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采购外交
采购外交是通过大笔购买对象国商品从而与特定利益集团建立紧密联结,并借助其对政府政策的大量游说活动发挥效用。
采购外交的影响
1、采购外交在技术层面的影响
以大型客机技术方面的发展为例来加以说明。
大型客机是高科技密集的产品,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最新综合科技水平,涉及的点多面广,需要有雄厚的经济、科技以及生产制造能力作为支撑。我国在研发大型干线飞机中,“自主研发还是从外国引进”争论的双方各执一词。主张自主研制者认为唯有自力更生才能发展民族航空工业;主张引进者相信全球化浪潮浩浩荡荡,能够在全球分工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是稳妥之策。尽管这两种观点都有其正确之处,却都难以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勾勒出明晰的前景。以中国目前的国情国力,如果是以计划为手段、以政治为目标、集中一点、全力以赴,在某个技术前沿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并非不可能之事。但是,高科技研发的特征是资本高度密集、耗时长且风险大。全方位地赶超高科技对我国而言是不现实的。我国不可能既在火箭发射,又在大型客机,还在高速列车和其他许许多多高科技领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都取得自主研制和自主开发的成果。衡量成功的标准也不应该是能不能造出来,而是造出来的高科技产品是否符合成本收益核算,是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面对现状,我国政府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方法,将波音和空客的技术转移至我国。事实上,波音和空客在中国商用飞机市场上形成有效竞争,有利于促使他们向中国转移先进技术和生产线。在和中国的航空工业合作方面,波音公司起步较早。早在1979年,上海飞机工业公司就开始为波音生产MD—80主起落架的舱门。从1985年开始,波音MD—80飞机在上海组装。目前,全世界36%的波音飞机的重要部件和组件是在中国制造的。空中客车与中国民用航空业的工业合作始于1985年。中法在三个传统领域的合作将继续加强,包括核能在内的能源科技领域,包括高速列车在内的交通运输领域,还包括空中客车在内的航空技术领域。目前,中国五家航空企业直接参与了为空客飞机生产零部件的合作。在技术转让方面,双方都宣称向中国转让的是最先进的技术。上述150架空中客车飞机、价值100亿元美元订单,并不是纯粹的订单,包含了法国在中国开设飞机总装线等内容。未来中国需要建造和引进的飞机大约2700架,这是美欧无法不垂涎的市场。这必然导致中国“以市场换技术”,从而快速提升中国的技术水平。另外,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德国、定购60列高速列车、包含了70%以上技术转移的合同,与这一精神是一致的。由此可见,“采购外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先进技术的引进难度,缩短我国发展相关技术的时间。
1、采购外交在政治层面的影响
2005年似乎是中欧之间的多事之秋,这一年见证了双方纺织品问题上的激烈争端,也经历了欧盟解禁对华军售一事上的一波三折,时至年终岁末之际,更多的共识开始超越分歧,中欧关系复转甜蜜。号称欧盟“发动机”之一的法国历来在中欧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谓欧盟国家中和中国关系最为紧密的一国。法国是欧盟国家中第一个提出解禁军售问题的。法国当前会继续进行催促,努力实现军售禁令取消,这也是法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温家宝总理访法期间,中国买下150架空客飞机的消息传出后,欧洲媒体十分振奋,纷纷以大篇幅加以报道。舆论普遍认为,空中客车公司积极加强与中国航空工业合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法国《费加罗报》在报道中称,温总理的到访对法国空客来说是个大丰收。《世界报》则指出,目前对飞机制造企业来说,最具前景的市场就是亚洲,最主要的是中国,所有大订单都将来自这一地区。空中客车公司德国部的新闻官魏海恩博士对记者说,中国的航空公司目前共有大约800架飞机,还没有欧美大航空公司一家的飞机数量多,预计在今后20年里,中国购买的客机数量将在2700多架。法新社援引空客总裁的话说,中国是未来几年时间里“世界上增长率最快的地区”,人们“离不开亚洲,也离不开中国”。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政府是欧盟向中国军购解禁的主要推动者。在希拉克政府因国内社会问题最需要支持的时候给予150架空中客车飞机、100亿元美金订单的支持,可谓雪中送炭之举。空中客车与中国达成的150架空中客车飞机交易远远超过了70架波音飞机的交易,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我国在给美欧一方大笔订单后,经常会接着向另一方做出表示。中国已经口头承诺另外再购买80架波音737窄体客机。在我国崛起为负责任的大国,实行和平发展的道路方面,欧盟是非常积极的、相互呼应的战略合作伙伴。“中欧关系的趋势是稳定、成熟和进一步全面深化”。中欧未来几十年的战略合作关系的夯实,有助于中俄关系的发展、中美关系的发展、中日关系的发展,等等。在我国有了经济实力的背景下,向法国采购150架空中客车飞机、鉴下价值100亿元美元订单,将增加日本经济界对于日本政界的压力,将增加日本亲华友好团体和反对党对于日本右翼的声音。会让日本政界、经济界认识到,只有对我友好者,才能分享中国的巨大市场。随后,吴邦国在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时说:“中法社会制度各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多年来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是政治上的战略伙伴,经济上的合作伙伴,文化上的交流伙伴。”萨科齐表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法国支持中国和平发展。