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领导规律

领导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因此,领导规律是指领导活动过程中诸要素、诸环节之间的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具体说来,领导规律是领导者展开领导活动的规律,是领导者对领导活动要素把握和运用的规律;领导规律是领导辩证运动的本质表现,是领导活动的基本方面或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本质表现;领导规律是领导者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矛盾的规律,是体现为科学领导方法的东西。

领导规律是领导主体所必须依凭、领导过程所必然贯穿的第一个领导依据,是领导成败的主要根据,也是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领导对策措施和领导艺术等所凭借的根本。换言之,领导方法论和领导要略均需出自于领导规律,而后才能真正保证其科学性和卓越性,才能真正尽可能确保领导成功而避免领导失败。

在探索领导规律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和防止两种思想倾向:一是随意性。表现在把领导活动看做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活动,没有什么规律可言,也没有探讨规律的必要;或者把凭主观臆想的东西贴上规律的标签,看到现象就当做规律,不下功夫揭示事物现象背后的内在联系。二是神秘性。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领导活动主要靠领导艺术,领导艺术千变万化,深不可测,决非一般常人可掌握,从中不能发现或认识到什么领导规律。

领导规律的特征

领导规律属于社会规律,具有社会规律的一些共性,但又非其他客观规律所能代替。领导规律与其他规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1.客观性与必然性。领导规律和其他规律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承认与否或者赞扬与否,领导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存在于领导活动中。领导学把人们的领导活动当成客体来研究,揭示出领导过程中诸要素,如领导者、被领导者、客观环境等因素以及诸环节如组织、指挥、决策等之间客观的内在必然联系。只有认识、掌握这种客观性必然性,在领导活动中才会自觉地按领导规律办事,避免形而上学和主观唯心主义。

2.重复性与稳定性。重复性是指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领导规律就会反复出现和经常发生作用。而且领导规律并不因为领导者的更替、组织目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相对稳定的东西。领导规律贯穿于领导活动,主导着领导活动并决定着领导活动的结果。人们研究领导规律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它、利用它,以提高领导效能,取得良好的领导结果。

3.实践性和特殊性。领导规律是在领导实践中形成的。要认识领导规律只能从社会实践中去探索。社会实践为发现领导规律提供认识资源,人们不能离开社会实践去主观地冥思苦想、闭门造车。究竟是不是领导规律,还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另外,它还直接作用于领导实践。领导规律完全受领导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所界定,与其他社会规律存在显著的区别,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它依赖于特殊的活动主体——领导人,它依存于特殊的社会实践——领导活动,它具有特殊的功用和价值——成就领导人的事业与辉煌。

领导规律的内容及应用

对领导规律的研究和探求还在不断地进行,仍是领导学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学术界提出的领导规律有近百条之多,其中不乏有益的成分,可以给人启发。认为,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和领导目标等要素构成的特定行为过程,领导活动过程也就是领导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探讨研究领导规律就离不开领导活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往人们出于习惯,对领导活动的构成要素缺乏系统认识,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人类社会群体活动割裂开来,片面地认为领导活动是少数几个领导者的活动,孤立地研究其中某一要素,常常收不到好的效果,对领导目标的实现贻误很大。应该说,从整体上看,领导活动有它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规律;从局部上看,各个侧面、各个部门,又有它的个别规律和具体规律。

(一)一般规律的内容及应用

一般规律是指作用范围不受限制的规律,是比较普遍起作用的、外延较大的规律。领导活动的一般规律主要是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运动所揭示的内在本质联系。领导活动的诸多要素构成两对基本矛盾,即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矛盾,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组成的领导活动主体与共同的作用对象包括领导环境和领导目标的矛盾。这两对矛盾同宇宙间具他事物的矛盾一样,处在不停地运动过程中,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始终。基于此,可以发现领导活动的两条一般规律:

1.领导者适应并引导被领导者的规律。这是通过领导者同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所展现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概括和揭示的正是领导者要适应并引导被领导者、被领导也要适应领导者的辩证的相互适应关系,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就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理。

2.领导主体一定要适应并改造客观环境的规律,这是通过领导主体同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运动所展现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主观指导和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关系,对于指导现实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违背领导规律,主观的指导与客观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没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领导者就会犯错误;符合领导规律,就在于使主观符合客观,领导者就能成功。

主观指导和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也可以说是领导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的关系。处理这一矛盾的基本方法主要就是实事求是,尊重事实,联系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无论做什么,都要善于分析具体情况,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领导必须研究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问题。

