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没有管理的管理

什么是没有管理的管理

没有管理的管理,并不等于是不要管理,而是管理的高级阶段,是把管理的强制性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好工作效果的目的。

没有管理的管理的实现

正确处理好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能够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达到“没有管理的管理”这种理想境界的。要达到上述目标,应该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组织目标问题。

一个组织应该具有完善的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体系。并且要把目标分解到人,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个明确的长期和短期的奋斗目标。这是树立职工信心,提高职工工作能动性的一个重要前提。信念对于一个人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员工没有明确的奋斗方向,缺乏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工作中只是被动的服从,消极地应付,也就无从谈及如何发挥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问题。

2、管理制度问题。

要一套完整的并且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严格、公正的组织落实措施。所谓没有管理的管理,并不等于是不要管理,而是管理的高级阶段,是把管理的强制性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好工作效果的目的。从无数企业失败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个有效的组织落实体系,使一些好的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得不到认真落实,严重地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削弱了企业的战斗力,降低了管理的效率。由此可见,有效的组织落实是增强和维护企业竞争力的保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引导职工把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利用人的社会责任感,统一组织和其成员的利益,使他们两者的目标趋于一致,也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一家煤矿企业,他们把职工家属的照片贴在墙上,让每一个下井的职工在下井之前都面对家属照片宣誓,宣誓之后再下井。这种做法唤起了职工的家庭责任感,这是每个人最割舍不下的情感,把这种情感融到每天的工作之中,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提高了工作的自觉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利用社会力量督促组织成员,提高其对组织的忠实度。

按照行为管理的思想,把员工看成是社会人,利用社会的力量促使员工自觉地工作。有一家大企业每次开运动会时,职工是按照以部门为单位就坐的,公司的核心成员依次走过不同的方阵,向职工表示慰问。在走过别的方阵时都是由公司的其他的高层管理者讲话,惟独走到家属方阵时,是他们的总裁亲自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向家属们对公司的支持表示感谢。这种做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但家属深受感动,就连本单位职工也感到非常的振奋。职工回到家里,也有一种荣誉感、欣慰感。职工家属也会对公司产生依恋的感情,无形之中给职工形成了一个激励环境,增强了职工献身工作的信念,为职工自觉工作奠定了基础。

5、尊重员工。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都具有相互回报的心理。因而,企业领导应该把员工看成是一种财富,是来帮助企业获取成功的人。尊重员工的结果是:获得员工的真情回报,激发起他们对组织的热爱之情。管理者要善于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把对员工的尊重之情传达给员工,从内心打动员工,以此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实度和工作的积极性。三国演义中有个经典案例。长坂坡赵云救主,杀个七进七出,当他把幼主阿斗交予刘备的时候,按常理刘备会怀抱幼子,报头痛哭,然后表彰赵云,给他加功晋爵,封金赏银。如果这样的话,赵云会为自己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感到欣慰。但是,并没有从内心打动赵云。高明的刘备,使出了征服赵云及所有部下的一招儿:抱起阿斗把他摔到了地上,“为了你险些折损我一员大将,要你有何用!”这一招非同小可,实在是厉害!任何一个血肉之躯,站在赵云的位置上,都会血往上涌、泪往下流。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刘备的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管理技巧,换来了赵云效忠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攻心为上”的效果。

6、适当的放权。

授权于组织成员是激发其工作热情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别人的尊重。适当放权是满足人们这种心理需求的一种途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个青年工人平时对工作不认真,当领导委任他为车间的安全员后,他觉得自己的尊严提高了,不但对安全员的工作认真负责,而且,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干得有声有色,不仅如此,甚至对自己和他人的着装问题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成为了企业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7、适当地给组织施加一些外在的压力。

无数的事例表明:一个组织在遇到外界的压力时,组织成员的凝聚力、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超乎寻常地高。例如,在有外来侵略时,阶级矛盾变成次要矛盾,全民一致对外,大家都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共同迎战共同的敌人,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8、必要的物质奖励。

物质奖励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起到强化精神激励的作用,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在企业中,如果只注重精神奖励,但在物质奖励方面却很吝啬,职工会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同样,如果只注重物质奖励,淡化精神奖励,职工会由于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而很难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