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概述

一、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对经济现象丧失解释力之后兴起的。

(一)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标志:1937年科斯的论文—— 《企业的性质》发表。

(二)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原因:

1.放宽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系列假设,增强了解释力;

2.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凯恩斯理论破产、转型国家的需求)。

(三)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表现

1.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学者(以下人员均获诺贝尔奖)主要有:

斯蒂格利茨哈耶克”>斯蒂格利茨哈耶克(1974)

布坎南(1986)

科斯(1991)

诺思(1993)

维克里(1996)

斯蒂格利茨(2001)

2.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多数在从事制度经济方面的研究。

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

(一)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三个假定

1.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们往往在财富与非财富之间进行权衡,寻找均衡点,实现非财富价值不能总以牺牲个人财富为代价。)

非财富最大化行为:利他主义、意识形态、自愿负担等,非财富最大化往往具有集体主义行为偏好。

个人非财富最大化行为的四种动力:

爱、团结和其他利他主义思想,在家庭、小部族和朋友之类的小群体起作用;

受到胁迫和威胁;

预期为别人做事可以产生对自己有利的副效应;

心理上得到满足或至少良心不受责备。

2.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不能对稀缺的世界作出正确的反映)。

原因:

一方面,环境复杂,参与者众多,信息不完全,不确定性因素多,行业太多,分工太细。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够,信息太多和太少一样不理想。如到书店买书,考试划范围等,信息太多反而累人,关键是要有用的信息。

“信息悖论”:信息搜寻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因为在搜寻之前不可能知道信息价值。

信息不仅是不完全的,还是不对称的。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事前不对称,如买房、看电影等。二是事后不对称,如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的关系,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许多买卖关系等。又如:二手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网上销售、国有企业亏损等。

另一方面人对环境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无所不知。

3.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人的机会主义的二重性:

与冒险、寻找机遇、创新联系,对立面是保持现状;

把成本、费用转嫁给他人,损人利己。

(二)制度、规则与人

三、交易费用概念的一般化

(一)交易费用的含义

1.科斯之前的交易费用理论

(旧制度学派人物)康芒斯把“交易”和“生产”的概念相对应。按他的划分:“生产”活动是人对自然的活动,“交易”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二者共同构成人类的全部经济活动。

康芒斯将“交易”分为三种类型:

买卖的交易,即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市场);

管理的交易,即上下之间的交换关系(企业上下层之间的交换关系);

限额的交易,即主要指政府对个人的关系。买卖活动,经理对工人的管理,国家对居民的征税等。

2.科斯对交易费用的“发现”

企业的性质交易费用的思想是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他认为市场和企业是不同的交易机制,但该文没有直接提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由威廉姆森提出的。

按照科斯自己的叙述:“我觉察到利用价格机制是有费用的。必须去发现价格是什么。要进行谈判、起草合同、检查货物、作出安排解决争议等等。这些费用被称为交易费用。”

3.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的发展

他将交易费用分为两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费用,即为签订契约、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责任等所花费的费用;二是签订契约后,为解决契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条款到退出契约所花费的费用。

例如:餐卡比现金方便;手机维修的时间和精力;居民购物舍近求远;开书店要经过工商、税务、公安、文化局部门批准。股票买卖的佣金、印花税、过户费等。学生找工作的履历表费、电话、邮寄费、交通、住宿、面试的时间,精力等。

(二)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与交易费用的计量

1.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

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以及资产的专用性。若以上三因素不同时存在,交易费用就不会存在。

资产专用性:指资源在用于特定用途之后,很难再移作他用的性质。

从深层次看,交易费用的存在与人的本性有关。威廉姆森认为,人的本性直接影响了市场的效率。

要了解产品的性质、价格,防盗,防骗…

从商品属性看:假钞、假药、假手表、假文凭、假广告、假报表、假防伪标识、假验钞机…

从行为属性看:假唱、假球、假乞丐、假彩票、剽窃、舞弊、灌水的工程、空壳的“资产重组”、虚报的区域政绩…

2.交易费用的度量

(三)交易费用范式

所谓范式,就是指在某一学科内被人们所共同接受、使用并作为交流思想的共同工具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

1.交易费用范式的形成。

企业起源的原因?既然经济个体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生产合作,为什么还要存在企业?是什么决定了企业的规模?——为了解释这个问题,科斯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无疑已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2.影响交易种类和交易费用大小的有三个维度,即交易发生的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的专用性。(威廉姆森)一般来说,多次发生的交易较之一次发生的交易更需要经济组织来保障;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应变的连续性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而当资产专用程度加深时,出于追索契约保障的需要,纵身一体化才会出现,它更能体现出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