第一,领导者的主观认识要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在处理问题时不能从抽象的定义出发,以某些论断片面地束缚丰富的现实生活,而要通过调查研究,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具体情况基础上,制定结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就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定义、设想或者个别社会主义国家模式出发,而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具体分析我国国情,研究在现实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应采取什么形式,按劳分配应采取什么形式,人民民主专政应采取什么形式等等,创造性地提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命题,并提出一系列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方针、政策,使我们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第二,领导者主观指导要与客观情况相符合。由于客观环境复杂,受主观认识能力、认识工具、科技进步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有些客观情况人们并没有马上认识到。因此,在领导活动中,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程序,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重视实践对路线、方针、政策的检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经常收集反馈信息,不断地修正、调整、完善原有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主观指导和客观情况相符合。无数实践证明: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践中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之,则会遭到失败或失误。这即是说,在领导实践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避免主观指导的失误,这是夺取领导胜利、事业成功的最实质最关键之处。

第三,领导者的主观目的要和客观需要相符合。客观需要包括两点: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二是群众利益的需要,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领导者的主观目的与上述需要能否符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能否自我改造的问题,即改造自身的立场、观点、作风,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没有这一点,就不可能做到使领导的主观目的和客观需要相符合。因此,领导者转变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很重要。

在实际领导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主观主义的领导作风一般表现为两种倾向:其一是办事找书本依据。把书本上的只言片语和个别结论,看成是万古不变的教条,当做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凡是书本上没有的,就不敢去做。其二是把局部当全体。循规蹈矩,因循守旧,把过去一时一地的经验,看做指导工作的普遍性原则。在形势发生了变化时,不会辩证地思考,束手无策,顾虑重重。官僚主义表现为领导者高高在上,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对新经验、新知识不学习不吸取。完全凭老框框、老套套工作。这两种领导方法的最终结果,将导致领导失败。

因此,领导者要坚持防止和摒弃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倾向,切实从根本上改进领导工作;要善于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理论,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把它们同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结合起来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冲破各种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的老观念、老框框、老办法,不断提出符合实际的新思想、新措施、新办法,才能做到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最后取得领导的成功。如果不顾客观需要,不问实际情况将原则当做死板的公式到处照搬照抄,结果往往会南辕北辙,走向反面。这其实就是要求,领导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这不仅是领导作风问题,而且是态度觉悟的问题。

(二)具体规律

领导具体规律是在领导活动中解决具体性问题的规律,是微观领域领导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能够直接带来领导工作的主动和成功,是几乎相近于领导方法或领导艺术的领导规则。领导具体规律,其数量极为丰富,其效果也极为显著,是领导规律体系中最具体实在的组成内容。诸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骨干与群众相结合、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相结合、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统一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等等,都是这样的具体规律。

领导规律的地位和作用

如上所述,领导规律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构成的领导活动主体与共同的作用对象所形成的内在必然联系。研究领导规律对把握领导本质,提高领导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领导规律是领导活动进行的客观根据

领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承认与否,它都影响着领导的活动,制约着领导的绩效。只有认识、掌握这种客观性必然性,研究这些客观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才会自觉地按领导规律办事,正确处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矛盾,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组成的领导活动主体与共同的作用对象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正确处理是研究领导规律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二)领导规律是领导活动成败的主要依据

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成功了,而有些领导却遭到了失败,其原因就在于是否从实际出发,遵循领导规律。成功的领导者掌握并遵循了领导规律,失败的领导者未掌握或者违背了领导规律。很显然,领导规律跟领导成败直接相关,是从根本上决定领导结果和领导人命运的因素。领导的科学性实际上就是从领导规律开始的——领导是否科学,首先就看是否掌握、遵循和贯彻了领导规律。

(三)领导规律是领导原则生发的客观基础

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它总是以思想、规范、价值和教义的形态出现。这些法则或标准不会因为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领导原则是领导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则或标准。领导规律是领导活动过程中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而领导原则是领导规律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领导实践为了保证其成功和其性质不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领导原则是领导规律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领导规律是领导原则生发的客观基础。领导活动要按规律办事,就要坚持和遵循一定的基本标准或法则。只有正确掌握和运用领导原则,按领导规律办事,才能确保领导目标的实现。

(四)领导规律是领导方法形成的根本依据

领导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领导目的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方式和手段总是为目的服务。按领导规律办事,就是所采取的领导方式和手段要符合领导规律,要能反映领导活动中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因而,领导方法是领导规律的具体体现。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其两者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的协调统一是追求的目标,但两者往往相互冲突。怎样解决这个冲突,我党在革命的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益的方法,诸如群众路线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等等,这些方法无不体现着领导规律。对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需要人们正确地对待它,及时妥善地加以解决并善于引导,使之成为组织活力的源泉。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