。对应五档评价标准的标准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差(E)以下为0。

2.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标准的选择

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标准值的选用,一般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领域对照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行业分类,自下而上逐层遴选被评价企业适用的行业标准值。多业兼营的集团型企业存在多个主业板块但某个主业特别突出的,采用该主业所在行业的标准值。存在多个主业板块但没有突出主业的集团型企业,可对照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行业分类,采用基本可以覆盖其多种经营业务的上一层次的评价标准值;或者根据其下属企业所属行业,分别选取相关行业标准值进行评价,然后按照各下属企业资产总额占被评价企业集团汇总资产总额的比重,加权形成集团评价得分;也可以根据集团的经营领域,选择有关行业标准值,以各领域的资产总额比例为一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用于集团评价的标准值。被评价企业所在行业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可直接选用国民经济十大门类标准或全国标准。大型企业集团在采取国内标准进行评价的同时,应当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进行评价,开展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标活动。

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标准选用,应当根据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灵活把握八个指标的标准尺度。对于定性评价标准没有列示,但对被评价企业经营绩效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在评价时也应予以考虑。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方法

1.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技术方法

1)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将所要考核的各项指标分别对照不同分类和分档的对应标准值,通过功效系数转化为可以度量计分的方法。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一般采用功效系数法,可对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进行评价计分。功效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功效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

式中,本档标准值是指上下两档标准值居于较低等级一档。

2)综合分析判断法

综合分析判断法是指综合考虑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各种潜在的或非计量的因素,参照评议参考标准,对评议指标进行印象比较、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一般采用综合分析判断法,对管理绩效指标进行评价计分。管理绩效定性评价计分由专家组根据评价期间企业管理绩效相关因素的实际情况,参考管理绩效定陛评价标准,给定分值。

2.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的计分方法

1)定量评价基本指标计分方法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行业评价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

某项基本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

=本档基础分+功效系数×(上档基础分一本档基础分)

其中,某档基础分=指标权数×该档标准系数

2)定量评价修正指标计分方法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修正指标的计分是在基本指标计分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功效系数法原理,分别计算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部分的综合修正系数,再据此计算出修正后的总分数。其计算公式为:

某部分修正后得分=该部分基本指标得分×该部分各修正指标加权修正系数之和

某修正指标加权修正系数=

修正指标权数

X 该指标单项修正系数

该部分权数
某修正指标加权修正系数=
修正指标权数
该部分权数
×该指标单项修正系数

式中,某修正指标单项修正系数计算规定如下:

①单项修正系数控制修正幅度为0.7~1.3;

②某修正指标实际值达到优秀值以上的计算公式为:

单项修正系数=1.2+本档标准系数-
该部分基本指标得分
该部分权数

③某修正指标实际值处于较差值以下的计算公式为:

单项修正系数=1.0+
该部分基本指标得分
该部分权数

④其他情况的计算公式为:

单项修正系数= 1.0+(本档标准系数+功效系数×O.2-
该部分基本指标得分
该部分权数
)

⑤若资产负债率≥100%,指标得0分;其他情况按照规定的公式计分;

⑥若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分子为正数,分母为负数,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1.1;若分子为负数,分母为正数,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0.9;若分子分母同为负数,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0.8;

⑦若不良资产比率≥100%或分母为负数,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0.8;

⑧对于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指标,若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为负数,本年为正数,单项修正矗系数为1.1;若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为零,本年为正数,或者上年为负数,本年为零,单项修正系纛数确定为1.0;

⑨若个别指标难以确定行业标准,该指标单项修正系数确定为1.0。

(3)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计分方法。

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的计分一般通过专家评议打分形式完成,聘请的专家应不少于7名;评议专家应当在充分了解企业管理绩效状况的基础上,对照评价参考标准,采取综合分析判断法,对企业管理绩效指标做出分析评议,评判各项指标所处的水平档次,并直接给出评价分数。其计分公式为:

