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质量控制

基本简介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仅靠方向性的战略性选择是不够的。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任何企业间的竞争都离不开“产品质量”的竞争,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企业终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消失。而产品质量作为最难以控制和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往往让供应商苦不堪言,小则退货赔钱,大则客户流失,关门大吉。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过程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提升产品质量,促使企业发展、赢得市场、获得利润的核心。

见证点

(1)施工单位应在到达某个见证点之前的一定时间,书面通知监理工程师,说明将到达该见证点准备施工的时间,请监理人员届时现场进行见证和监督。

(2)监理工程师收到通知后,应在“施工跟踪档案”上注明收到该通知的日期并签字。

(3)监理人员应在约定的时间到现场见证。监理人员应对见证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在见证表上作详细记录后签字。

(4)如果监理人员在规定的时间未能到场见证,施工单位可以认为已获监理工程师认可,有权进行该项施工。

(5)如果监理人员在此之前已到现场检查,并将有关意见写在“施工跟踪档案”上,则施工单位应写明已采取的改进措施,或具体意见。

停止点

停止点是重要性高于见证点的质量控制点,它通常是针对“特殊过程”或“特殊工艺”而言。凡列为停止点的控制对象,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控制点到来之前通知监理方派人对控制点实施监控,如果监理方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到现场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应停止进入该控制点相应的工序,并按合同规定等待监理方,未经认可不能越过该点继续活动。通常用书面形式批准其继续进行,但也可以按商定的授权制度批准其继续进行。

见证点和停止点通常由工程承包单位在质量计划中明确,但施工单位应将施工计划和质量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如果监理工程对见证点和停止的设置有不同意见,应书面通知施工单位,要求予以修改,再报监理工程审批后执行。

过程控制

质量控制1.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地位。进入90年代以来,质量控制学说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质量工程技术把质量控制划分为若干阶段,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叫做质量设计。在制造中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该阶段称做质量监控阶段。以抽样检验控制质量是传统的质量控制,被称之为事后质量控制。在上述若干阶段中最重要的是质量设计,其次是质量监控,再次是事后质量控制。对于那些质量水平较低的生产工序,事后检验是不可少的,但质量控制应是源头治理,预防越早越好。事后检验控制要逐渐取消。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中的企业已经取消了事后检验。综上所述,过程监控是产品质量一个源头控制质量的关键。

2.要保证产品质量,必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为了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因素,以此来确保产品质量。无论是零部件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它们的质量都可以用质量特性围绕设计目标值波动的大小来描述。若波动越小则质量水平越高。当每个质量特性值都达到设计目标值,即波动为零,此时该产品的质量达到最高水平。但实际上这是永远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进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波动。世界上大部分成功的企业大都是与严格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分不开的,波音公司的D1-9000质量文件,日本的SPC控制图技术,都是关于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的文件。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有一套非常严密的适合自身实际的质量规范体系,这个质量规范体系基本上是按照QS 9000(包括了ISO 9000)的质量操作程序运作的。这些体系文件涵盖了质量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覆盖整个产品的形成过程,并具体、详细规定了每个过程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如何记录各种质量数据。这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为以后的质量改进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材料。福特公司不仅制定了这些质量规范,而且还认真组织实施和严格执行这些规范要求,为了保证和评价质量规范的执行情况,福特公司每年要进行两次内部质量审核,并针对审核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制定纠正措施,限期整改,并严格进行跟踪检查和控制。

控制方法

一、对于新客户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既然该客户的订单量比较大,具有开发价值,对于前期的试单产品,应作好相应的订单评审工作,确定生产工艺路线及要求。

二、未严格执行文件要求做好产品的首检与抽检工作。首检的目的是通过产品的首件确认,在无质量异常的情况下投入批量生产,防止不良发生。而抽检是确定工序的稳定性,通过抽检进一步掌握产品的质量动态,并根据其波动情况对生产工艺进行适当调整,最终保证产品质量。

三、过程质量控制不合理。对于生产的产品质量控制由生产部门自行把握,及易出现质量失控状态,并且未做好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

四、对于发生的质量问题不重视。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不仅没及时进行原因分析,而且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也未采取任何的控制措施,同样还是按习惯生产,结果导致第二次质量事故的发生。

五、人为的工作习惯、经验不能作为生产操作的标准和依据。如果仅靠习惯和经验做事,走不出习惯和经验的人,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介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突显了过程控制的重要,同时也说明了有效的过程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断,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进行有效的过程质量控制。

一、全面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培训。中小企业的生产操作人员普遍存在素质较低的现象,企业招聘的工人更多的是“农民工”而非真正的技术“工人”,他们的脑海里根本没有“质量”的概念。因此,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则首先要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始。

二、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产品的生产加工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工艺要求生产。因为制造过程是产品形成的直接过程,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过程的有效控制,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产品出现不合格。此外,在严格按工艺要求生产的同时,还必需提高生产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

主要程序

1. 监督工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及时制订或修订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遵守生产纪律。

2. 督促工厂认真搞好文明生产,特别是保持良好的生产秩序,合理地配备工位器具,保证生产通道畅通。绿化环境,防止污染和灰尘。加强现场管理,大力推行“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3. 监督工厂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

4. 督促工厂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的技术状态良好。修理后的设备要达到的质量标准。要搞好工装,确保工、卡、量、刃具的精度质量。

5. 做好材料、物资供应的质量管理。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和验收,对不合格和不符合同规定的物资,可退货或拒收。加强物资保管,防止损坏、变质。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供应及时。凡是由物资部门统购包销的产品,物资部门要对物资、材料的质量负责到底。

6. 运用体系文件对质量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尽量统计各类信息。不合格因素(不合格指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分为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被发现,重要的是被发现的不合格因素是什么性质的。如果是一般的不合格,它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影响不大,这种不合格因素是比较容易纠正的;如果是严重的或是带有系统性的不合格,则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它会影响体系的正常运行,使最终产品产生缺陷或报废。故而质量体系中设置了对质量活动的监督检查,以便及时把不合格因素清理出来,并查明其产生的原因,积极采用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把不合格因素彻底解决,以防止再次发生。当发现不合格时,就要对其进行控制,而且要求分析原因,举一反三,防止再发生同样问题,这就是纠正措施。在制定纠正措施的基础上,对可能引发出此类不合格的因素(人、机、料、法、环)要规定出约束条件(体系文件、标准等),以确保这些因素的波动不超出约束条件的范围,这是预防不合格的基本内容。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检查,实施闭环归零管理,从而使生产过程的质量得到提高。即使如此,一些因素还会有波动,而且对引发波动的原因不可能一次就认识得很全面、很准确,这就需要在过程监控中不断地找出原因,发现一个,消除一个,使波动向着零的目标不断接近。

7. 督促工厂改进包装质量。要根据产品特点,制订包装标准,严格按标准进行包装和检验,产品包装不合格的必须返工。要不断改进产品装潢,达到美观大方。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