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项目安全管理

什么是项目安全管理

项目安全管理,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通过对项目实施安全状态的控制,使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以使项目工期、质量和费用等目标的实现得到充分的保证。

项目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安全管理是施工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施工生产在实施过程中,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不仅是对各级领导人员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也向一切与施工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明确了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管理责任。国务院在下发的文件中明确指出:“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由此可见,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都必须参与安全管理,并在管理中承担责任。

2.明确安全管理目的

安全管理的内容是对施工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或避免事故,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目的。没有明确目的的安全管理是一种盲目行为,盲目的安全管理,只能纵容威胁人的安全与健康的状态,向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或转化。

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力的角度和高度,表明在施工生产范围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肯定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位置和重要性。要使施工生产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以防止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及各种危险的发生,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和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进行安全管理不是处理事故,而是针对施工生产的特点,对生产因素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预防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和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施工生产活动正常有序进行及其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4.坚持“四全”动态管理

项目安全管理涉及施工生产活动的各个阶段,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部过程。因此,施工生产活动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的动态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部门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共同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全员性参与管理十分重要。

项目安全管理计划

1.安全管理计划含义

安全管理计划简称安全计划或安全策划,是为完成安全工作任务而制定的,是指未来行动的方案。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即安全计划必须与未来、行动有关,并有某个机构负责实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指出了安全管理计划的重要性。

2.安全管理计划编制原则

安全管理计划是主观的东西,计划制定的好坏,取决于它和客观相符合的程度。企业所制定的安全管理计划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安全计划是进行安全控制和管理的指南,是考核安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依据。

3.安全管理计划主要内容

针对项目的特点进行安全策划,规划安全作业目标,确定安全技术措施,最终所形成的文件称为安全计划。安全计划应在项目开始实施前制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主要内容如下:

(1)项目概述,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可能存在的主要不安全因素等。

(2)安全控制和管理目标,明确安全控制和管理的总目标及子目标,且目标应具体化。

(3)安全控制和管理程序,明确安全控制和管理的工作过程和安全事故的处理过程。

(4)安全组织机构,包括安全组织机构形式,安全组织机构的组成。

(5)职责权限,根据组织机构状况,明确不同组织层次、各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进行责任分工。

(6)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的建立,应遵循的安全类法律法规、标准等。

(7)资源配置,针对项目特点,提出安全管理和控制所必需的材料、设施等资源要求和具体的配置方案。

(8)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不安全因素,确定相应措施。

(9)检查评价,明确检查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10)奖惩制度,明确奖惩标准和方法。

项目安全管理体系

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包括安全管理对象、安全管理途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战略等。

(1)安全管理对象。安全管理对象就是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分别包括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1)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系统、空间、条件、辅助系统。其中系统是指生产系统,包括物流系统、风流系统、人流系统和抗灾系统等;空间是指作业空间和通行空间,取决于装备条件和支护条件;条件是指自然条件;辅助系统是指对系统的监测和监控系统。

2)行为管理的内容包括人的素质和人的意识。人的素质包括知识与技能两个方面,人的意识是指行为的动机。

(2)安全管理途径。安全管理途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环境方面,二是行为方面。

1)环境达到安全的途径:技术、工程和装备。要想使环境不危及安全,首先系统要合理,只有通过科学设计,并按照设计建设成这个系统,才能实现系统的合理。

2)行为达到安全的途径:培训和制度。

(3)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包括环境管理措施与行为管理措施两个方面。

1)环境管理措施包括优化系统、提高装备与改善条件。优化系统指科学地设计系统,即依靠最好的设计专家和人员,设计出最好的系统,提高装备是指采用良好的设备,并与优化系统结合起来:提高效率,减少人员,实现集约化生产。改善条件,就是对危及安全的有害气体、火区、水源、构造、地压等,采取技术措施,消除隐患。

2)行为管理措施:测试知识、评定技能、消除侥幸。

(4)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管理责任包括技术责任、行政责任和行为管理责任。

1)技术责任指对环境的设计负责,即对系统、空间和改善条件的方案设计、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设计等安全可靠性负责。不同层级的技术人员,负责不同的技术责任,由此划分技术责任。