法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认为台湾和西藏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方希望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法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在中法双边关系上,双方彼此理解和支持对方的重大关切,中方对法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表示赞赏;在经贸领域,两国经济互补性强,民用航空、核能、水电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环保、高科技、中小企业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中法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保持沟通与磋商。因此,运用好“采购外交”战略,充分发挥它的直接、间接的政治影响力,将有利于我国国际政治环境的改善。
3、采购外交在经济层面的影响
就经济层面而言,国外采购的巨额订单,可以显示我国的实力、平衡进出口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间接保护我国的中低端出口行业,塑造和改善我国的形象。通过巨额采购,包括对于美国70架波音飞机的采购,以及后继的核电站等的巨额采购,有助于缩小进出口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保护中国的中低端出口行业。中国的航空公司采购国外飞机方式方法比较灵活。巨额的飞机订单往往在我国的外交活动中作为“彩礼”,灵活地用于和美国、欧盟的斡旋。虽然巨额飞机的订单,是“满足自身飞机需要+转移技术+牵制美日+平衡外贸+减缓人民币升值压力+塑造和改善中国形象+减轻其他压力”的、一举多得的“多赢生意”在我国日益面临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的背景下,巨额飞机订单显然可以培养和巩固国外和中国利益一致的经济政治集团,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一些国家的反华势力。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打“飞机牌”在外交中的作用也不能被过高估计。比如,不少人总是认为中国购买美国飞机将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但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事实上,中国只占美国飞机出口的6%,而飞机出口只占美国出口的3%。在20世纪80年代,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时美国为了纺织行业的片面利益,曾对中国的纺织品增加配额限制,作为“回报”,中国马上取消美国小麦的进口。这下美国那些出口小麦等地区的议员急了,找到中方,得到的答复是,“中国纺织品不能出口,所以没有美元来买你们的东西。”结果,这些议员马上给总统写了一封信,称”您是美国总统,并不是美国纺织品界的总统。请考虑我们其他行业的利益”。于是,一个月后,美方就取消了对中国纺织品增加配额限制的措施。“采购外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国际关系中的摩擦,解决国际关系问题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超出了“采购外交”的控制能力,但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实施适当的“采购”,毫无疑问将使我国在多方面的处境得以一定程度的改善,也更有利于我国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
我国采购外交策略的作用
1、改善中国的外交环境,扩展外交空间,平衡中美、中欧关系。
中国面向以德、法、英等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采购,是联欧抗美策略的重要一环。在奥巴马政府主张贸易保护主义,就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时,适时开展对欧洲的采购外交,必然能削弱美国对中的强硬态度,美国内部的利益相关者也会向其政府施加压力,从而大大缓解了中国面对的不利局面。
作为对中国大额订单的回报,德法两国一直在欧盟内部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解除禁止对华军售的问题,并且很可能在2011年变成现实,这同样使美国必须正视中国崛起的事实及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认清只有合作才能互利共赢的发展前景。反之,尽管欧盟对中国以建立和谐世界目标,实现和平崛起,成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的发展战略上,一直持积极态度,但中欧之间屡有贸易摩擦,并且法、德等欧盟国家也曾对中国的内政外交提出质疑和批评,在这种情况下中方转向对美国的采购也能起到平衡中欧关系的作用。
另外,在2月4日美国公布的报告中,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与胡主席赴美访问之行是否有联系还尚需观察,但中美两方达成的大量贸易订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应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中国的海外采购主要面向美欧两方,这无疑将增加日本企业界对政界的压力,增强日本亲华友好团体反对日本右翼的力量,日本各界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对华友好的策略才是促进合作,共同繁荣,促进东北亚稳定的基础。因此,适当的采用“采购外交”战略,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政治上的影响力,将有利于我国国际政治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话语权与国际地位。
