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识扩散
知识扩散是指知识通过市场及非市场渠道的传播,使知识从发源地向外进行空间传播、转移,或被其他地域通过合法手段从知识生产者传递到使用者的过程。
知识扩散是知识的时空传播,是该项知识在其他经济领域和更大的地域空间范围的应用推广。同时知识扩散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能降低成本,随着经验的增加,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会大大缩短。知识扩散促进知识生产,知识扩散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对知识的利用。传统的资源要素如能源、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具有稀缺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传统资源而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源要素。收益递增规律成为网络化经济时代的首要经济规律,即在提高资源效率方面投资越多,获得的边际收益越多。
知识扩散的重要性
在世界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知识、技术服务的扩散越来越迅速,规模越来越大。其根本原因是知识服务的扩散与共享有利于知识在整个社会中的运用效率,并有利于知识创新效率的提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高度重视高技术开发与应用,产品升级加快,技术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为了推迟出现知识与技术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最大限度实现知识产品的市场范围、延长寿命周期,向技术低梯度国家转移与扩散知识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式。另一方面,后进的发展中国家在意识到决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已经从低成本的价格优势,向技术、知识含量转化以后,在技术差距拉大的现实条件下,也自愿开放市场换取技术,以加快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目标。因此,对于一个国家尚且如此,对于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更应加速知识的扩散速度,一方面延长自身产品的寿命周期,另一方面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和立足社会的实力。
知识扩散对经济的效用
在世界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知识的国际间扩散越来越迅速,规模越来越大。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面临推迟出现知识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最大限度实现知识产品的市场范围、延长寿命周期的问题,向知识低梯度国家扩散知识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式。而后进的发展中国家在意识到决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已经从低成本的价格优势向知识含量转化以后,在知识水平差距拉大的现实条件下,也自愿开放市场、换取知识,争取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追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现象,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知识的大规模迅速扩散为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赶上了发达国家提供的巨大历史性机遇。通过认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知识扩散规律,进行科学规划,大幅度提升区域产业知识水平,培养知识生产能力。大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扩散使知识作为生产投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投入可以替代物质投入或使物质投入更加有效,从而达到节省物质资源、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知识投入使传统产业越来越知识化,并进一步高级化和软化。
大力发展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造成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主要因素。应大力开发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要使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使最优秀的人才有机会进行科技创新。并不断地将知识成果输送给社会。
提高对知识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知识扩散模型,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赶超的初级阶段,技术贸易以技术引进、转移和模仿为主。许多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思路主要还在技术引进上,在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只注意资产比例的控制力,对知识的控制力重视不够。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在知识扩散过程中应对有潜力的企业实行战略性保护。罗默在知识溢出模型中提出,政府可以向生产知识的厂商提供补贴,或者在对知识生产提供补贴的同时对其他生产课税,这种战略性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颇为重要。
知识扩散及其外在性在当今的经济增长中作用已勿庸置疑。我国的经济增长除了要不断地增加有效劳动和资本以外,还需积极地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
总之,无论是一国内部创造的知识、还是来自于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从经济学最简单的成本一收益分析的原理出发,强调知识在社会中的有效扩散、并合理地利用知识的外在性,这样可节约大量的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知识功效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其科学地对待和审慎地引进国外先进知识乃不失为一个明智的举措;但仅仅将视野停留在观望或单纯的引进上,而不积极地开发、利用现有的知识,合理地推广技术经验、最大化地发挥知识扩散及其外在性的作用,不但会造成经济资源的大量流失,同时也会导致知识引进的不完全局面。用知识扩散概念来看,没有充分扩散的知识被引进,事实上这种做法就没有彻底完成知识引进的所有过程,因而这种知识引进是不成功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而言,无论对于知识扩散源 还是对于知识吸收体,产业或厂商相互间的知识扩散的意义更是重大。因此,只要在知识产权许可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各种知识扩散及其外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