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档案管理学

档案管理学概述

档案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的学科,是档案学中最先建立、历史最长、发展成熟的一门分支学科。

档案学是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档案的形成、发展以及档案管理、利用的规律和方法。

档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或者说基本上属于社会科学,这是由档案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的。档案产生于社会实践,反映社会实践,又作用于社会实践。
档案工作是管理档案和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一项社会活动。档案工作者与档案利用者的关系,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档案馆是文化事业机构,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档案室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或企业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二者都是社会的子系统。

档案管理学的形成

19世纪以后,欧洲档案学体系开始形成,其研究内容主要是诸如档案馆的性质和作用、档案的整理分类和鉴定、档案的利用和公布等等,多属档案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技术。1898年荷兰档案学家 S.缪勒、J.A.斐斯、R.福罗英合著的《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被誉为档案学名著。几十年来多次出版的这类专著,如1945年К.Г.米加耶夫、1980年Ф.И.吉尔多赫等著《苏联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均以档案管理为基本内容。被《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档案学名著的美国T.R.谢伦伯格所著《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1956),也主要论述档案的性质和档案的管理。

中国档案管理学比较系统的研究,大抵始于20世纪30年代,首先萌芽于文书学研究之中,是档案学研究的先声。特别在当时行政效率运动和档案改革运动的基础上,涌现出一批论述档案管理的著作,如程长源的《县政府档案管理法》(1936)、何鲁成的《档案管理与整理》(1938)等,标志着以档案管理学科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档案学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系统地建立起档案管理学科,出版了陈兆祦主编的《档案管理学》(1962)、陈兆祦和宝荣主编的《档案管理学基础》(1988)等高等学校教材。 在台北,出版有张泽民的《档案管理学》(1976)、 张树三的《中文档案管理概要》(1977)等专著。

档案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学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三部分:

①档案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档案的起源,档案的属性和定义、档案的种类和特点、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国家档案全宗及其构成等。

②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主要是宏观地研究档案工作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档案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原则,档案馆网的设置,档案开放利用等方针政策。

③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近年来中国档案学发展的情况,由于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的建设已比较成熟,档案学基础理论也已单独发展成为一门分支学科(见档案学原理),档案管理学则集中于研究党政机关档案等普通档案和司法、教学、会计档案等专门档案管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其基本内容分为 7个方面:

①档案收集。主要研究档案馆(室)如何取得和积累档案,包括档案接收和征集的原则与制度,丰富馆藏的方法和要求。

②档案整理。主要研究如何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并组成有序的体系。

③档案价值鉴定。主要研究甄别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保管期限和销毁档案的原则与方法。

④档案保管。主要研究系统地控制档案实体,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方法。

⑤档案统计。主要研究运用反映档案现象特征的数字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状况及其规律性。

⑥档案编目与档案检索。主要研究如何全面地揭示馆(室)藏档案的内容与成分,存储档案信息和查寻档案文献,包括建立手工的和计算机的检索体系,各种档案目录、指南等工具书的编制。

⑦档案提供利用。主要研究如何为利用者提供档案资料,包括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方针与原则,提供档案利用的方式和方法。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