单项指标分数=

每位专家给定的单项指标分数之和
专家人数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构成要素

(1)评价主体。即评价组织机构,是指由谁进行评价。从理论上讲,每一位企业利益相关者,都会出于某种目的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因此评价主体可以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者、政府相关部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投资者。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关心投资的风险和预期收益,因为投资收益与企业盈利能力有关,加之投资风险是宏观经济因素、产业因素以及企业本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最终也将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故投资者对经营绩效的评价主要是获取企业持续经营、赚取经营利润、支付红利和保证资本增长的信息,以助于投资决策。

  ②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借助绩效评价,为战略性、经营性决策的制定获取支持性信息。经营管理人员通过评价标准与获取评价信息的对比,了解、掌握决策执行情况,保证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③债权人。债权人需要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其中,短期债权人需要了解企业现金偿还的能力,其分析重点是营运资本和现金;长期债权人主要关注的是公司持续经营的能力和偿还长期借款的能力。因此,债权人进行企业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债权人制定企业授信额度、付款条件、利率水平、保证条款等信用决策获取信息。

④政府相关部门。政府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政府作为国家股东、国有资本的出资人,为加强国有资本的监管,提高资本收益,严格对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及支持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

此外,企业员工、社会、供应商等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可以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身份,组织开展企业绩效评价活动。但由于各利益主体关注的重点不同,目标要求不同,在组织实施企业绩效评价时,可以采取调整指标权数,加大重点关注内容的评价指标权重等方式,达到评价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

(2)评价客体。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对象,亦即对谁进行评价。绩效评价系统的运行以评价对象为单位进行收集和分析信息,而且评价的结果对绩效评价对象必然产生影响,关系到评价对象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评价对象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客体可以划分为单户企业评价和多户企业评价。如果仅需要对某一企业进行评价,那么这个企业作为评价客体即为单户企业评价。例如,要评价钢铁集团的绩效情况,则该钢铁集团为单户企业评价对象。如果需要通过对部分企业的评价来了解某行业、某区域或某一分类、某一部分企业的绩效情况,则此类评价为多户企业评价。例如,某集团公司为了解集团内各子公司的绩效情况,对集团内的全部子公司进行了分户评价,则这一评价对象即为多户企业评价对象。一般来讲,绩效评价系统的主要对象是企业。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主体。作为评价对象的企业,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编制完整的资产负债表。

二是该企业处于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三是作为评价对象的企业必须具备持续经营时间为一个会计年度的基本要求。

企业的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问企业的经营业绩、效果及综合社会影响,具体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后续发展能力,以及社会贡献、社会责任等方面。

与此同时,应注意到,在研究企业绩效评价问题时,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评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经营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导力量,是企业资本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对经营者进行绩效评价是处理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手段,也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基础。经营者绩效主要通过经营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生存、成长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及其成果来体现。作为现代企业绩效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对象,其评价内容更加丰富,除包括上述企业绩效评价基本内容外,还应包括经营者的基本素质及战略管理能力、企业制度建设及基础管理水平、企业发展创新能力及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情况、经营管理策略、综合社会贡献等。其中,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是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核心内容。

事实上,企业绩效评价涉及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和经营管理者绩效评价两个方面,这也正是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需要研究解决的两大问题。一般而言,对企业的评价关系到企业是扩张、维持、重组、收缩、转向或退出等战略发展问题,而对经营管理者的评价则关系其奖惩、选聘、任免等,关系到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在评价实践中,两者虽然各有侧重,但因评价时考虑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有很大的一致性,尤其定量评价指标部分应该是一致的,往往难以截然将两者分开。而对于经营者的绩效评价,应将企业绩效评价内容作为核心,全部纳入评价内容之中,而经营者业绩考核可单独进行。

