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知识产业化

什么是知识产业化

知识产业化是指知识通过生产、流通与转化、应用而不断形成产业的过程,它是个动态过程。可把它分解为三个环节:(1)知识的生产(即研究和创造新知识);(2)知识的流通与传播(主要指教育培训和开发人力资源),并转化为知识产品;(3)知识的大范围应用(普及知识用以解决问题),使知识产品形成群体,进规模生产,并通过市场向外扩散,逐步形成“知识型产业”。这就是知识产业化的过程。

实际上,知识产业化的过程,就是知识——知识产品——知识型产业——知识型产业群——知识经济的过程。如科研员有了一个新思维或新的构思,并把这个构思用计算机软件(光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光盘就是知识产品,由此产生了生产这种软件的企业,以这种企业为基础的产业就是知识型产业,若这种知识型产业达到一定的数量,其产出占GDP达到相当的比例(80% 以上),那么,我们可以说这种经挤就是知识经济。知识产业化的突出表现就是教育产业、信息产业、设计业、策划业、高技术等一系列知识型产业群的兴起。知识经济的根本着眼点就是知识的产业化。形成“知识型产业”,不形成产业而大讲发展知识经济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因为类积累的基础研究的丰硕成果及广阔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必须依附于产业,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投产出的“转化”关系,就是知识的产业化。

知识产业化与知识经济

张守一教授认为:“随着知识创新日益重要,建立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出现了知识的经济化趋势;同时,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制度、组织、管理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出现了经济的知识化趋势。这两种趋势的结合,就是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知识的经济化伴随着经济的知识化,即知识决定经济,经济对知识有反作用。这就是知识经济的内涵,也即知识经济的本质。现对其略作阐发。

一方面,知识经济化表现为知识型产业的出现,包括(1)知识物化:音乐磁带、激光唱片、演唱会等;(2)知识商品化:文化知识消费、购物、服务、旅游等;(3)知识产业化,出现了一系列知识型产业:教育、信息、科研、设计、创意、咨询、策划、旅游等产业。因此,知识经济化是指知识直接参与经济生产过程并日益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密集型产品日益增多、知识价值在产品价值构成中占重要地位、高技术产业日益发达等。知识经济化不仅指知识因素以越来越多的种类和越来越高的程度参与并融经济活动的过程,而且指这种参与融合的结果。另一方面,经济知识化表现为经济的知识含量日益提高,在“全要素生产率”中,知识的贡献率已超过50% ;以知识为主的产业日益壮大,包装、设计、装饰、促销、推广、宣传等依靠知识而得以创新、发展;酒文化、茶文化、食文化、国际文化、旅游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因此,经济的知识化是指经济过程及其结果的知识取向日盏增强、知识含量日益提高的趋势,是经济的知识含量达到相当高度的结果,导致知识化的商品产业群的大量出现。经济知识化水平一般可用知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衡量。经济的知识化(软化)有层次的概念,首先是产品的软化到产品群的软化,其次是产业的软化到产业群的软化;最后是经济的软化。随着知识经济化、经济知识化的不断发展、交叉生长,就出现了知识与经济一体化、复合化的趋势,形成知识经济一体化的结晶— — 知识型产业。

具体地讲,知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首先表现为知识经济化和经济知识化,也就是知识和经济的双向生长、交叉,导致知识的经济因子与经济的知识因子形成交叉关系。第二层次是指随着知识与经济的交叉发展,知识与经济形成了相互融合的复合关系,形成不分你我、不分彼此的统一体。第三层次是指随着二者复合关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知识与经济的同一关系即知识就是经济,经济就是知识。产生了一体化发展的结晶— — 知识产业化,因此说,知识产业化是知识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层次。

知识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一】对“新增长理论”的述评“新增长理论”包括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提出的罗默模型和卢卡斯模型,以及英国学者斯科特提出的斯科特模型。1983年至1986年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保罗·罗默以知识的经济外部性、边际收益递增和新知识产出递减三个基本要素,提出内生的技术变革的长期增长的竞争均衡模型:

Qi = f(Ki,K,Xi)

其中:Qi ——厂商的收益水平,f——一切厂商的连续微分生产函数,Ki——厂商生产某一种产品的专业化知识, 一切厂商可以使用的一般知识,Xi——厂商的物质资本和劳动追加生产要素的总和。他将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引增长模型,并认为知识的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他将知识分解为一般知识(K)和专业化知识(Ki),并指出它们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不同作用。一般知识的作用是增加规模经济效应,专业化知识的作用是可以增加生产要素的递增收益,这两种作用结合在一起便可使知识和人力资本本身产生递增收益,而且也使资本和劳动力等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因而罗默模型是一个规模收益递增模型。

罗默的经济增长模型将外部性引生产函数中。假设在一个特定的均衡状态下,均产出可无限地增长,甚至可持续地以一定比率单调增长。在不断增加的资本存量中,投资率与资本报酬率可不断增加而不是递减。知识积累导致技术变革,因而知识积累构成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动力。对知识(信息资源)的投资具有自然的外部效应,由于传播成本远远低于生产成本,知识不可能完全保密,但可以无限地以线性增长。消费品的生产是知识及其他投入品的函数,边际收益递增。但对科研等知识生产部门的投资,因新知识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新知识的产出递减,因而消费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太快。 “新增长理论”的第二个模型是卢卡斯提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它包括两个模型: 二时期模型”和 二商品模型”。二时期模型将形成人力资本的学习时问分为在校学习时问和边干边学的学习时问,它因此就可产生两种效应。在校学习的正规教育可形成“内在效应”,即高人力资本可获得劳动的边际收益递增。第二种效应是不脱离生产岗位,通过岗位训练的“边干边学”也可以形成人力资本,并可以通过与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产生收益递增的“外在效应”。

二商品模型使以上的描述更加清楚,它确切地说明了生产某一种商品所需的特殊的专业化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才是产出增长的决定因素。而人力资本上的差异是产生经济增长率差异和收入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卢卡斯的这个模型清楚地解释了国际资本“倒流”现象是因为知识和人力资本可以产生递增收益。具有高水平人力资本的发达国家可吸引较多的国际资本,得到较高的资本利润率,而人力资本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却得到较少的国际资本,这样就产生了国际资本的“倒流”现象。发展中国家应由此得到启发,只有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才能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斯科特模型是一个“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的模型。这个模型强调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但不是简单地重复古典的资本积累论,而是同时强调了经济增长中的知识和技术对劳动力质量和劳动效率的影响。奠定新经济增长理论基础的罗默和卢卡斯模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依赖于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经济外部性出现收益递增效应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理论。

强调知识对经济的作用,这并不新鲜。新增长理论的“新”在于把知识纳入到经济系统之中,对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动力机制、做出深刻的解释,这也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突出贡献。因此可以说,新增长理论是知识经济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知识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