3.交易费用范式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即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费用替代较高的市场交易费用。企业的规模被决定于企业内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或等于其他企业的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的那一点上。

例如:浙江台州摩托车企业分包制、汽车企业轮胎分包与否、快餐店与家庭主妇的相互替代、农村生产队、国企像大工厂、房地产代理商或中介机构、婚姻介绍所、职业介绍所、保险中介等。

4.交易费用理论的不足(别人对科斯的批评)

交易费用理论的不足:科斯把节约交易费用看作是企业存在的唯一原因,完全忽视了企业组织在发挥协作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基本作用。

例如:有些生产单个人无法进行,既使是最简单的针、铅笔的生产。因此,企业的存在不是用交易费用理论完全可以解释的。

5.交易费用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科斯定理

(1)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若交易费用为零,无论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配置。

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科斯第三定理:产权制度的供给是人们进行交易、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2)科斯定理的案例举例

案例1:糖果制造商与邻里的医生噪音干扰的问题

案例2:啤酒生产商与邻里新鲜空气的问题

案例3:工厂冒烟和附近的居民的生活问题

案例4:美国无线电广播频率使用问题

(3)科斯定理的分析及结论

科斯对庇古的税收或补贴观点进行了批评,提倡允许合法防碍。分析:当A损害B时,到底是阻止A的行为来保护B,还是作出另外的选择?

正确的思考途径:是A是不是有权利损害B,或者B是不是有权利得到赔偿。

结论:只有得大于失的行为才是人们所追求的。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我们应该考虑总的效果,这就是我们(科斯)所提倡的方法的改变。

(4)交易成本不为零和产权界定的重要性

现实的世界是交易成本不为零的世界

产权制度的形成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

(5)权利束和产权的弱化(或所有权残缺)

权利束:对财产的权利有很多,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一系列的权利被称为权利束。

产权的弱化:如果政府对独占权进行一定的限制,我们习惯地把这些限制称为产权的弱化。

例如:政府规定产品价格上限,又如只被允许在2米的财产线内建栅栏,政府对建筑物高度的限制等。

四、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科斯,“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实际的人在由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约条件中活动。”

诺思,“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作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

他们的共同点:强调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单的讲,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统经济理论的三大柱石是:天赋要素、技术、偏好。

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

五、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

(一)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具有超凡解释力的原因:放宽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系列假设。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新制度经济学引入制度因素分析修正了新古典的缺陷,但其理论研究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新古典经济学。诺思说,新制度经济学保持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和竞争等理论,修正了理性的假设,引入的时间维。

(二)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共同点:都强调制度的重要性,都对新古典经济学忽略制度的非中性以及过分的形式化表示不满。

不同点:新制度经济学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以实际的人出发来研究人,强调研究人、制度和经济活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旧制度经济学尽管对古典经济理论不满意,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的制度分析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马克思分析了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间的关系,认为技术变迁决定制度(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诺思认为是制度变迁而不是技术变迁决定经济增长。

诺思对马克思评价很高,“马克思的分析力量在于强调了结构变迁和社会生产潜力与产权结构间的矛盾。”(新古典经济分析柜架遗漏的东西: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课程介绍

第一章导论

教学重点遇难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通过该章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类行的假定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为更加深入和具体地学习新制度经济学这门课程打下基础.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二、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新制度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

第二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一、科思的《企业的性质》一文的发表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二、交易费用概念的一般化

第三节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

一、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

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三个假定

第四节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一、制度组成的三因素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体系

复习思考题:

1.新制度经济学的硏究对象与传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说交易费用概念的一般化是新制度经济学得一大贡献?

3.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类行为的三个假定是什么?

4.新制度经济学四大体系是什么?

第二章制度的构成与制度的起源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制度构成和制度功能的基本原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地制度的含义和构成以及对制度功能的界定.

第一节制度的内涵和制度的构成

一、制度的内涵

二、制度的构成

第二节制度的起源与制度的功能

一、制度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二、制度的起源

三、制度功能的界定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制度的内涵?

2.制度是由什么构成的?

3.为什么说制度是一种希缺的资源?

4.怎样认识制度的起源?

