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矩阵结构
大多数企业并不采用一个纯粹的职能或事业部结构,而是某种结合了两者元素而成的结构形式。这其中,一种常见形式是将以产品分类的团队叠加到职能结构上,从而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另一种常见形式则是在事业部结构中,将生产、销售等核心职能部门集中化,以达到相应部门的规模经济。此类矩阵结构的目的就是综合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的优点以更好满足企业需求。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发现自己既需要职能部门的专业技能,又需要跨职能的横向协调,在这类情况下,组织通常就会采用矩阵结构。矩阵结构的特征是事业部门经理与职能部门经理在组织中拥有相同权力位阶(见图1)。在这一结构中,很多员工具有双重职责,例如,一名市场经理既要在事业部中负责一个具体项目,又要承担市场部的相关工作,此时,这名经理需要同时向项目经理和部门经理汇报工作。

图1:矩阵结构
这种矩阵式的双重汇报结构在某些特定环境中非常有效。首先,在环境压力同时来自职能与产品时,企业就应采取矩阵结构,以平衡这两种力量;其次,当企业内部交互关系繁多时,管理者也应考虑采用矩阵结构——此类企业中,部门之间具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也就需要横向与纵向的紧密联系。加最后,矩阵结构也适合于公司资源需要在事业部之间、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共享和最优化配置的情形。矩阵结构能够令资源在职能部门和事业部门间灵活调配,从而使企业具备足够的条件去适应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
矩阵结构的缺陷
矩阵结构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常常会让同时在职能部门和事业部门工作的管理人员遭遇困惑和产生低效率。在很多情况下,员工会同时受到来自双方部门的压力;而由于双重汇报关系的存在,他也很难区分哪一方工作更加重要,从而难以决定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出于这个原因,矩阵结构需要职能部门与事业部门间进行大量的协调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可能的冲突。而为了达到这种高度的协调性,矩阵结构又要求建立正式的沟通机制以及进行职能部门与事业部门之间高频率的会议。岗位与职责的明确化是决定矩阵结构成败的关键因素。虽然上述会议是协调部门活动所必需的,但它们也可能降低组织的运作效率。在矩阵结构中,管理者不能再依靠纵向的职权命令,而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实现跨部门沟通和资源分享的单位或机制以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