(3)评价目标。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是指整个系统设计运行的指南和目的,它是整个绩效评价体系的中枢,其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目标,绩效评价系统要处理好评价系统目标和企业目标之问的依存关系。企业的经营目标主要有生存、发展与获利。而企业绩效评价的主要目标有:确保计划目标的如期实现、纠正管理上的浪费与偏差、重大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评估计划完成后的效益、改进管理方法及程序、作为事后奖惩的依据、矫正日常营运和管理、增进经营管理者的成就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等等。通过这几个目标的实现,纠正企业行为和经营管理者行为可能出现的偏差,从而实现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目标。

(4)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一般是指对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具体讲是指对能够反映企业绩效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企业绩效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等若干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综合结果,范围广、内容多,就企业经营绩效而言,应包括财务方面的财务效益、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抗风险能力、发展能力等;经营方面包括市场占有能力、企业创新能力、行业或区域影响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方面包括企业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员工素质、管理策略等;社会影响方面包括社会贡献、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消耗等。具体评价内容一般根据评价的目的来确定,实施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涉及的内容一般是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如对企业某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相对要简化一些。

(5)评价指标。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是指对评价内容进行计量分析所采取的经济单位。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关心的是评价对象与企业目标的相关方面,即所谓的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KSFs),是企业目标的具体化,这些关键因素具体表现在评价指标上。关键成功因素有财务方面的,如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每股税后利润等,也有非财务方面的,如售后服务水平、产品质量、创新速度和能力等。企业绩效评价的演进历程揭示了从单一财务指标到包含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单一指标到多维指标的发展方向。因此,作为用来衡量绩效的指标也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如何将关键成功因素准确地体现在各具体指标上,是绩效评价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

(6)评价标准。即评价的参照体系,亦即评价的对比标尺,是判断评价对象经营绩效优劣的基本依据。绩效评价要求选择与评价目标相关的适应标准,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企业经营绩效信息必须与预先确定的标准进行对比,才能判断出经营状况的好坏。评价对比的标准不同,判断好坏的标准不同,得出的评价结论各异。选择什么标准作为评价的基准取决于评价的目的。在企业绩效评价系统中常用的标准分别为:年度预算标准、行业平均标准、国内先进标准、国际同类标准等。为了全面发挥绩效评价系统的功能,同一个系统中应同时使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另外,在具体选用标准时,应与评价对象密切联系。

(7)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获取绩效评价信息、取得评价结果的手段。有了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还需要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从而实施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对比分析和判断,实现若干个单项指标实际值到产生评价结果的技术转换。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就成了孤立的评价要素,也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随着绩效评价的发展,评价方法经历了观察法、统计法、财务评价法、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相结合的四个发展阶段。目前,财务评价方法与非财务评价方法是最为常用的评价方法。

(8)评价结论。企业绩效评价结论是绩效评价系统的输出信息,也是绩效评价系统的结论性文件。绩效评价人员以绩效评价对象为单位,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获取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后得出绩效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实际完成状况,与预先确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通过差异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责任及影响,得出评价对象绩效优劣的评价结论,形成绩效评价报告。通过绩效评价报告的使用,绩效评价系统的功能才能得以有效地发挥。

综上所述八项评价要素的逻辑关系,见图l一1。

Image:企业绩效评价要素构成及运作程序图例.jpg

上述八个要素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概括地讲,企业绩效评价,就是评价主体确定评价客体及所要评价的内容,选择能够充分反映评价内容的评价指标,按照评价行为所要实现的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标准,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取得所需要的评价结果及评价结论。各评价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前提,缺一不可,由此构成了一个结构严密、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的评价系统。在评价系统中,不同的评价目标决定了不同的评价选择,可以说目标是绩效评价系统的中枢,没有明确的目标,整个绩效评价系统将处于无序状态之中。而从评价要素来讲,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处于核心的地位,是实施评价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基本动因