2、消除保护主义压力,平衡国际收支,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就经济层面而言,中国对外采购的巨额订单,可以缩减外贸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塑造和改善我国的形象,消除保护主义压力,并为中国投资打通道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自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外贸依存度过高,中国十分担心西方国家的严重经济衰退会导致对中国出口需求的锐减,而贸易保护主义的再次抬头,也将带来针对中国出口的新的贸易壁垒,这些都将导致中国的出口行业遭受重创。但是中国近来的多次海外采购不仅为国内外企业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合作建立了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再次明确了中国政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这与美国经济刺激方案中的“支持国货”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以实际行动响应了“促进贸易自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口号。中国多次签署大额贸易订单或协议,体现了中国为平衡全球贸易、增加发达国家就业所做出的积极姿态和行动。用外汇储备购买国外商品一方面有利于中国在汇率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减少贸易顺差;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国内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亟需的设备和技术,促进国内产品的更新换代。
3、促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虽然目前世界各国对构建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达成普遍共识,但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并未发生实质改变,中国若想真正崛起,改变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势在必行。在后危机时代,中国频频签订大额采购订单,以新的姿态参与世界经济的重构,引领世界经济走出衰退。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品出口国,而且拥有巨大的、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的国内市场,中国的大额采购,对欧美等其他各国的经济增长、就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构建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新局面,有利于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政治外交氛围。在此基础上,我国应努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国际组织中享有更大的话语权,从而真正实现国家的崛起。
我国运用采购外交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采购外交策略的作用十分明显,但我们也需注意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扬长避短,提高采购外交策略的“效益”。
首先,对外采购的前提应当是我国对所采购的商品确有现实的需求。尽管我国的外汇储备已居世界第一,并且仍在快速增长(2010年四季度增加1990亿美元),但无论是否通过政府组团对外采购,我们都没有权利花费中国人民用血汗和大量储蓄换来的外汇储备去大手笔的采购无用之物,而仅仅是为了争取其他国家一时的支持。近年来,在我们对国家能够远赴欧美进行大量采购而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却鲜见对采购商品性价比、适用性等方面的分析,在今后的对外采购中,我们应更加注重此类问题,做到物尽其用。
其次,在从发达国家扩大进口先进技术装备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以市场换技术的单纯想法已被证实是个幻想,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确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技术,但西方国家非常注意对其核心技术的保护,绝不会轻易让中国取得。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也曾敦促美方放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并指出这种出口限制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美方也表示将逐步放宽,但实际操作上,笔者认为较之以前不会有很大的改善。因此,一方面,我们应更加注重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掌握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制造工艺,另一方面,仍然要发扬自力更生的作风,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促进其与进口商品的平等竞争,消除在某些领域已经相当严重的国货歧视倾向。
第三,平衡采购外交对象,避免过度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海外采购主要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但作为一种主动的经济外交手段,我们完全可以把采购外交用于推进中国主导的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之中,特别是对于中国的主要能源供给国,我们也都可以实施类似的采购外交策略,以稳定我国的能源供给,这对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大的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