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 案头调研
|
| 案例研究法
|
| B
|
| 不重复抽样
|
| C
|
| 抽样调查
|
| 重置抽样
|
| 抽签法
|
| 产品留置测试
|
| D
|
| 多维尺度法
|
| 定量研究方法
|
| 定性研究方法
|
| 典型调查法
|
| 电话调查
|
| 多阶段抽样
|
| 等距抽样
|
| 独立控制配额抽样
|
| 等距量表
|
| 等比量表
|
| E
|
| 二手资料调研
|
| 二路焦点小组
|
| F
|
| 非概率抽样
|
| 分层抽样
|
| 分层比例抽样
|
| 分层最佳抽样
|
| G
|
| 观察法
|
| 概率抽样
|
| 拐点调研
|
| 滚雪球抽样
|
| H
|
| 会议调查
|
| J
|
| 焦点访谈法
|
| 经验判断法
|
| 随机抽样
|
| 家庭日记法
|
| 经销商访谈
|
| K
|
| 可行性研究
|
| 控制实验法
|
| L
|
| 联合分析法
|
| 留置调查
|
| 垃圾调研法
|
| 类别量表
|
| M
|
| 面谈访问法
|
| 盲测
|
| 描述性调研
|
| 媒介调查法
|
| P
|
| PPS
|
| 判断抽样
|
| 配额抽样
|
| 平衡量表法
|
| 评价量表
|
| 配对比较量表
|
| Q
|
| Q分类法
|
| R
|
| 任意抽样
|
| S
|
| 容量测定法
|
| SEM模型
|
| 深层访谈法
|
| 双重抽样
|
| 实验调查法
|
| 实地调研
|
| 数值分配量表
|
| 随机号码表法
|
| 顺序量表
|
| T
|
| 投影技法
|
| 推销估计法
|
| 投射研究
|
| 探索性调研
|
| W
|
| 文献调查法
|
| 问卷调查法
|
| 网络调研
|
| 文案调查法
|
| 无准备访问
|
| 网上调查
|
| X
|
| 询问法
|
| 辛迪加调研
|
| 行踪分析
|
| 相互控制配额抽样
|
| Y
|
| 邮寄调查
|
| 因果性调研
|
| Z
|
| 主观概率法
|
| 整群抽样
|
| 重点调查
|
| 逐户寻找法
|
|
|
顺序量表又称“等级量表”、“位次量表”或“秩序量表”,是比较性量表,是将许多研究对象同时展示给受测者,并要求他们根据某个标准对这些对象排序或分成等级。
例如:以下是一些彩色电视机的品牌名称,请将它们按你所喜好的程度排序。(其中1表示你最喜欢,5表示你最不喜欢。)
长虹()康佳()TCL()厦新()熊猫()
在测量过程中,顺序量表根据事物某一特点,将事物属性分成等级,用数字表示。这种测量水平,不仅能区分不同类别,而且能排出等级或顺序,如胖瘦、大小、高矮、上中下、名次等。等级量表反映事物的类别的差不必相同,不具有等距性。这种水平的测量所适用的统计方法,除次数统计外仅限于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符号检验、秩次检验、秩次方差分析。
等级顺序量表的优缺点
等级顺序量表的优点:
题目容易设计、易于使用;
测者比较容易掌握回答方法;
被评价的事物被排成一定的顺序;
促使应答者用一种现实态度进行评价。
等级顺序量表的缺点:
如果被选项中没有包含应答者的选择项,那么结果就会产生误导,或者要测量的某些因素可能完全超出了个人的选择范围,产生毫无意义的数据——如某一应答者从不使用彩电。
这种量表仅给调研者提供了顺序信息,人们完全不了解被评价的各客体间有多大的差距,即搞不清为什么被评价的客体按此顺序排列。
卡片上列举对象的顺序也可能带来所谓顺序误差——如选举。用于排序的对象个数不能太多(少于10个),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