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条件定向法

什么是条件定向法

条件定向法是管理个人行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各种管理形式,创造一种能使工人提高生产积极性的条件或环境,激发他们向企业规定的方向发展。

条件定向法要求在集体中形成广泛的社会心理气氛,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集体期望,并形成社会心理协同性。社会心理协同性是使群体成为自我管理的集体的标志。群体一般分为一级生产群体和二级生产群体。一级生产群体,即班、组、工段、流水作业线、生产线、实验室和科室等,人数可以5—6人或50—100人不等。二级生产群体是指企业领导人。

条件定向法的步骤

应用条件定向法可分两个步骤:

1、分析情况。主要内容有:

1)分析群体成员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个性心理特点。

2)分析群体职能分工的性质、群体成员的动机、群体心理等。

3)分析群体中人际沟通所产生的心理因素。

4)通过对上述的分析,研究整个群体人际关系中的相互关系所产生的心理因素及其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2、制定措施。主要内容有:

1)创造条件,建立企业管理的科学体系,包括科学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同时采用问卷法对工人动机进行测定。

2)考察微观环境中群体活动规律的行为观察法。

3)测量群体中社会心理气氛的评定量表法。

4)对职业设计,工作任务设计,各种组织效率的评价法,以及实行弹性工作制,QC小组与QC活动,班组层次管理和人员功能测定等。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