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由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绩效评价组织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子体系组成。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对企业绩效客观、公正评价的前提。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遵循了“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制度规范、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的基本原则。评价体系本身还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

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依企业的经营类型而定,不同经营类型的企业,其绩效评价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就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在工商企业中,竞争性企业和非竞争性企业的评价重点就存在差别。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基本要素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属于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各种行为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企业管理控制体系。企业管理控制体系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由于每个企业战略目标有其特殊性,所以,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在各企业中表现各不相同。但是,作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通用工具,各企业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具有同质性。

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一般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1.评价目标。目标是一切行动的指南,任何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目标。

2.绩效评价体系要处理好评价系统目标和企业目标之间的依存关系。企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建立管理控制系统、制定科学的预算、设计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系统,等等。

3.评价对象。绩效评价体系一般有两个评价对象,一是企业,二是经营管理者,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评价对象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评价的结果对绩效评价对象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并涉及评价对象今后的发展问题。对企业的评价关系到企业的扩张、保持、重组、收缩、转让或退出行为活动;对经营管理者的评价关系其奖惩、升降及聘用等问题。

4.评价指标。绩效评价指标是指对评价对象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绩效评价体系关心的是评价对象与企业目标的相关方面,即所谓的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既有财务方面的,如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率、每股收益等;也有非财务方面的,如与客户的关系、售后服务水平、产品质量、创新能力等。因此,作为用来衡量绩效的指标也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如何将关键成功因素准确地体现在各具体指标上,是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重要问题。

5.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是指判断评价对象业绩优劣的标杆。选择什么标准作为评价的标杆取决于评价的目的。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常用的三类标准分别为年度预算标准、历史标准及行业标准。为了全面发挥绩效评价体系的功能,同一个系统中应同时使用这三类不同的标准。在具体选用标准时,应与评价对象密切联系。

6.评价报告。绩效评价分析报告是绩效评价体系的输出信息,也是绩效评价体系的结论性文件。

绩效评价人员以绩效评价对象为单位,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获取与评价对象有关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后得出绩效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数值或状况,将该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数的数值状况与预先确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通过差异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责任及影响,得出评价对象绩效优劣的结论,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体系中部分指标不可比

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既包括资产营运、盈利、偿债、发展能力指标,也包括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程序、社会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各种非财务指标,弥补了单纯使用财务指标的局限性,由于财务指标的不同质和不同标准,在使用时往往会出现不可比问题。目前体系中财务指标占很大比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因果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缺乏反映企业社会责任情况的指标

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部不能用单纯的经济指标来衡量,是否完成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样显得非常重要。虽然现行的指标体系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所体现,但指标反映的内容不全面、不准确,在整个体系中所占比例也较小。企业要想长远发展,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但要较好的完成经济指标,还要完成社会责任和使命。才能真正赢得胜利。

3、现行绩效评价体系过于依赖会计核算资料

过于依赖会计资料核算结果,增加了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公正、全面的风险{生。使得会计资料一旦出现偏差,即使不是人为有意做假帐,也影响了评价结果的权威性。由于受到会计理论的限制,现行的会计核算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也影响到了绩效评价体系。对相同的评价内容,不同的评价者会选择不同评价指标,这就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4、绩效评价体系仍沿用了传统的固定权重的方法

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进行指标权重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具体要求,采用固定权重根本无法满足利益主体的实际需要。另外在设计固定权重时,也未考虑企业的行业差别,现在的绩效评价体系被普遍、相同的应用于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中,而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特征不同。对绩效评价体系也存在着不同的需求。

当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模型

当前我国企业采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划分为财务评价模式、价值评价模式和平衡评价模式。

1、财务评价模式

财务评价模式是以企业经营成果的评价为导向,他所使用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是从会计报表中直接获取数据或根据其中的数据计算的有关财务比率。其财务指标主要有:利润指标、投资报酬率、销售收入、现金流量、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等。

采用财务指标模式评价,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层的经营成效。执行统一的规范获取数据,最大限度的减少数据的人为调整,但单纯的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一些十分重要但无法用会计数字表示的企业经营活动情况。过度注重财务指标,容易导致企业当局的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

2、价值评价模式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价值评价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他的导向。价值评价模式站在股东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业绩,能够有效的将企业战略与日常业务决策联系在一起,最终为股东创造财富。尽管价值评价模式试图建立一种优于财务评价模式的业绩评价体系。但是他的评价指标主要还是通过对财务数据的调整计算出来的货币量指标。由于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价的单一性,价值评价模式无法控制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由于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可调整性,无法解释企业内的成长性机会,即经济增加值在计算中对会计信息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可能去掉了企业经营者用来向市场传递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信息。

