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项目投资

分类

1、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短期投资又称流动资产投资,是指在一年内能收回的投资。长期投资则是指一年以上才能收回的投资。由于长期投资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长期投资有时专指固定资产投资。

2、采纳与否投资和互斥选择投资

从决策的角度看,可把投资分为采纳与否投资和互斥选择投资。采纳与否投资是指决定是否投资于某一独立项目的决策。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中,只能选择其中之一的决策叫做互斥选择投资决策。

现金流量

(一)现金流量的概念

现金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是指一个项目引起的企业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增加的数量。具体包括: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和现金净流量三个方面。

1、现金流出量

一个项目的现金流出量,是指该项目引起的企业现金支出的增加额。

例如,企业购置一条生产线,通常会引起以下现金流出:

1)购置生产线的价款。购置生产线的价款可能是一次性支出,也可能分几次支出。

2)垫支流动资金。由于该生产线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引起对流动资产需求的增加,所以企业需要追加的流动资金,也是购置该生产线引起的,应列入该项目的现金流出量。

2、现金流入量

一个项目的现金流入量,是指该项目所引起的企业现金收入的增加额。

例如,企业购置一条生产线,通常会引起下列现金流入:

1)营业现金流入

购置生产线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能力,使企业销售收入增加,而扣除有关的付现成本增量后的余额,就是该生产线引起的一项现金流入。其计算公式为:营业现金流入=销售收入-付现成本。

付现成本在这里是指需要每年支付现金的成本;成本中不需要每年支付现金的部分称为非付现成本,其中主要是折旧费。所以:付现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

如果从每年现金流动的结果来看,增加的现金流入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利润造成的货币增值;另一部分是以货币形式收回的折旧。

营业现金流入=销售收入-付现成本=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折旧)=利润+折旧

2)该生产线出售(报废)时的残值收入

3)收回的流动资金

3、现金净流量

现金净流量是指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

(二)现金流量的估计

为了正确计算投资方案的增量现金流量,要正确判断哪些支出会引起企业总现金流量的变动,哪些支出不会引起企业总现金流量的变动。在进行这种判断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区分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与此相反,与特定决策无关的、在分析评价时不必加以考虑的成本是非相关成本。

2、不要忽视机会成本

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中,如果选择了一个投资方案,则必须放弃投资于其他途径的机会。而其他投资机会可能取得的收益就是实行本方案的一种代价,因此被称为这项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种实际发生的支出或费用,而是一项失去的收益。

3、要考虑投资方案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影响

当采纳一个新的投资方案后,要重视该方案可能对公司的其他部门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4、对净营运资金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当公司开办一项新业务并使销售额扩大后,对于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的需求也会增加,公司必须筹措新的资金以满足这种额外需求;另一方面,公司扩充的结果,使应付账款与一些应付费用等流动负债也会同时增加,从而降低公司流动资金的实际需要。所谓净营运资金的需要,是指增加的流动资产与增加的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

(三)税后现金流量

在加入所得税因素以后,现金流量的计算有三种方法可用。

1、根据现金流量的定义计算

经营现金净流量(NCF)=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2、根据年末营业结果来计算

营业现金流量=息前税后利润+折旧

另外若考虑开办费、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和项目终点时的残值、流动资金回收额,则上式还可以改写为:

营业现金流量(NCF)=息前税后利润+折旧+开办费、无形资产摊销额+终结点的回收额

3、根据所得税对收入和折旧的影响计算

经营现金净流量(NCF)

=息前税后利润+折旧=(收入-成本)×(1-税率)十折旧

=(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税率)十折旧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1-税率)+折旧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折旧×税率+折旧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

投资环节

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结构图资金使用环节

资金使用环节的审计应注意分析项目实际投资额与概预算投资额的差异,发现项目建设成本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异,找到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成功或失误之处。应对概算调整和设计变更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因工程设计变更、材料代用而产生的预算变更,调整后技术上是否匹配,经济上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挤入计划外项目和超标准建设办公福利设施情况;是否按照计划的规格、数量采购设备和材料,避免损失浪费;分析待摊投资的超支幅度和原因,有无滥发奖金,把乱摊派费用挤入建设项目投资;要进行损失浪费项目分析,分析造成建设项目损失浪费的原因及其对项目效益性的影响。

在资金使用环节,应重点审查项目竣工决算。通过严格的竣工验收和结算审计,审查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合理确定项目投资总额,确定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投资效果环节

首先,项目建设工程是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因素。对于使用一定比例信贷资金的建设项目,时间越长项目承担的利息就越大。对建设工期的评价主要是将项目实际建设工期与对照标准比较,对照标准一般有项目计划建设工程和其他地区或单位类似工程的建设工期。通过对比,找到建设项目时间管理的差距,评价建设速度的快慢和建设工期对投资效益的影响。其次,应对建设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包括财务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建设项目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投产后的获利能力。另外,还需编制现金流量表,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编制借款还本付息表,进行偿债能力分析,评价项目贷款偿还能力。

管理环节

投资管理环节的审计首先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符合性测试。通过查阅规章制度、调查访谈和现场观察等方式,对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和归纳,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其重要程度,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将实质性测试与符合性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

审计中应特别注意检查项目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对应该实行招投标的工程、物资设备采购等行为履行合法程序,实行招投标管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施工队伍和物资设备,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对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从源头上遏制建筑市场上的腐败行为。

对于建设质量的评价,可以通过检查建设质量监督部门日常质量抽查记录和项目竣工质量验收文件,判断建设项目质量水平;通过检查施工单位资质等级和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书,审查施工单位是否越级承包工程和转包工程;通过检查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购配件设备进场试验检查记录,审查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情况。另外还应审查工程监理人员日常工作记录,检查其是否履行监理职责,工程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工程质量安全标准。

评价

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部分。技术评价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原材料供应等生产条件的调查,确定产品方案和合理生产规模,根据项目的生产技术要求,对各种可能拟定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论证,从而确定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评价是项目评价的核心,分为企业经济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企业经济评价亦称财务评价,它从企业角度出发,按照国内现行市场价格,计算出项目在财务上的获利能力,以说明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出发,按照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计算项目的国民经济效果,以说明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社会评价是分析项目对国防、政治、文化、环境、生态、劳动就业、储蓄等方面的影响和效果。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