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苏珊是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即将从大学毕业。她在一家日报社找到了工作。这份工作报酬很好,她对工作内容也很感兴趣。但是作为报社职员,她必须画那些表达报社老板和经理的观点的漫画,而不能反映她自己的情绪或者信念。这份报纸宣传强硬外交和孤立主义,然而苏珊渴望促进以和平方式解决世界争端。这份报纸强调财产权,而苏珊却希望更看重人权。她应该接受这份工作吗?
问题如何解决
苏珊很高兴能被报社录取。她觉得这是一种荣誉,一种赞赏。但她不打算马上接受这份工作。她脑子里有些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她开始权衡利弊。在这个过程中,她和朋友谈论这些问题,并且向一些她敬重的长者咨询。
苏珊接受这份工作的理由是:这份工作不错,报酬丰厚,她可能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工作——实际上,近期她也找不到其他类似的工作。而且,这份工作能带给她经验和关系,她很愿意从事这种职业。
她的一个朋友唐娜听说了这件事,对她说:“苏珊,你真幸运。赶紧抓住机会。你究竟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另一个朋友也说:“就算你不做这份工作能怎样?别人就会去做。有什么区别吗?”
苏珊咨询的长者不是单纯地给出意见。他们建议苏珊自己考虑清楚。尽管他们也不是完全同意苏珊接受这份工作,他们还是提示了苏珊没有想到的一些方面。苏珊请求跟报社经理面谈一次,来获取有关这个职位的更多信息,以及对她的期望值。
这时候,某些反对接受这份工作的想法在苏珊脑子里形成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她为这份报纸工作,她就得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表达和促进和自己相反的观点。这意味着她要宣扬自己不相信的社会观点和运动。她问自己:这份工作会给我带来什么?我能否胜任这种工作,来宣传我自己不相信的东西?我是否愿意自己的声誉和影响依赖于这些我不得不做的事情,不得不宣扬的利益?
经过对这两种理由的相关价值的权衡比较,苏珊得出了确切答案。首先,如果她接受这份工作,她可能没法全身心投入。因此,她可能不会像宣传自己相信的东西那样富有创意。其次,如果她能够做到全力以赴投入这份工作,她就会迅速变成另外一种人,感情和信念都跟以前完全不同。随着她的名字和事业联系在一起,随着她在这个圈子里结识一些朋友,脱离的可能性会日益渺茫。她说服自己另找一份工作,即使薪水低些,能保持自己的正直不是更好吗?
经过几天的犹豫之后,苏珊拒绝了这份工作,要求职业介绍所把她的名字保留在求职者名单中。
道德分析
动机。苏珊的动机无疑是好的。她想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这从她遇到的问题和在进行这个艰难抉择时询问的内容中都能看出来。她也想获得一份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并且验证自己的专业能力。问题在于她会选择何种方法,以及运用这种方法对她本人和对社会带来的普遍结果。
手段。苏珊用一种高度道德的方式处理了这个问题:(1)苏珊在作出决定之前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她进行了真实而聪明的努力,试图发现这个问题的各个相关因素。结果是,她的决定充分考虑到了各种情况,甚至比事实可能发生的还要多。(2)她权衡了这两个选择的相关利益。她是着眼于长期考虑作出的判断,而不是仅仅基于当前的利益。(3)她考虑到决定的社会影响,而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利益。(4)她向对这个问题可能有独到见解的人请教,寻求建议。(5)最后的决定是她自己作出的。这个决定是根据她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作出的。
结果。第三层次、第六阶段的道德本质就是,有这样的能力和意愿:在道德困境中权衡各方面相关因素,并且基于决定可能引起的后果来选择行为。在苏珊的案例中,时间会告诉她这个决定的道德结果。过一段时间,她对这个结果的了解可能会引发新的道德困境,需要新的道德决策。
道德困境的层次
总之,第三层次、第六阶段的道德出于良好的动机,通过良好的手段起作用,并且获得良好的结果。在这个阶段的道德水平上,与其说“目标决定手段”,倒不如说方法最重要,或者说良好的结果需要良好的目的。这是因为,动机、手段、结果这三个要素之中,任何一个离开其他两个就会导致道德水平的降低。
动机、手段、结果是第三层次、第六阶段领导美德的三个必要因素。我们用这三条标准来评价一个领导者,既要看目前情况,又要考虑时间跨度。我们对那些终其一生都表现良好的领导者怀有崇高的敬意。他们的事迹广为人知,大家对他们作出了结论——他们是伟大的领导者。当面临道德困境时,他们不会问“我是否会被关进监狱(第一层次道德)”,或者“我的声誉会受损害吗(第二层次道德)”,他们只会问自己“怎么做才是正确的(第三层次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