3、平衡评价模式

平衡评价模式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统等企业营销、生产、研发、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通过指标问的平衡关系以及战略指标和关键指标的选取,来体现出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平衡模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是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之间的平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明细的战略是制约许多企业成功实施平衡记分的关键因素。

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

(一)绩效评价应该与企业的战略规划有机结合

把绩效评价体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促使企业按照长远规划发展。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应该更强调长远利益的实现,甚至为长远利益而暂时放弃眼前利益。绩效评价指标应来源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竞争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企业的战略远景上。

(二)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该纠正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但完全放弃财务指标评价,过分注重非财务指标的绩效,企业很可能因为财务上缺乏弹性而导致财务失败。事实上,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都是企业总体绩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财务绩效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表象、结果和有形资产的积累来体现:非财务绩效则是通过经营管理系统获得的内涵。过程和无形资产的积累来体现。因此,理想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是财务与非财务评价指标有机结合的体系。

(三)重视创新发展指标

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灵魂,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为顾客提供更多具有使用价值的创新产品并提高经营效率,企业才能打人市场,增加收人和盈利,从而增加股东收益。因此,绩效评价体系中应该包括度量企业迅速开发及引人新产品的能力和顾客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用来揭示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企业绩效评价新体系的建立

(一)财务评价指标

财务评价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已经发生的可以计量的经济成果。获利是企业的核心目标,典型的绩效评价财务指标通常是和企业的获利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本文在此设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经济增加值3个财务指标。

1.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和全部利润的比率,反映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以及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持久性只能来源于用比对手更先进的技术、更低的成本、更佳的质量以及更快的速度与更高的效率去发展自己的能力,来源于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具有强大竞争潜力的差别化产品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强弱的最直接的市场表现,无疑是主营业务利润率。如果一个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其利润主要是由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支净额甚至于补贴收益组成,说明企业经营是不正常的。

2.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该指标能全面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也是决定企业是否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一般认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总资产利润率应高于其债务成本率。

3.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

经济增加值又称经济利润,是一定时期的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NOPAT)与投人资本的资金成本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EVA=NOPAT-Kw·NA其中:Kw是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NA是企业资产期初的经济价值。如果EVA的值为正,则表明公司获得的收益高于为获得此项收益而投人的资本成本,即公司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相反。如果EVA的值为负。

则表明股东的财富在减少。该指标将经营绩效评价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从而有利于企业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作出评述,“EVA决不是一个新概念,它只不过是对经济学家的‘剩余收益’概念的发展,并具有可操作性和高度的灵活性。

(二)非财务评价指标

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是为了弥补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许多世界级的厂商已将越来越多的非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融入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在美国企业中日趋流行的综合平衡记分卡就是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的一个绩效评价体系。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绩效评价的非财务指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

1.企业经营过程的评价

——产品品质评价指标。品质是个多层面的因素,不仅指处于产品制造阶段合乎企业制造标准所表现出的品质,还包括顾客购买后合乎其使用要求而表现出的品质。产品品质是企业生存的支柱,对它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供应过程的品质评价。即对购进原材料的评价,分别可按材料类别和厂家计算残次品率对材料或供货厂家进行质量方面的评价:二是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可通过在生产阶段建立控制点,采用质量控制制度和质量审计制度等措施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评价指标有:残次品率、返工率、合格品率等。三是销售过程中的品质控制。即产成品的品质评价,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是对产品品质的最终评价,可通过索赔顾客数量和为不合格品所支付的修理费等方面体现。

——交货效率。企业能否对客户的订货按期及时发货,反映了企业的可信赖程度。如果企业不能按时发货,一方面可能使企业失去这笔交易,另一方面会使企业的声誉受到影响。对交货效率评价可以用及时发货次数百分比这一计量指标来反映,即企业及时发货次数占总发货次数的百分比,也可以从循环的时间来考察。生产循环时间由生产时间、待料时间、检测时间和搬运时间四部分组成。这期间只有生产时间的活动增加价值,其它时间的活动都是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控制生产循环时间,就是将不增加价值的活动时间降至最短。对此可利用生产循环效率指标来进行控制。生产循环效率=生产时间/r生产时间+待料时间+检测时间+搬运时间1。这一指标的最佳状态是等于1,即除了生产时间之外,其它时间都没有耽误循环时效。