1.现代企业中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企业绩效评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初,原始的企业组织形式是手工作坊和货栈、客店等业主制,企业老板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市场不断扩大,于是出现了近代企业组织形式——合伙制。合伙制企业虽然比个人业主制企业前进了一步,但当时合伙制企业没有明确的公司法律规范,投资上短期性严重,组织上也不稳定,规模存在局限性,它只是公司发展的原始形态。19世纪上半叶,随着欧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个人独资和合伙兴办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存在一定问题,于是股份公司在铁路、水运、矿山、电力和煤炭等部门得到广泛发展。根据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的研究,现代公司的组织形式从19世纪40年代末在铁路企业中诞生,随后渗透到金融业、通讯业和现代工商企业中。到20世纪50年代,股份公司成为现代公司的标准组织形式。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和领域的不断扩大,资本所有者将经营权转交给代理人,所有权与经营权产生分离。由于资本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为防止代理人侵犯所有者的权利,需要采用绩效考核评价的方式对代理人的业绩以及企业的业绩进行考核评价,以监督代理人的行为。

2.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目标冲突

在现代公司里,资本的所有者与控制权发生了分离,客观造成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上委托人和代理人站在不同的立场,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利益,因此两者的效用函数形成了巨大差异。在代理人与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的情况下,形成了现代公司中的代理成本问题。它包括:代理人支付的薪金、奖金与津贴等费用;代理人为追求非货币利益所导致的企业成本上升和利润的减少;代理人决策与使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最佳决策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导致的损失;委托人通过契约关系和监督来约束代理人的约束成本(监督成本)。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适当的评价约束机制,代理人就有可能利用委托人的授权谋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最终将使委托人付出高昂的代理成本。

著名的“莫里斯一霍姆斯特条件”证明,由于存在非对称信息,为了使代理人选择有利于委托人的行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代理成本,就必须在契约设计中让代理人也承担部分结果不确定的风险,并从这种风险承担中获得相应的补偿。一句话,就是按代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付酬或进行考核评价,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双方的利益。在通常情况下,代理人工作的努力程度很难观察得到,或者只能部分观察得到。由此,按工作努力程度决定代理人的报酬或任用的方式往往不可行。然而,企业的投入产出是可以观察和量化的,企业的投入产出可表示为成员的努力程度与环境因素的函数。如果建立以投入产出为核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来评价企业业绩,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管理方式,能将代理人业绩与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以及代理人个人的努力程度结合在一起,并能实现委托人权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目标的不一致和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不对称性,决定了企业绩效评价制度存在逻辑基础。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最具代表性的委托代理行为,因此企业绩效评价在这里也具有最为迫切的需求。3.现代企业中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企业资本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成二者之问目标的一致。有效激励包括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显性激励如工资、奖金和实物奖励等,隐性激励如个人价值的成就感、企业家信用度的提高以及未来预期利益的扩大等。但无论是显l生激励还是隐l生激励,都需要建立在对代理人经营绩效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兑现契约规定的物质激励需要以企业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同时企业家的自身价值也需要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加以证明。还应看到,绩效评价本身还是一种约束手段,激励的过程也是对代理人进行监督的过程。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1.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程序

(1)提取评价基础数据。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基础数据资料主要包括:企业提供的评价年度财务会计决算报表及审计报告、关于经营管理情况的说明等资料,应以经社会中介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并经评价组织机构核实确认的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为基础提取评价基础数据。

(2)基础数据调整。

为确保评价基础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合理,在实施评价前应当对评价期间的基础数据进行核实,按照重要性和可比性原则进行适当调整。

①企业评价期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发生重大变更的,需要判断变更事项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对产生重大影响的,应当调整评价基础数据,以保持数据口径基本一致。

②企业评价期间发生资产无偿划人划出的,应当按照重要性原则调整评价基础数据。

③企业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应当根据审计报告披露的影响企业经营成。氛果的重大事项,调整评价基础数据。

④相关主管部门在财务决算批复中要求企业纠正、整改,并影响企业财务报表、能够确认具体影响金额的,应当根据批复调整评价基础数据。

⑤企业在评价期问的损益中消化处理以前年度或上一任期资产损失的,承担国家某项特藤殊任务或落实国家专项政策,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可作为客观因素调整评荸价基础数据等。

