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H管理

什么是H管理理论

H管理理论是我国学者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通过对人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分析,归纳了人格表现形态和人格表现行为的要素,提出了人类人格系统,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作者之所以称为H管理理论,是因为“H”是英文词汇“Human”(人性)词汇的字头,它代表本理论按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原则,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理论观点。H管理理论强调人性化观点在管理中的运用,其内容由人性学、人格学、人际关系动力学、人与自然四部分构成。人格情绪导向是其人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H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和内容

姜祖桐先生的H管理理论,是有关管理中的人性、人格和人际关系问题的。作者在研究国内外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论,这在我国尚不多见。自1980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提出重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以来,管理心理学已在我国发展起来,出版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著作,但大多数都是介绍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至多加上自己的评论。还有一些论著是实际工作中零散的管理经验总结,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更毋需说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我们想,像这类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理论还会更多地涌现。

H管理理论的第一部分是“人性学”。在管理界,多数人都一致认为,应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要贯彻这一思想,不可避免地要回答人性问题,因为企业的领导者提出什么样的战略规划,制定什么样的管理制度,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都必须以他们的管理人性观为基础。作者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管理实践,从生理、心理和心灵三个层面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其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提出了独树一帜的管理人性观和人性化管理思想,深化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给这一领域增添了新的内容,做出了新的贡献,这也是之所以命名为“H”(Human)管理理论的由来。

H管理理论的第二部分是“人格学”。人格学是该理论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作者提出了内禀人格、外显人格、人格力量和综合人格等概念。

首先,作者从人类的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由人的自然人格转变而来的人格可称为内禀人格,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脾气等综合气质。作者赞同并引证了美国学者戴维尔的观点,认为内禀人格的形态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即“合作——竞争”和“自制——表现”。前者来自于人的生理层面,后者来自于人的心理层面。这两个维度构成了4种人格的形态类型:控制型、理智型、支持型和包容型。然而,人的行为动力不仅来源于人格,还来源于人格特点是否与环境相适应。在环境的压力下,人们会产生紧张情绪。作者对各种人格类型在不同压力情境中的表现作了详细和生动的分析,并且在总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导向及情绪控制的具体方法。我们看到,作者不是就人格谈人格,而是与把人格放到一个系统场进行分析。作者的这一思想与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相吻合,即人的行为是人格与环境的综合产物。同样,作者不是静态地谈人格,而是体现了人格动态的思想,在不同紧张状态下,人格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作者并不只是借鉴美国学者戴维尔的观点,而是将后者的学说向前推进了一步。在戴维尔的二元人格形态平面系统中增加了另一维度,将之拓展为三元立体系统。所增加的一个维度是“理想——现实”,这是只有人类才有的生命表现形态,是人类人格特有的要素。由“合作——竞争”、“自制——表现”、“理想——现实”三个维度组成的三元立体系统即为内禀人格的形态。作者认为之所以形成内禀人格主要决定于遗传和生命早期环境,也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抉择有关。由上述三个维度的正交形成了8个象限,代表了8种基本人格形态。作者在分析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时,认为理念要素非常重要。受心灵层面“思想”支配的“理念”要素,有可能经过环境诱导,使人生抉择发生彻底改变。

其次,在分析内禀人格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一种“三元外显人格系统”。他认为,内禀人格只是表征人类性格、脾气特征,表征人类情绪的可能倾向,它仍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人格表现。人格的表现,即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格行为,由三大要素构成。这三大要素是“情商”、“智商”和“欲望”。情商是人的精神素质的“情态”。作者结合我国国情,认为情商在中国人身上的表现体现在“礼”、“义”、“仁”、“信”上。智商要素是指一个人心智方面的特征和能力,是反映人类心灵层面智慧高低的概念。智商要素由“聪、明、通、达”四个基本精神特征构成。“智商”与“情商”相结合,构成一个人身心质量,身心质量是表征人类情商的道德特征和智商的智慧能力的综合精神质量。欲望要素包括了生理、心理和心灵层面人性动机全部的综合欲求。“欲望”本身是存在于人类内心秘而不宣动机的外显表现,是通过“人格”在整个表现过程的行为来体现的。欲望要素可分高欲型和低欲型两类,并且还有正邪属性。凡是为人类共同理念,将自我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统一的欲望是纯正的欲望,而浊邪性欲望则处于与此相对立的另一极端。作者赋予“欲望”要素在人格中极为重要的意义,指出欲望中的欲念正邪高低,不仅影响了一个人内禀人格的理念要素属性,更重要的是影响一个人身心质量和人格动量。此处的人格动量,借用了物理学物质运动“动量”的概念,是一个人社会表现的力量,是人格心身质量与欲望的乘积。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发挥好坏,是受价值观支配的。

再次,姜祖桐先生的“人格学”中,把人格形态(内禀人格)和人格动量(外显人格)结合起来,提出了构成一个社会人的独特的综合人格系统。综合人格是人格形态与人格动量的积函数。由8种内禀人格和8种外显人格相乘,得出64种人类的基本的综合人格。这种综合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进行社会实践时,综合品质、能力和特征等等的反映,是一种人格力量。