第三章制度的需求与供给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该章的学习,要牢固掌握制度需求和供给的定义,影响制度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制度均衡与非均衡的理论,并学习用运这些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基本经济制度问题.

第一节制度需求

一、制度潜在的需求与现实的需求

二、影响制度需求的因素

第二节制度供给

一、制度潜在的供给与现实的供给

二、影响制度供给的因素

三、制度供给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三节制度均衡与制度非均衡

一、制度供求分析的框架

二、制度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四、制度非均衡及其类型

复习思考题:

1.制度需求和供给的含义与一般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影响制度需求和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3.制度均衡与非均衡的类型有哪些?

第四章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教学重点与难点:该章是上一章内容的深入,通过学习,要掌握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要掌握用运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理论分析中国改革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实践.

第一节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与路径依赖

一、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

二、制度变迁的轨迹与路径依赖

三、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模型

第二节制度变迁模型的比较

一、诱致性制度变迁

二、强制性制度变迁

三、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比较

第三节制度创新

一、影响制度创新的因素

二、制度创新的主体

三、制度创新的过程

复习思考题:

1.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含义是什么?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怎样理解制度变迁的轨迹和路径依赖

3.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各有什么特点?

4.制度创新的主体由谁承担,在实践中政府在制度变迁中扮演什么角色?

第五章制度、国家与政府行为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学习要掌握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国家政府的基本理论以及特色,了解市场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

一、国家的起源

二、国家模型

三、国家的目标及冲突

四、“诺思悖论”与国家两难与国家的两难

第二节市场失效与政府规制

一、外部性理论的渊源和演进

二、外部成本、外部收益与政府干预

三、搭便车问题与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决策机制

四、市场权力与政府规制

复习思考题:

1.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起源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的国家起源理论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诺斯悖论”与国家的两难?

3.什么是外部性理论,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如何有效地解决“搭便车”的行为?

5.怎样理解市场权力与政府规制

第六章制度与产权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论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基本支柱的产权理论。通过学习,要掌握传统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产权理论的论述以及产权在制度变迁中的功能.

第一节西方产权理论的发展及演变

一、古典经济学关于产权的思想及对产权在社会制度变迁中作用的解释

二、正统经济学对产权制度分析的忽略及其被批判

三、当代西方产权理论的新进展

第二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一、产权安排与产权界定的性质

二、“灯塔理论”与产权的主体行为

三、产权的功能

四、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

复习思考题:

1.正统经济学对产权制度的分析忽略了什么?为什么受到其他经济学派的批判?

2.当代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新进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3.科斯的“灯塔理论”阐述的是什么基本原理?

4.产权的功能以及产权在制度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七章制度与经济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把制度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学习,要了解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源泉之迷

二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

三中、意、曰之间的“三国演艺”与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因素

第二节新经济学史是制度与经济发展研究的新学科

一、新经济学史与历史真象

二、“圈地运动”与农业制度的变迁

三、李约瑟之迷

复习思考题:

1.经济增长的源泉之谜是什么?

2.如何理解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3.为什么说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是新经济学

4.什么是“李约瑟”之谜

第八章现代企业契约理论与企业制度安排

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一章主要阐述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契约理论和企业制度理论,说明了委托代理的性质.

第一节企业性质的比较

一、企业性质问题的提出

二、科斯理论与主流经济学的比较

三、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派理论的比较

第二节企业制度安排

一、企业是不同于市场的一种产权制度

二、市场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的主线

三、剩余索取权间接定价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的核心

第三节企业契约理论与委托—代理的性质

一、现代企业契约理论的提出

二、代理理论的结构解释

三、委托—代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现代企业制度与委托代理理论的必然联系

 五.实证代理理论

复习思考题:

1、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的区别表现在哪里?

2、为什么说企业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的产权制度?

3、什么是委托代理制度,它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联系是什么?

第九章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阐述了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产和发展,通过学习,了解在中国改革发展过程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进程和作用.

第一节中国的新制度经济学

第二节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制度创新

第二节中国的改革发展与制度变迁

复习思考题:

1.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特点是什么?

第十章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分析解决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一:

“中间扩散”的制度变迁方式与地方政府的创新行为

____江苏昆山自费经济技术开发区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二:

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

____温州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三:

中国药业政府管制制度形成障碍的分析

案例分析四:

竞争规则是如何形成的?

____联通进入电信业后的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五:

中国农地集体所有制的结构与变迁

____来自于村庄的经验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