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的表现形式概述
在技能和能力上的差异会对工作的完成方式以及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造成影响。技能和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培训以及经验所获取或得到提升,而且似乎与智力这一概念密切相关。智力可以定义为一个人吸取经验、获取知识、抽象思维以及适应情境变化等方面的能力。通常,智力也被称为智商(IQ),它描述的是一个人心智能力的总体水平,呈正态分布(或钟形曲线分布)。68%的人IQ处于85~115这一平均水 平。
IQ测试法最初是由阿尔弗雷德·比奈在20世纪初期设计发明的,目的是帮助那些需要进行特别指导或是教育的孩子。此后,这种方法也被用于为军队筛选各类专业预备役人员。目前最通用的IQ测试法是1939年由大卫·韦克斯勒所编制的,在随后的20年间,他对这一方法不断进行改善,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从那以后,这种 方法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分类测试。自IQ测试用于描述群体差异、决定教育资源配置和对员工的特别任务分配后,IQ是一种天赋特质的说法,就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而且似乎这类讨论从未停止。
那些反对参照IQ测试结果来作出决定的人们的主要观点是,这是某种针对那些处于社会阶层底层个体的偏见。他们认为,IQ测试对于那些可以接触到更多社会和经济资源的人更为有利,因为这些人可以因占有这类资源而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机会。这些人还认为,这类有时间限制的测试方法,不能反映出生活中的真实状态。如果想作出正确的决策,绝大多数人需要收集足够多的相关信息,仔细考虑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并对各种选择作出权衡考量。虽然在有些情境下或有些职位需要人们作出瞬问反应或决定(如航空管理员),但绝大多数的决策还是应该在深思熟虑后作出。IQ测试法实际上忽略了信息收集这一重要的过程,而这正是能够作出合理决策的重要思维方式。
那些支持使用IQ测试法来决定教育和就业资源配置的人则认为,这种方法相对较为公平,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基于好奇心的探索、不断的学习和对过往经验的总结得到分数的提高。还有一些支持者指出,个体的IQ测试结果与他们完成那些与智力相关的任务时的表现有很强的相关性。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几十年来,IQ测试法仍被认为是最能准确反映出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方法。
霍华德·加德纳、罗伯特-斯坦伯格和丹尼尔·戈尔曼等心理学家在过去的30年中一直在质疑把IQ作为最主要的智力测试指标,他们致力于推动大众能够接受更为多样的智力表现形式,如多元智能、创造力、情境智力以及情商等。本词条将主要讨论除IQ之外的这些与智力相关的表现形式,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建立对自己技能或能力的认知并加以改善对于实现自我认知是极为重要的。
多元智能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谁更“聪明”?很多人的答案会是爱因斯坦,因为人们认为他是个数学和科学领域的天才。有一些人则认为巴赫钾力水平更高,因为他在音乐方面的才华无与伦比。你对此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反映了你对于哪类技能或能力更能体现一个人“聪明”与否的倾向性态度——是数学及科学类还是音乐类。当我们用霍华德·加德纳的方法来衡量智力水平时,不得不说,没有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是高于其他人的。
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出版的《心智的框架》一书中对单一形式的智力提出了反对意见。在书中,他的观点是,IQ测试、标准化的打分方式以及基于此类结果对智力的分级都很难预测一个人将来是否会成功,因为这些方法都不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个人“聪明”的每一个方面。虽然在某些情况下,IQ测试的结果可能预示了某个人在学术研究领域将获得的成就,但在艺术、创造力或是其他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却不能作为参考,对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成就作出预判。因此,加德纳提出,主要有八种智力的表现形式与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相关:语言表达、数理分析、空间想象、运动知觉、音乐感知、人际交往、自我认知以及自然观察。
那些擅长语言表达的人,更愿意撰写报告而不是填写电子表单,而空间想象能力超群的人则更乐于使用图表或幻灯片等形式向受众表述自己的观点。无论你倾向哪种方式,在选择职业和工作职能时,都能将自己所擅长的某方面智力与其相匹配,这将对你在工作中的绩效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人同时具备多种智力,这不仅构成了他们的个性特征,还会影响人们在不同情境下作出应对方式的选择。
有关人脑功能的研究给了我们有关倾向性的更多启发。不同的个体,大脑对于信息处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些研究者认为,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性以及分析类思维。与此相对应,直觉、空间想象和抽象类思维则主要由右半脑来处理。”那些左半脑更为发达的人,倾向于以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方式处理信息;而右半脑更为发达的人则更喜欢用抽象的方式来处理,这类人更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性,在空间想象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些方面也更擅长。
这些所谓被打上代表左脑发达或者右脑发达标签的各类能力其实也只不过是“标签”而已。有关人类大脑活动的实证研究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左、右半脑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存在差异,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确实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擅长结构化、系统性或逻辑性思维。无论大脑活动是如何进行的,类似的倾向性可能也确实可以影响个体行为或专业能力,进而会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在相关领域获得更大的成功。
我们还可以通过理解上述概念,对前面案例中凯勒和布罗茨基各自所具备的智力类型和他们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作出一些猜想。凯勒的行为方式所展现出的是他似乎在人际交往智力方面更为优秀,而布罗茨基的行为则说明他更擅长推理。凯勒的行为方式与他在Konigsbrau公司所担任的总经理这一职位相符,但布罗茨基的行为方式却似乎与其职位要求应具备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些偏差。当然,他优秀的数理分析能力在某些方面的职责上还是胜任的,如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和系统实施等。
创造力
我们通常认为那些具有空间想象、运动知觉和音乐感知方面智力的人最富创造力;但实际上,在任何智力中,创造力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所有人身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创造力,也被称为发散性思维或水平思考,是指能够用新的方式把各类想法互相结合,进而产生具有创新性和可实用性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造力对如何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进行沟通都会有影响。
例如,数学家和科学家经常会给出针对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律师、政治家和心理学家则会花时间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给出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创造力才能的人,不仅仅基于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能力来思索新想法,还会在这个过程中,征求并参考他人的意见或利用其他资源。另外有些人,虽然自身创造力水平有限,却善于发现并激发他人在创造力方面的潜能。富于创造力的人具有以下四个共同特点:
- 在面对困境时的自信心和毅力。
- 愿意主动承担风险。
- 愿意学习新的经验并对此持开放性的心态。
- 对模糊概念的容忍度。
创造力是可以被评估的,主要依据以下三方面的指标:流畅度、灵活度和独创性。流畅度是指针对某类需求可以给出多种解决方案的能力。灵活度则是指能够根据问题给出不同解决方案的能力。例如,当面对一系列任务,而每个任务需要不同的策略时,能够根据每个任务的需求给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而独创性是指能够作出与以往不同且具有创新性的建议、想法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创造力对组织而言极为重要,因为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或调整战略方向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创造力绝不只是那些与艺术相关的特质,也不仅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恰恰相反,创造力是可以通过不断质疑和挑战那些解决问题的常规做法而被逐步培养的,如确定战略和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