2)行政责任指对环境的结果负责。这里分为决策责任和管理责任,决策责任对系统、空间和改善条件的投资负责,管理责任对环境形成的过程和结果负责。

3)行为管理责任指管理者对行为者的培训与教育负责和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5)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指把安全的管理内容、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管理责任、奖惩办法等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管理的法制化、标准化、程序化,使安全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6)安全管理规划。安全管理规划包括环境管理规划和行为管理规划。

1)环境管理规划包括系统优化目标、步骤、措施。应对系统作全面的科学分析,找出系统缺陷,拿出解决的技术方案、制定出投资规划、制定实施措施,明确管理责任。

2)行为管理规划包括人员素质提升的目标、步骤和措施。应对员工的培训与技能提高制定出实施规划和投资计划,设计培训方式、培训地点、培训时间以及技能等级目标。

项目安全管理措施

项目安全管理措施是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手段,管理的重点是对施工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与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安全管理措施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1.建立安全责任制及实施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承担着控制、管理施工生产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目标的责任。建立完善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管理活动,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建立健全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抓制度落实、抓责任落实,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项目负责人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各级职能部门、人员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做到横向到边,人人负责。

特种作业人员应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施工现场出现特种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现象时,施工项目部必须承担管理责任。

2.安全教育与培训

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能增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的失误。安全教育培训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宜人,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1)临时性人员须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接受入场教育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和劳动岗位。

(2)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不仅要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生产知识,而且能正确、认真地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安全的行为。

(3)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

1)新工人入场前应完成三级安全教育。

2)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不易确定,应随安全生产的形势变化,确定阶段教育内容。可结合发生的事故,进行增强安全意识,坚定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信心,接受事故教训教育。

3)受季节、自然变化影响时,针对由于这种变化而出现生产环境、作业条件的变化进行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增强安全意识,控制人的行为,尽快地适应变化,减少人为失误。

4)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之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的全面安全教育,激励操作者实行安全技能的自觉性。

(4)加强教育管理,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1)教育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系统性强,抓住关键反复教育。

2)反复实践,养成自觉采用安全操作方法的习惯。

3)使每个受教育的人,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受教育者树立坚持安全操作方法的信心,养成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

4)告诉受教者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而不是不应该做什么。

5)奖励促进,巩固学习成果。

(5)建立安全培训记录台账。进行各种形式、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将教育培训的时间、内容等,清楚地记录在安全教育记录本或记录卡上。

3.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

(1)安全检查形式:一般性检查、定期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特殊检查。

(2)安全检查内容: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3)安全检查组织:成立由第一责任人任组长,业务部门及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小组。

(4)安全检查准备:包括思想准备、业务准备。

(5)安全检查方法:一般检查方法和安全检查表法。

(6)整改“三定”原则:安全检查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定具体整改责任人、定解决与改正的具体措施、限定消除危险因素的整改时间。

4.作业标准化

作业标准化是科学地规范人的作业行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

(1)制定作业标准原则。由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三者根据操作的具体条件制定作业标准,并反复实践、反复修订后加以确定。尽量减少使用工具,简化操作,避免较强的专业性,作业标准必须符合施工生产和作业环境的实际情况,符合人机学要求。

(2)明确操作程序和步骤。对怎样操作、操作质量标准、操作阶段目的、完成操作后物的状态等做出具体规定。

正确处理项目安全管理与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

1.安全与质量关系

从广义上说,质量包涵安全工作质量,安全概念也内涵着质量,交互作用,互为因果。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两个第一并不矛盾。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因素的角度提出的,而质量第一则是从关心产品成果的角度而强调的。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保证。

2.安全与进度关系

生产的蛮干、乱干,在侥幸中求得的快,缺乏真实与可靠,一旦酿成不幸,非但无速度可言,反而会延误时间。进度应以安全做保障,安全就是进度,安全与进度成正比例关系。一味强调进度,置安全于不顾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当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暂时减缓进度,保证安全才是正确的做法。

3.安全与效益关系

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定会改善劳动条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焕发劳动热情,带来经济效益,足以使原来的投入得以补偿。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与效益完全是一致的,安全促进了效益的增长。在安全管理中,投入要适度、适当,精打细算,统筹安排,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要经济合理,还要考虑力所能及。单纯为了省钱而忽视安全生产,或单纯追求不惜资金的盲目高标准,都不可取。

“安全就是效益”,在施工生产实践中,重视安全并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的企业,防止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必然带来企业效益的增加。反之忽视安全,在安全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事故经常发生,施工生产必然受到破坏,这时候企业得到的是负效益。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