——敏感性与应变能力。敏感性被国外很多企业视为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敏感性不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就可能失去许多客户。这可以用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效率来体现。该段时间越短,表明企业的敏感性越高。对企业应变能力的评价主要是从生产调整准备时间这一角度来进行的。所谓生产调整准备时间是企业由一批产品改成另一批产品时,需要调整机器设备来组织生产所花费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这一时间越短,证明企业生产越具有应变能力。

2.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评价

——客户。客户就是上帝。客户是企业生产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也是企业营业利润的源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客户。对企业这一方面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是市场占有率。是指企业某主导产品的销量占整个行业同种产品销量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公司市场经营方面的绩效,表明企业在现实情况下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实力的主要表现。二是从客户处获得利润。企业不仅要评价同客户做成的交易量。还要评价这种交易是否有利可图,能否长期获利成为决定保留或排除该客户的关键。有些新客户就目前看来无利可图,但若有增长潜力,仍然是很重要的,所以评价这个指标的时候,要考虑现有的和潜在的可得利润。三是客户满意度。评价客户满意度就是要确定企业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欲望和要求。满足客户的期望会带来客户的满足感,超越客户的期望还可带来客户更强烈的忠诚度。评价客户的满意度可采用深入访问、邮寄调查和电话询问客户本人的方式,也可通过企业考察客户留住率来评价。在这里,客户留住率可用已有客户继续保持交易关系的部分占企业全部客户的比重来衡量。

——企业员工。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了资本要素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人是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源在企业生产要素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只有依靠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和智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传统业绩评价方法受到批评。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对员工的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积极性及培训情况等方面做出评价。一是员工劳动生产率。

这是评价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一项指标,包括员工对内部生产过程改进能力和其改进是否符合客户要求等。一般将生产产品的员工和数量同其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考察,即用员工创造的价值和生产产品的员T比率来体现。二是员工流动率。指流入流出的员工人数对平均雇用的人数的比率。这一比率高,说明企业员工思想不稳定,对企业没有信心,所以企业应根据这一指标的变化,仔细分析原因,使企业员工保持旺盛的生产积极性。

3.对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技术创新投入指标。指企业在研究开发新产品过程中的投入,反映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评价技术创新投入的指标主要有:创新投入占销售额比率、创新投入年增长率、创新人员占企业总员工比率和创新人员年增长率。

——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指企业在生产和改进现有产品时,通过研究和开发,创造适应市场需要、满足客户欲望和要求的新产品的能力。

通过以上指标的设置,构建了一个由财务评价指标、过程评价指标、品质评价指标、客户评价指标、员工评价指标和研究开发评价指标等要素组成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是一个财务评价指标和非财务评价指标相结合、结果静态评价和过程适时评价相结合、有形绩效评价和无形绩效评价相结合、所有者权益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1.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在衡量企业绩效时,对于无法控制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均应尽量排除,否则会有失公平。例如重大意外灾害、原料价格变动、利率调整、汇率变动、执行政策改变等,都应尽量排除在外。此外,对可控制或不可控制的因素,也应明确划分。总之,绩效评价应以可控制因素和可控范围为评价标准。

2.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问题。量化就是将所要考评的事物或作业予以数量化,通常可用货币金额、产销数量、完成比率等来表示。但并非所有绩效项目均能很容易的予以数量化。譬如员工素质、企业形象及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评估,就很难以数字来加以表达。对于非量化指标,企业应该根据其性质或特点充分考虑,从而使评价指标具有客观性。

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性指标。传统企业经营绩效衡量,多注重可用货币单位计量的财务性指标,大多直接引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资料,或转换成相关比率来评量。然而有些非财务性指标是绩效衡量所必需的,如产品质量、技术进步、创新能力、与客户关系、市场竞争力等,对企业长期营运也极为重要。因此,绩效评价应特别重视非财务指标的运用,以保证绩效评价的全面性。

4.单一性与多重性。衡量企业绩效时,为实现公平合理,不宜过多采用单一衡量指标评定其绩效,应该从企业整体目标及战略规划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使绩效评价更具客观性。

5.长期性与短期性。任何单项衡量标准,有可能不是过于强调职能部门的长期绩效,就是过于强调短期绩效。因此,无法实现绩效评价的真正目的。为避免职能部门过度追求短期效益,有损企业长期发展潜能,绩效评价指标宜长短期并重,以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破解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之惑

我国目前试行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以工商类竞争性企业为评价对象设计的。根据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的特点,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财务效益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投资回报和盈利能力;资产营运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周转及营运能力;偿债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和偿还债务能力;发展能力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成长性和长远发展潜力。这四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被评价企业当前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通过对以上四方面内容的评价,可以得出反映企业全貌的绩效评价结论。

