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费斯诺定理

简介

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既是对他人的尊敬,又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敬。同时,不同的意见又有益于自身的改进。费斯诺定理的核心意义就是倾听,倾听既是一种获得有效信息的途径,又是一种有效沟通的方法,也是对员工或是领导的一种尊重,有效的倾听可以辅助做好本职工作,并且可以完成建立有效倾听的基础上的创新。人们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无时无刻的都在接受倾听,那么如何做好与做到有效倾听,无论在工作还是对个人的职业发展都有相当有好处的。

启示

沟通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在企业内部,倾听是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基础,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掌握“听”的艺术。

第一.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个人进步必要条件;

第二.自己意见不成熟时不能发表,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第三.多听、多做、少说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国王收到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但进贡人要求国王回答问题: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无论是称重量还是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最后,一位老臣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耳朵里,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掉出来。第三个金人的稻草掉进肚子里。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费斯诺定理”的启示:

1、无用的信息,听进去了也是白搭,就让它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吧。不然还要定期清理垃圾,内存还受影响,效率得不到保障。

2、听了,过滤了,再将主要的信息传递出来,这是很有效的,让说者受益。明知说者在有些方面犯了错误,为什么不指正、点拨。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3、多听少讲只适用于学生对老师。听一个一知半解的人滔滔不绝地讲,那是无益的,即浪费了我们宝贵时间,又影响我们的心情。别人比你懂得多,为什么不虚心、诚心去听。遇到老师,虚心倾听,遇到学生,用心传教。

 4、多听少讲是有对象的,听一个有学问的人讲话,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听一个夸夸其谈,不懂装懂的人讲话,那就是活受罪。

相关名言

泰勒斯如果上帝本希望我们多说少听,他应该给我们两张嘴,而不是两只耳朵。

希腊哲人大多讨厌饶舌之徒。

泰勒斯说:“多言不表明有才智。”

喀隆说:“不要让你的舌头超出你的思想。”

斯多噶派的芝诺说之所以有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是为了让多听少说。“一个青年向他滔滔不绝,他打断说:“你的耳朵掉下来变成舌头了。”

应用

孔子“费斯诺定理”的应用:

1、学会有效倾听。

2、把握发表观点的时机和场境。

3、能倾听,还要能有效解读信息,并能提炼有价值的信息。

一.学习应用

虚心主要指学习和态度,虚心向别人请教。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取别人的批评也是一种快乐,善意的批评也是一种提高的手段,犹如小树苗、不浇水就会干死。不修剪就长不成参天大树。虚心学习是不断地磨练自己,提高自己。

别人提出批评意见,需要学会虚心接受,虚心使人进步。人不能骄傲,总要虚心向学,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虚心听取社会各方面的建议,只要是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做人都要虚心诚恳的接受的。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是在尊重对方的意见,虚心能提升一下自己内在的涵养。

虚心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与否,能看出人的品格。

勤奋:指在工作上、在实践中、在学习中。勤奋的人才是聪明的人。

勤奋好学的学生学习多么的刻苦与勤奋,成绩就是多么的优良。勤奋就是不偷懒,比如起得早,在别人眼里就是学习勤奋的好学生。勤奋工作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勤奋才能收获着快乐。

勤奋和坚持很这样,勤奋就会如饥似渴地汲取广泛的知识营养,比如,有的从打工仔到总经理,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有的通过勤奋努力,终于腰缠万贯,成了打工明星。勤奋是通往荣誉和成功的必经之路。

勤奋上进,能看出人的性格,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思考:是人大脑运转的能力,思考找到前进的方向。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将会有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遇到问题,应该好好的思考一下。思考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人生。

出现问题,要学会去思考,学会去解决。思考对自己人生意义重大。会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升华。思考才能产生准确判断的能力。

遇到太简单的问题,千万不要急着问别人,没经过思考的问题,别人会因此而瞧不起你。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从别人的见解中吸取合理、有益的成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减少失误,取得成绩。故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是每一个有志者必须具备的品格。

有成语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早在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明暗》中便说:“君之所以名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在《新唐书魏征传》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魏征与唐太宗

兼听,即多方面地听取;其“明者”,就是明辨。成语告诉我们: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正确地认识事物;单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会糊涂,犯片面性的错误。究其原因,就在于世界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人们受自身知识、经历、观念、涵养等因素的局限,难免在见解上有所缺失;如果把多种意见集中起来,进行综合、比较、鉴别,从而去伪存真,舍其谬误,取其真诠,自然就更公正合理。

历史上,齐威王善于倾听邹忌的意见,以致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唐太宗善于采纳魏征的谏言,始有“贞观之治”;假若刘邦不听萧何的荐举,韩信不得拜将,何以有汉家邦国?如果赵奢不听许历的建议,何以能在领兵救韩中挫败秦军夜袭的阴谋而大败秦兵?

封建帝王将相尚且有许多人懂得“兼听”的重要,难道革命者能够置若罔闻吗?更需要听听别人的见解,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毛泽东同志生前就是一位善于倾听群众意见的楷模。毛主席告诫我们要到群众中去,“要作群众的先生,先作群众的学生”,鼓励群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导每一个干部对群众的意见要“闻者足诫”,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延安,毛主席倾听了李铭鼎先生关于精兵简政的建议,获得了极好的效果。

倾听别人的意见,还要防止因人废言的恶习,不要因为别人的地位卑微抑或文化程度等不如自己便听不进去;古语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高山自有高山的巍峨,细石自有其独到的玲珑,相得益彰,互补方能全美。

陈景润还是一位普通中学教师的时候,便曾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学术论文《堆叠素数论》中的错误,提出纠正意见,华罗庚闻之喜甚,在北京一个学术会议上,当众宣读原信,且建议大会邀请陈景润参加学术会议。可见即使学富五车的专家也难免有失误的时候;纵然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也可能有正于耆宿。故而江海不辞涓滴,高山不拒细石。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你将获益匪浅,无论道德还是学问。

二.改革家应用

改革者要冷静地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动不动就给别人扣帽子,不能搞思想上的堰塞湖!

(一).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第-次,也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历史上的第一次。

凡第一次,则有可能出点差错,交点学费,别人提点意见,发几句怨言,这本来是非常正常的事。你犯了错误,做了错事,别人说几句都不行了?改革者要有这个胸怀,让人家把心里的话讲出来。

邓小平(二).在回顾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年来,确有许多东西要反思。

反思什么?就是邓小平说的那“+个如果”。邓小平是改革的总设计师,他反思+个如果是对的,那么,为什么其他中国人反思起来就是“别有用心”“反对改革”?只有改正错的,才能坚持对的。所以,要把改革进行下去,恐怕必须用改革的方法革掉改革者的疑心病!

(三).研究30年的改革,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回答三个问题:

-是改革者实施的一切措施,是不是都显示当局的屁股始终都坐在人民一边。孟连事件的根本在于橡胶合同是保护胶农利益的还是保护资本家利益的?政府工作人员和警察介入后,是不是去保护胶农利益的?恐怕一切改革措施的正确与否,首先要查屁股。

二是改革者在实施改革措施过程中,是不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为宗旨。上海的杨佳事件的本质就在这里。杨佳凶恶地杀死6警察,杀伤5人,判杨佳死刑,没有人同情杨佳,人们关心的是杨佳如此丧心病狂,恨从何来?杨佳不是天生下来就反警察的,杨佳今日残忍,定然有他的原因。人们要求改革者反思这个问题,完全是正当的,怎幺能说成是“反警察”“反改革”呢?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