那么,我们企业领导人如何确定自己的和他人的人格呢? 这种将人格形态、身心质量和欲望进行正确评估的意识过程,称之为“定格”。在实践中,要确切无误地对一个人进行人格分析透视,首先要掌握对人格的“定格”方法。姜祖桐先生对“定格”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作了详细说明:先内禀,后外显;内审外考,重历史;抓本质,判属性;观“欲望”,断“理念”;验“正邪”,定“动量”;重视“表现验格”。最后,在“人格学”部分,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个案例表明,从考察企业管理人员的人格特征人手,解决了人事调配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H管理理论的第三部分是“人际关系动力学”。人际关系是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该书作者提出“人际关系动力学”是要表明,他试图用物理学的定律研究和解释精神现象,揭示人际关系的规律。作者从其人性化管理思想出发,提出了“人际关系动力学”的三条定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系列培养管理人员处理人际关系的具体方法。

H管理理论的第四部分是“人与自然”。这里所说的人与自然,不是一般地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要在更深层次上研究人的精神、意识规律与自然界规律的关系。该书作者发现,他提出64种人格结构系统,我国“易经”中的总易卦也是64种,两者之间的相互对应并非偶然,并对此作了阐述。这是作者挖掘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使之溶人当代研究的一种尝试,从而凸显了本书的鲜明特色。

H管理理论的理论、实践基础及意义

H管理理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H管理理论中,内禀人格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人的生理、心理和心灵层面的反映。其内容则与弗洛伊德的个性经典模型相类似。生理层面的个性维度接近于弗洛伊德的“本我”。心理层面所产生的“自制与表现”维度,接近于弗洛伊德的“自我”。而心灵层面所产生的“理想与现实”维度,接近于弗洛伊德的“超我”。然而,作者指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则完全是生物本能的发育成熟的标志,难以构成“人格”概念的要素和说明其功能。H 管理理论将人性属性和属性的表现特征(人格)归纳为生理、心理和心灵三个层面,这样的划分似乎与自然科学中的科学概念更接近一些。

戴维尔的学说是H 管理理论的另一基石。H 管理理论根据戴维尔的理论结构,将人性与人格分开,认为人性是人的本性,人格是人性的表现特征。这就澄清了有些学者把人性和人格相混淆的模糊之处。

H 管理理论体现了辩证法和古为今用的思想。它将所有的人格要素都以两个对立的属性作为一个维度的两端来处理。这种方法是符合实际的。它体现了人格要素的属性是可变易的。而这种“对立统一”的人格要素,正好与中国易学的阴阳理论相吻合。H 管理理论又受到戴维尔将二维人格要素形成正交结构模型的启发,得到了人格的质变逻辑模型。这又与中国易学的易理八卦模型相吻合。因此,作者认为找到了用于人格运动的一整套演化逻辑模型图,为把西方的人格学说同中国古代的易理学说相结合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

H 管理理论的实践基础是作者多年来的管理经验积累。在80年代中期,姜祖桐先生在自己所创建和领导的一个高科技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发现应该寻找一种管理理论来指导企业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是要把人作为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来进行管理和开发,这是具有长远性、整体性、全面性和战略性的管理思路,其核心在于达到启发与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忠诚心、觉悟和激发潜能等更高境界。然而,做好人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科学地认识人,特别是把握人性、人格以及人际关系的本质和规律。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管理的著作,以及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者形成了有关H 管理理论的思路。起初,H 管理理论是作为企业干部培训的教材,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和思考,最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H管理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H管理理论理论价值在于作者试图构建在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理性之桥。他认为,科学家一直想用研究物理学那样的算法逻辑方法来研究“精神学”,而没有算法依据的理论不算是理论,没有逻辑推演的定理不算是定理。H 管理理论在“人与自然”篇中提出了研究物质世界用“逻辑”,研究精神世界用“觉悟”的方法论的新概念。而且指出了在人类认识这两个世界时,“逻辑——觉悟”是两个互相渗透的,有互动功能的方法。在研究H 管理问题时,作者认为,H 管理理论体系的结构与中国古人留下的《易经》卦、爻结构相吻合;H 管理理论的真实形态的参量和定律,又在逻辑上与物理学的参量和定律相吻合。于是作者做出大胆的猜测,即H管理理论也许从理性上沟通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的经验,沟通了心理学和物理学两方面的规律。有人会觉得这种说法太过大胆和张狂,然而,它至少提供了有待我们去思考,去探索的研究方向。

H管理理论的实际价值在于它总结了许多治厂的经验,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例如,有关企业领导为自己及下属“定格”的具体方法,以及人格训练的方法,像理性领导方法的训练、指导型领导方法的训练、激励型和果断决策型领导方法训练。此外,在人格形态自我评估方面,也具体提出了领导风格自我评估方法和自我剖析问答题等判断方法等等,对企业实际工作者有运用的价值。

然而,我们也看到,H管理理论中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命题和命题之间关系问题。H 管理理论中提出了许多命题和有关命题之间关系的假设,这些假设必须得到科学的证明,这也是演绎性理论所必须做的,而H 管理理论就是演绎性理论,但我们看到有些关系尚未得到验证。又如,在H 管理理论中,比较重视个体和组织的研究,但从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来看,还有一个中间的层次,即群体的层次,但该理论涉及得很少。但正如作者自己所说:“H 理论的研究,只是刚刚开始”。作者构建的理论框架,还有待于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去验证、研究和修订。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