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筛子策略
过筛子策略是指在谈判中,有意甚至反腐将对方的各种条件进行核对清理,趁机插入己方立场,或进行分类攻击的做法。
过筛子策略的做法
该策略在做法上有三个层次:
(1)清理。清理是指在准备运用该策略时将双方谈过的议题、对方所持的态度和立场进行归纳、分析,然后对双方,尤其对方的态度和条件进行分类。可客观定性(实事求是)对方态度和条件,以及支持这些态度和条件的理由,即按行业标准、市场价格、行情来给对方定性。也可主观定性(凭己方认识),即按己方了解的信息、内控条件给对方定性。在对照对方态度和条件以及支持理由后,分出合理与不合理、可谈判与不可谈判条件。清理后,可以明确形势,同时看清对方破绽,判定谈判形势,选择策略表现形式。
(2)调包。调包是指在不经意的相互核对中将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条件和理由加以利用,变成于己方有利的条件和理由。在谈判桌上,“过筛子”可以双方认同的形式做,也可以单方的要求主动做。在有备而来的一方,清理、过筛时,随手塞进这类条件,不易为人警觉。尤其该条件在对方心目中无大碍时,也就得手了。不过,以前没谈过的条件不得塞人。这种手法也称“凋包”,是用旧包换新包。只不过此处的新包不是绝对新包,而是似曾相识的,即曾议而未决的条件。
(3)过滤。过滤是指在单方或双方提议下,对混乱或僵持的谈判局面提出全面清理双方立场和条件的行为,这也是“过筛子”的基本表现形态。该行为试战非战,实质上仍为战。正因为此,才在表面的程序中蕴藏了策略。过滤的要点应掌握“全”,“性”、“进”三个字。
全,指要过滤所有谈过的议题。可参照已清理的内容来核对,即俗话为“唱”,如“XX条件,贵方意见是XX”,“XX问题,贵方态度是XX”等。或许有的在前面谈判已小结过,但不要怕重复,这些均为“掩护”。再说,谈判中允许这么做。
性,指要对过滤的议题评述。通过评述对方现状,也明确了己方态度。该项工作既守又攻,极具建设性。可边清边评,或清完后,确认无遗漏后,再逐一评述。从是与非、可能性与该谁解决等,到己方立场、希望,均可评述。但目的很明确,迫使对方改变立场、改变态度、改善条件。为什么是迫对方而不是迫己方呢?大凡取该策略时,一定是对方让步不够之时,故数落其不是。
进,指通过过滤推进己方立场,至少在被动中守住己方阵地。例如,在过滤的概述中迫使对方让步的说法——“刚才我们对XXX类问题做了清理和分析,可见贵方立场不合理,应予以纠正”。又如在过滤中守住己方立场的说法——“从上阶段谈判结果来看,贵方与我方均已做了明显努力。贵方在XXX问题上对我方的批评显得不够客观,请贵方重新考虑所持的立场”。!除了在说法上“进”外,还在态度上取“进”,即在过滤时要坚持己方立场和要求,不能仅说说而已。
过筛子策略的忌讳
“过筛子”策略最忌两点:
(1)滤不清。滤不清是指策略运用人理不清谈判态势,既理不清议题,又理不明双方态度和条件及支持理由。这里要求谈判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否则该策略无法运作。
(2)标不准。标不准是指对滤出的议题、条件的评价分析不确切,准备的方案不得当,使策略效力得不到发挥。当分类不准时,说理就会乏力,难以让对手响应,则对谈判就无推动作用。对己方来说,则劳而无功。
过筛子策略的运用
在谈判中,任一交易均可以分解为众多议题。通过小结,可以清理谈判战场,但作为策略性的清理应有手段。当谈判人以一种认识标准、谈判态势为据——为纲、为目,对谈判条件进行通过时,恰似过筛,合目者过;反之,过不去。此形若自然存在,犹如小结为程序工作;若加入图谋,如把本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一相情愿的条件由此而变成共认条件,此形就是策略做法。由于其形如筛,故称这种做法为“过筛子”。
该策略有双重功能:程序功能和策略功能。前者有小结的作用,后者有策划的力量。谈判手交替使用这两种功能更有迷惑性,可出其不意,又可自我保护地去实现某些预期目标。
该策略既可用于攻,也可用于防,不受谈判人地位和谈判阶段的限制。不过,在僵局时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