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贡献边际分析法

定义

贡献边际分析法即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是指以有关方案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指标作为决策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

公式

当企业生产只受到某一项资源(如某种原材料、人工工时或机器台时等)的约束,并已知备选方案中各种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和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额(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的条件下,可按下式计算单位资源所能创造的贡献边际指标,并以此作为决策评价指标。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单位贡献边际/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是个正指标,根据它作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哪个方案的该项指标大,哪个方案为优。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比较简单,经常被应用于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互斥方案决策,如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运用

运用前提:相关成本全部为变动成本。具体运用中可分为以下两种:

1. 比较贡献边际总额

贡献边际分析表

方案项目A方案B方案
相关收入RARB
相关成本CACB
贡献边际TcmATcmB

若TcmA > TcmB,A方案优于B方案;若TcmA < TcmB,B方案优于A方案;若TcmA = TcmB,A方案与B方案相同。

2. 比较单位资源贡献边际

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单位贡献边际/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额。

案例分析

案例一:开发新产品的决策分析

某厂准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有甲乙两种产品可供选择,生产甲产品的最大产量为1000件,乙产品的最大产量为1500件。甲产品单位售价为6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乙产品单位售价为4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

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析:

甲产品边际贡献总额为:(60-40)×1000=20000(元)

乙产品边际贡献总额为:(40-25)×1500=22500(元)

因此该厂应开发生产乙产品。

案例二:是否接受特殊订货

某厂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为1万台,已接受订货8000台,单价为110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20万元,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850元。现有一客户要订购该产品2000台,单价为950元,该厂是否应接受这批特殊订货?

分析:如果只接受前面的8000台订货,销售收人为880万元,总的变动成本为680万元(850×8000),总成本为800万元(120+680),销售利润为80万元(880-800)。如果接受这批特殊订货,则销售收人为1070万元,销售收人增加190万元(950×2000),变动成本总额为850万元,增加170万元(850×2000),总成本为970万元(850+120),销售利润为100万元。利润总额增加20万元。

这是因为在生产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增加产量,一般只会增加产品的变动成本,这样便可以大大减少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虽然新的订货价格较低,但企业仍有利可图,所以应接受这批特殊订货。其决策的原则是:特殊订货的单位产品价格要大于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既边际贡献大于0。

直接用边际贡献进行计算:

新订货每台产品的边际贡献=950-850=100(元)

新订货总的边际贡献=100×2000=200000(元)

这20万元边际贡献,就是接受这批特殊订货为企业增加的利润额。

案例三:对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分析决策

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有时会有个别产品是亏损产品,对这种产品是否应该停产进行决策。

某厂生产三种产品,年终结算,共盈利8万元,其中甲产品盈利8万元,乙产品盈利2万元,丙产品亏损2万元。那么企业是否应停止乙产品的生产呢?

具体分析如下:

丙产品年销售收人为20万元,年变动成本为18万元,年固定成本为4万元。净亏损2万元。但我们看到,如果停止丙产品生产,其固定成本4万元因其是沉没成本,因此就要分摊到甲乙两产品中去,冲减利润4万元,使得全厂利润由原来的8万元降低到6万元(8+2-4),减少了2万元。由此可见,当其他产品不能增产,又不能安排生产其他别的有利产品来代替丙产品时,还是继续生产丙产品对企业有利。因为丙产品虽然是亏损产品,但它可以提供2万元的边际贡献(20-18),相应的提高了企业的利润总额。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保留亏损产品的决策域是其边际贡献大于0,这样企业仍然有利可图;当边际贡献等于0时,盈亏两平,利润为0;当边际贡献小于0时,已属于绝对亏损产品,就应该停止该产品的生产,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边际贡献不仅适用于对单项产品的生产进行分析、决策,同时也适用于对多种产品生产进行分析决策。因为很多企业都是同时生产多种产品,而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一般来说也是不相同的,在这样情况下,应用边际贡献分析决策方法,可以使企业更加合理地安排生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案例四:对多种产品生产进行分析决策

某企业生产五种产品,年固定成本总额为50万元,其它有关资料如下表:

五种产品单价及边际贡献计算表

产品名称

单价P(元)

单位变动成本Cv(元)

单位边际贡献P − Cv(元)

边际贡献率M=P-C_u/P(%)

A

600

540

60

10

B

500

250

250

50

C

500

400

100

20

D

400

220

180

45

E

200

140

60

30

边际贡献率表明每一单位产品能够获得利润的能力。因此,应当把边际贡献率大的产品优先安排生产,即按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的大小排列生产顺序,这样才会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该企业的生产顺序见下表:

产品按边际贡献率排序表

顺序

产品名称

边际贡献率(%)

1

B

50

2

D

45

3

E

30

4

C

20

5

A

10

假定该企业原来制定的生产销售计划和盈利情况见下表:

原生产销售计划销售收入及边际贡献计算表

产品名称

销售量Q(件)

单价P(元)

销售收入R=P×Q(万元)

边际贡献率m(%)

边际贡献R×m(万元)

A

1000

600

60

10

6

B

1000

500

50

50

25

C

1000

500

50

20

10

D

1000

400

40

45

18

E

1000

200

20

30

6

合计

5000

220

65

由上表可以得出如下数据:

利润总额=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65-50=15(万元)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15÷220=6.82%

五种产品的平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65÷220=29.55%

按照上述安排生产销售计划,不管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的大小,产销量都是1000件,很显然企业的利润会少。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按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大小顺序来安排产销量,这样就会使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当然也必须要考虑到未来市场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内部各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其它方面的约束。

现假设按照边际贡献率的大小顺序安排新的生产销售计划如下表所示:

新生产销售计划销售收入及边际贡献计算表

产品名称

销售量Q(件)

单价P(元)

销售收入R=P×Q(万元)

边际贡献率m(%)

边际贡献R×m(万元)

B

2000

500

100

50

50

D

2000

400

80

45

36

E

1000

200

20

30

6

C

500

500

25

20

5

A

500

600

30

10

3

合计

6000

255

100

由上表可以得到如下数据:

利润总额=边际贡献一固定成本总额=100-50=50(万元)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50÷255=19.6%

五种产品的平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额÷销售收入=100÷255=39.22%

新的生产销售计划与原来相比,利润增加了35万元(50-15),销售利润率和平均边际贡献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盈亏平衡点上所要求的销售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原计划盈亏平衡点上的销售收入为:(万元)

R=F/M=50/29.55%=169.2 (万元)

新计划盈亏平衡点上的销售收入为:(万元)

R=F/M=50/39.55%=27.5 (万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边际贡献分析方法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

相关产品: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