目前我国采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除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外,一些企业还积极采用了由美国学者和实业界提出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记分卡”和 “经济增加值”(EVA)等评价方法。这几种绩效评价方法虽各有长处,但每一种方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都还存在着一些缺陷。结合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及特点,应采用多因素全面评价原则和定量分析与定性评议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维的基于绩效预算管理的动态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一、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缺陷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因素分析法,一经问世便风行世界,为通用、松下等众多大型企业竞相采用,并在以后几十年中成为普遍使用的企业业绩评价系统。但杜邦分析体系就财务论财务,对企业绩效评价和考核没有深入到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去,不能全面、动态地反映过程中的问题,也不能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及战略管理手段实现有机融合。另外,由于所产生时代的局限,杜邦体系是一种重视内部经营管理、忽视外部市场的分析考核体系。

2、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被称作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管理会计创新,是针对杜邦体系的缺陷而设计的一种替代指标体系。它包括表明过去行动结果的财务指标,同时用顾客满意度、企业内部运行、组织的创新和学习等方面的业务指标反映未来财务业绩的动因,以补充财务指标,同时从多个方面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测评。

平衡记分卡首先是战略管理系统,其次才是业绩评价系统,业绩评价是建立在战略管理与日常管理基础之上的,因此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尚未达到这一要求,就不能使用这一方法。此外其评价体系没有对股东、雇员、顾客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予以足够的重视。

3、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估规则》和《企业资本金效绩评估操作细则》,是一套较以往相对完善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估系统,首次把企业的整体素质、内部控制、公众形象、未来潜力四个方面的非财务指标纳入业绩评估系统,并将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还对指标采取了综合评分的方法。该体系的推出和实施,标志着新型企业绩效评估体系和评估制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但该体系也没有将企业对雇员、顾客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纳入绩效考评。

4、EVA经济增加值

EVA经济增加值克服了传统指标的上述缺陷,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整个EVA系统的目的就是以价值驱动力和资本成本为中心,确定发放激励薪酬的基础并达成企业内部以及与投资者的良好沟通;应用EVA不但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而且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但EVA就其性质而言仍属财务业绩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以其为中心的业绩评价系统具有如下缺点:

(1)只能对全要素生产过程的结果进行反映,过于综合,不利于指导具体的管理行为;

(2)侧重于财务战略,忽视了对战略过程进行评价,容易削弱企业创造长期财富的能力;

(3)针对性不强,不能指出具体的非财务业绩动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

(4)没有充分考虑相关的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的使用情况及其业绩评价。

二、绩效预算管理的内涵

绩效预算管理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绩效预算是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预算体制,是把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成果和效率,在绩效预算管理中,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体系中的一员,不仅要实现经济利益,而且要实现社会效益,以完成其社会使命。

三、基于绩效预算管理的企业动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对基于多维动态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使企业预算的编制与监控建立在动态的多视角分析的基础上,弥补长期以来对企业绩效主要采用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的不足,即把企业绩效评价制度作为一种反映企业过去的历史经营状况,以事后为主的静态管理行为扩展为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以促进企业价值增值、提高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动态管理行为,建立起除财务指标考评之外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视角的动态绩效评价制度体系。

(一)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企业业绩是多层面的,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既可以是财务性的,也可以是非财务性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是使用最广泛的指标,因为企业的长期目标几乎总是纯经济效益性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直接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相衔接且具有综合反映企业业绩的功能。在企业绩效预算管理下,为了有效反映企业综合业绩,使企业各利益主体对企业经营状况从各自角度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经济效益指标从财务与非财务两个方面反映企业绩效。

1、财务指标:包括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鲜明状况等。其中前四个与我国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评价的内容相同,后两个是根据上市企业的特点而考虑的。

2、非财务指标:主要从创新能力、研发费用率、新产品销售率、新产品开发率、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和合同交货率等方面来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考察公司的社会效益主要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其他责任四个方面进行,如是否合法地进行生产经营,是否导致严重污染,是否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员工,是否恰当处理社会关系,是否正确处理顾客问题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公司清楚自己的社会绩效在同行业中的位置,知道公司资源应重点分配给哪些利益相关者,还能促进公司经理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

在绩效预算管理下,企业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不能仅仅以完成或超额完成经济预算指标为目的,还应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否尽职尽责等角度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如重大事故发生率、安全生产率、泄密率、职工薪酬费用支付率、社会积累率、排污达标率和环境保护状况等方面反映综合业绩。

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对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抵御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2007最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2007最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