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行政方法
教育行政方法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处理教育事务的方式和手段。它不仅受到社会政治体制、经济运行机制的影响,而且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还与科学技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进步相联系。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教育行政的方法也有所区别。自人类教育史上教育行政产生以来,其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大体上有:教育行政的政治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学术手段、信息服务手段等。
教育行政方法的内容
教育行政的行政行为与教育行政的主要方法,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在于:教育行政的行政行为需要借助各种有效方式和手段表现出来,因此,各种方法和手段只要具有行政行为的本质特征,即直接或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它们就具有行政性。而教育行政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其中一些只能为行政行为所采用,另一些既可以为行政行为服务,又可以为准行政行为和非行政行为服务。
教育行政行为中的行政手段,它的关键是具有行使国家权力处理教育事务的特点,它表明教育行政机关作为行为主体是使用如政权等专政工具和强制力量,通过行政措施来处理教育事务。
教育行政方法的科学化
教育行政方法随着教育行政职能的发展而发展,其发展的总趋势就是逐步实现科学化。所谓科学化.简言之,就是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教育行政工作中,经过精心研究,采用最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行政方法的科学化。
教育行政方法科学化的标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方面,从方法本身来考察,科学化应条理化、简明化、知识化、技术化。所滑条理化,即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序。所谓简明化,即方法应简单明确,力戒繁琐,该怎么力、就怎么办,能一道手续办完的决不用两道手续。所谓知识化,即方法要建立在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唯物辩汪法办事,不是凭老经验,更不是凭主观臆想。所谓技术化,即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包括计算机等各种先进仪器和设备,以提高效率,达到准确、及时的要求。另一方面,从执行方法的结果考察,科学化直达到如下结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力性、创造性;有最大效能,即高效率的高质量,或者是相同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最多,或者是完成相同的任务用时最少;耗费最少,即以最少的人、财、物的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育行政方法的类型
(一)组织调度的方法
组织调度的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直接指挥下属的部门、单位进行工作的方法。
1.组织调度方法的特点
组织调度的方法在教育行政过程中有如下特点:第一,权威性,由于这种方法是建立在权力和责任基础上的上级对下级下达任务、命令和要求的方法,因此,这种方法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第二,强制性。组织调度的方法是采取行政措施,利用行政手段,因此,必须带有强制性。当然,这种方法的强制性与法治方法的强制性不同,法治的强制性是通过国家机器和司法机关执行的,它只允许人们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而组织凋度方法的强制性是要求人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纪律上服从统一的意志,主要是原则上的统一,允许方法上的灵活。法治方法的强制性对任何人都是一致的,而组织调度方法一般只对特定的对象有效。第三,具体性.组织调度的方法不同于法治的方法、宣传教育的方法,法治方法具有概括性,宣传教育方法具有抽象性,而组织调度方法则具有具体性,从行政指令发布的对象到行政指令的内容都是具体的。第四,垂直性组织调度的方法通过行政系统、行政层次来管理.主要是“条条”管理,它一般是纵向商接传达执行的,是垂直性传递。
2.组织调度方法的运用
组织调度方法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优越性,这种方法的运用可有力地保证整体意志的统一和行动的统一,有利于发挥教育行政的职能,并能较好地处理特殊问题和行政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组织调度的方法是教育行政管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执行教育任务、完成行政使命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但是,组织凋度的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在教育行政活动中,如果单纯运用这种方法,只注重权威和服从,忽视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就会脱离实际,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如果过于强调权力集中,不注意授权,就不利于调动下级和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因此,在教育行政过程中,要正确运用组织调度的方法,就必须建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正确关系:对于领导者和上级而言,要经常体察下情,及时与下级沟通;而对于被领导者和下级而言,应有一种积极与领导和上级合作的态度。不仅如此,正确运用组织调度的方法,还要注意建立和健全各项教育行政活动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组织领导的渠道畅通,并明确各级组织机构的权力和责任,制定各级机构工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各种行政工作的工作制度。
(二)法治的方法
法治的方法是指国家运用教育法令、决定、命令、指示、规章,对教育活动予以强有力的指导、调节和影响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保证教育行政的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我国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足够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或解决得很不力的情况。其中很多问题就是与我国教育法律不健全,没有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有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大量的教育行政法规和教育规章也大都为“暂行”、“试行”、“草案”一类.作为全局性的处理教育与其他社会部门之间关系的教育法律法规却很少。在教育行政活动中,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思想政治工作来进行,政府对学校包揽过多、统得过死,学校缺乏应有的自主权,权力高度集中.影响了地方和各方面的积极性,80年代以后,我国加快了教育立法的步伐,相继颁布了数部教育方面的法律。还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行政法规和教育规章,及时端正教育工作方向,调整教育行政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关系,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为适应我国政治和各方面改革的需要,我们要更好地运用这一武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运用法治的方法进行教育行政工作,首先必须加强教育立法工作,健全教育法规。国家权力机关不仅要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更多的教育法律,国家行政机关还要及时制定教育行政法规和教育规章?教育行政部门要遵照法律法规办事,保证法律法规的实施。要加强教育法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制观念,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好习惯。还要加强执法的监督工作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三)经济的方法
经济的方法是从经济的角度或方面指导、调节和影响教育活动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制定合理的教育经费政策来促进教育的发展
办教育需要经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重视运用经济的方法来发展本国教育。它们或增加教育投资,或制定合理的工资政策及奖励制度,这些措施,在促使其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运用经济的方法来发展教育,并已初步获得了一些成效。为了更好地运用经济的方法来发展教育,要认真总结这几年的经验,制定更合理的教育经费政策,以便更快地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运用经济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较充足的教育经费办教育,要从经济上提高教师的待遇。谈到增加教育经费和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国家没有钱,似乎只要有了钱,教育经费就会增加,教师的待遇就会提高;在目前国家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办教育的经费和教师的待遇就不能提高。其实不然,钱和政策相比,关键是政策,有了好的政策,自然会弄到钱,教育战线这个“清水衙门”也会富起来。关于教育经费政策,目前至少有两点可以考虑,一是在有关的教育法规中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国家有关部门必须按规定的比例拨款,否则就是违法。如果做到以法律来保证教育经费的拨款,就不会出现教育经费预算中的随意性。二是在目前国家总的财政状况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即使规定一定的比例,也难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可以允许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搞创收,允许教师主要是大学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搞第二职业,允许教师在利国利民的前提下去获得自己合法的物质利益。
(四)激励的方法
激励的方法是指在教育行政活动中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和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激发、调动教育人员积极性的方法。
人的积极性是指人在自觉能动心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它体现在人认识的活跃程度、情感兴奋水平和意志努力程度及人的一言一行上。人的积极性的本质特点就是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调动了教育人员的积极性,就能使他们对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教育事业有一种炽热的情感,从而自觉地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只要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育的各项工作就能得到更好的开展,教育质量就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