(3)评价计分。根据调整后的评价基础数据,对照相关年度的行业评价标准值,利用绩效评价软件或手工进行评价计分。

(4)形成评价结果。

①对任期财务绩效评价需要计算任期内平均财务绩效评价分数,并计算绩效改进度。

②对年度财务绩效评价除计算年度绩效改进度外,需要对定量评价得分深入分析,诊断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对所评价的企业进行分类排序,在一定范围内发布评价结果。

2.管理绩效定性评价的程序

(1)收集整理管理绩效评价资料。为了深入了解被评价企业的管理绩效状况,应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充分收集并认真整理管理绩效评价的有关资料。

(2)聘请咨询专家。根据所评价企业的行业情况,聘请不少于7名的管理绩效评价咨询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并将被评价企业的有关资料提前送达咨询专家。

(3)召开专家评议会。组织咨询专家对企业的管理绩效指标进行评议打分。

(4)形成定性评价结论。汇总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得分,形成定性评价结论。

3.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程序

根据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结果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结果,按照规定的权重和计分方法,计算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总分,并根据规定的加分和扣分因素,得出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确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结果。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意义

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一直被看做是企业计划与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企业角色、外部需求的变化、竞争的加剧,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日益深入的讨论,绩效评价正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议程。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有利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综合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有利于企业建立和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1.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绩效评价包括企业获利能力、基础管理、资产运营、债务状况、顾客满意及研究与开发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评价,不仅可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水平,而且能够预测和判断企业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能够全方位地判断企业的真实状况。建立和推行企业绩效评价制度,科学地评判企业经营成果,有助于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帮助企业寻找经营差距及产生的原因,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1)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是批复制度,企业一个经营年度的经营成果,通过年终决算批复认定。在对企业评功论奖时,以实际完成利润为依据,没有考虑企业潜亏等不规范经营造成的利润虚增等问题,可见传统的管理制度,不利于激发企业苦练内功、强化管理。绩效评价是以企业的经营效益为核心,综合考核企业的财务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情况,这种评价制度既为政府监管企业提供了新的视角,又促进了企业深化内部管理,为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注入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驱动力。

(2)促进企业向优秀水平看齐。企业绩效评价的参照系统是各行业经济运行的实际水平值,具体表现为行业的平均水平等不同的标准。这种办法,改变了过去考核中仅按年初计划指标判定企业经营实绩的做法,而是通过横向比较,开阔了企业的视野,扩大了比较分析范围,能够使企业看到自身的实际水平以及在同行业中的位置,有利于引导企业以优秀企业为标准,按市场化要求确定发展方向。(3)防范商业风险。通过企业绩效评价,反映企业发展现状,帮助企业认识自己的实力状况和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有效地防范商业风险,促使企业有效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2.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企业管理逐步改变了政企不分的格局,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方法也由过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因此,政府可在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前提下,借助企业绩效评价,了解相关企业经营水平、发展能力、技术水平等情况,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3.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所需信息

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发展与衰退,不仅仅与出资人利益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到职员、债权人、顾客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加深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的关注。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的要求,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应实现彻底分离,财产所有者(股东)与支配者(企业经营者)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其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这样,股东要考察投资的收益、实现其权利等都要通过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来实现;对于债权人来说,可通过企业绩效评价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决定是否与其继续合作;对于内部员工来说,通过绩效评价可以了解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经营状况,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对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则可以了解企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状况等信息。

4.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可以为有效激励与约束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依据

现代代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的成败起决定作用,而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设计对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设计‘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方案,是所有者作为委托人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而且两权分离的程度越高,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缩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问的利益差异,降低所有者监督成本方面的作用就越大。激励与约束经营者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经营者的收入,通过制定合理的报酚『计划,可以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但对经营者的激励必须建立在对企业绩效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企业绩效评价,为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奠定基础,为企业所有者、人事部门等进行经营者业绩的考核、选拔、奖惩和任免提供充分的依据,有利于经营者管理阶层的优胜劣汰,推动我国企业家队伍的建设。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