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跨国创业导向

概念

跨国创业导向是指反映国际化企业跨国创业过程中整体的积极性和冒险性的重要组织变量。跨国创业导向通常是与跨国创业企业在海外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管理愿景、创新性以及积极的竞争姿态相关联的, 反映的是跨国创业企业为了追求和实现竞争和战略目标, 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性、积极性和冒险性的行为倾向。

跨国创业导向的研究

围绕跨国创业导向展开的相关研究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跨国创业导向的维度与影响因素。Zahra&George(2002)提出了国际创业的整合模型,认为可以用国际化程度、速度和范围三个维度来测度国际创业,组织因素对国际创业行为有最直接的影响,同时,战略因素、环境因素对国际创业与绩效的关系存在权变影响。ChristopherW&S.H.Lee(2009)提出了一个跨国创业导向的二维分析框架,杜群阳等(2010)借鉴并完善Christopher等的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国际化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组织特征、公司治理等因素对跨国创业导向不同维度的影响。

二是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创业导向。海外子公司创业(SubsidiaryEntrepre-neurship)这一术语由Birkinshaw(1995)首次提出,他发现海外子公司的主动性和创业导向能提高当地响应,对全球学习和整合有促进作用,能有效发挥海外子公司的创业功能并对跨国公司整体优势有所贡献(Youngetal,2003)。大型跨国公司利用分散于各地子公司的创新和创业潜力是一项基本的战略能力(Bartlett&Ghoshal,1989),财富500强的前100强中,有65%的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采用了内部创业机制(任荣伟、毛蕴诗,2004)。刘帮成、王重鸣(2007)指出,跨国创业导向对在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面影响。张慧(2007)把海外子公司创业导向划分为新业务开拓、产品技术创新和战略更新三个维度,通过问卷调研,分析了不同母国来源、股权比例、成立年限的在华外资子公司创业导向的差异,并比较创业导向各维度对海外子公司绩效的贡献。

三是跨国创业导向与公司绩效。Zahra&Garvis(2000)发现,国际创业能提高企业的总体绩效,在高敌对性的国外市场开展公司创业对提高公司绩效的作用尤其明显。李卫宁、赵尚科(2010)认为国外市场知识是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化绩效的中介变量,他们选取广东的220家中小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跨国创业导向对国外市场知识和国际化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跨国创业导向的各维度和国外市场知识各维度对国际化绩效的作用不一致,我国中小出口企业跨国创业导向要转化为获取国外市场知识的能力才能提高国际化绩效。

四是天生全球化企业的创业导向。Knight&Cavusgil(1996)认为天生全球化企业(BornGlobal)是指成立的早期阶段就在国际市场范围内开展经营的小型技术导向型公司,此类公司的员工规模小于500人,年销售额低于1亿美元且使用边缘领先技术,生产的高技术产品能满足利基市场的特殊需求。在Knight等学者看来,天生全球化企业应是技术导向型的企业,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高技术偏见”,如张军等(2008)译自AntonellaZucchella的文献区分了天生全球化企业与渐进国际化企业①,并认为应该突破对天生全球化企业仅存在于高技术领域的局限。国内外学者对天生全球化企业创业导向问题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OlliKuivalainen等(2007)实证分析了创业导向与天生全球化战略的关系,研究了创业导向与出口绩效的关系。李卫宁、邹俐爱(2010)基于广东、浙江281家天生国际企业的数据,将产品策略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国际创业导向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王玉荣等(2010)基于2007年中国工业统计数据,对天生全球化企业的股权结构与国际创业的强度和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

国内外跨国创业导向研究的不足

国内外与跨国创业导向有关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五方面不足之处:

一是现有研究仍是套用封闭环境下创业导向的研究框架,对企业跨国创业导向和国际化绩效的分析仍处在起步阶段。将创业导向理论引入企业国际化的研究是崭新的探索,创业导向研究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同领域的学者可以将创业导向置于各异的情境下展开分析。跨国创业导向的提出,绝不是文本意义上的刻板表述,开放条件下企业参与国际竞合过程中表现出的全球价值创造能力,在其内涵与维度上,不能简单的套用封闭经济环境下创业导向的研究结论。纵观现有研究,对跨国创业导向和国际化绩效仍缺乏系统清晰的界定,因而导致建构在此基础上的机理分析和概念模型的科学性有所欠缺。

二是现有文献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国际化企业在“跨国创业导向具体维度”,“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化绩效具体作用机理”的差异方面的分析有待深入。早期的创业研究关注的是大型、成熟企业的创业导向问题。然而,小型、新兴企业在组织结构、资源获取、网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与大企业截然不同的特征。现有文献对规模小、企业年龄短的天生全球化企业的创业导向问题的特殊性缺乏足够关注,申请者认为,天生全球化企业不是渐进国际化企业的小型化版本,现有相关研究基本上采用规模化、成熟企业的研究框架和量表来考察小型的、新兴的国际化企业,在研究逻辑方面是存在缺陷的。

三是现有文献对中国情境下国际化企业创业导向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国内学者已围绕(跨国)创业导向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然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开放历程都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创业行为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存在显著差异。现有文献对我国特殊情境带来的差异关注不够,即使注意到这种差异,在研究方法上也大多仍停留在对国外的概念模型和测度量表的直接套用或细微调整,迫切需要建立基于中国情境,具有足够本土解释力的研究框架。

四是现有文献对影响创业导向强度和维度的前因变量的研究尚待深入。尽管在Lumpkin&Dess(1996)的经典文献提出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之后,有关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现有研究陷入了在企业导向与绩效间无休止追加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来构建复杂模型的困境(胡望斌等,2010),而忽视了对影响创业导向强度及维度的前因变量的研究。实际上,Covin和Slevin(1991)提出的创业导向分析的整合性框架就充分强调了外部变量、战略变量和内部变量对创业导向影响的重要性,而后续学者对前因变量却缺乏足够的研究热情,这直接导致“如何提升企业创业导向”缺乏了理论研究的支撑。

五是现有文献关于时滞因素对跨国创业导向和国际化绩效影响的研究有待深入。由于创业导向战略是资源消耗型战略,实行创业导向战略的企业在短期内的绩效可能会降低,但长期来看创业导向有助于绩效的提高,因此,研究创业导向需要用动态跟踪的方式搜集时间序列数据(Zahra&Garvis,2000)。然而,现有国内外研究大多采取截面研究的方法,似乎调节(中介)变量立即对创业导向产生影响,创业导向能迅速改进组织绩效,较少使用动态的、长期的、跟踪的研究方法,导致现有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受到置疑。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