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马屁精效应

产生

 产生马屁精效应的两种因素:

(1)人们难以准确地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既想客观地了解自己,又想得到别人的好评。如果要想得到好评时,那么他就会对那些他想引起注意的人,表演一种有魅力的、感染人的自我。但是,如果做得太过分的话,就会导致失败,产生讨好的消极效应。

(2)讨好者与被讨好者存在着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双方都想从对方获取某种利益。可见,它们双方的私心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存在私心的话,讨好者就不会去拍马,被讨好者也不会为讨好者的些许赞美而飘飘然,讨好效应也就不会存在。

影响

讨好策略与琼斯实验来看,马屁精效应之所以产生,主要有如下几种影响因素:

一是拍马讨好能满足双方的心理需要。被拍马者得到了虚荣心的满足,自尊心得到了维护,自信心得到了加强,马屁精得到了心理归属,找到了心理依托,同时还获得了被拍马者的更多关注和交往机会,并在物质利益上获得了更多的实惠。因此,这是一种“双赢”的讨好机制。

二是讨好策略往往采取了当面戴高帽的技法。也就是说,在讨好对方时,对对方的某些固有的优点给予夸张性的褒奖,使对方得到了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使其在较为愉快的心境中接受你的观点和意见。当然,这种夸张性的褒奖,并不是毫无分寸、令人肉麻的阿谀奉承、吹牛拍马,而是带有真实依据的,只是在原有的优点上夸张一些而已,否则,马屁精效应就产生不了。

三是讨好策略往往综合着是的效应术。马屁精在讨好时,往往是点头哈腰,嘴上并说着“是的,是的。”这是因为,当马屁精说是的时候,他自己的机体就会完全处于开放的状态,令人感到更为真实,这种情绪还会不时地传染给对方,以致对方毫无防范地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你的意见,也就产生了马屁精效应。

四是讨好策略也夹杂着投其所好术。心理学表明,情感引导行动,积极的情感,比如喜欢、愉悦、高兴,往往会产生理解、接纳、合作等的行为效果。而积极的情感往往又是需要引导和激发的。投其所好就是引导、激发和加强对方的积极情感,因此,马屁精的投其所好往往会产生马屁精效应。

五是与一个人的地位密切相关。琼斯·格根和戴维斯对海军军校学员进行的研究表明:地位低者,以奉承或称赞别人的优点为主要讨好策略,地位较高者,以主动的自我表现为主要策略。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