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效能监察经济成果
效能监察经济成果是指通过效能监察工作所获得的以经济指标衡量的效果。狭义的效能监察经济成果计算范围仅为效能监察项目运作期间的经济取得,广义的效能监察经济成果包括监察项目的措施效力、管理效力存续期间的可获得经济价值取得。
效能监察经济结构的分类
效能监察经济成果是效能监察三效(经济效益、管理效力和特定效果)中经济效益的成果体现,通常分为“增加经济效益”、“挽回经济损失”、“避免经济损失”三类指标,“节约资金”在一些机构和企业也被列为指标。
增加经济效益
定义:增加经济效益是综合性指标,主体范围较大,通常是扣除所有成本因素并修正客观条件后较历史值增加的净利润。一般以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体现——部门或局部经济效益往往会有一些政策性、人为调节收益的嫌疑,不便理清关系。
计算:增加经济效益=项目涉及总收益-所有成本投入(含监察措施投入)-历史值+客观条件修正。
难点:涉及收益的范围和数值确认;成本计算范围和数值确认;历史值与现值的统计口径一致性确认;客观条件修正(包括市场价格浮动的修正)。
技巧:设置历史值与现值的统一统计口径、范围、价格;使用相对数表达(缺点:没有绝对数那般容易让人流鼻血);合理摊销监察措施投入。
挽回经济损失
定义:挽回经济损失是特定范畴指标,特指已经因过失失去、通过一定手段收回的经济价值。挽回经济损失应有对应的惩戒和整改予以证明与监察工作的因果关系。
计算:挽回经济损失=收回的经济价值累加-监察措施付出值。
难点:证明过失的存在、挽回经济价值与监察措施的关系,须惩防配套。
技巧:采用对过失处置结束后的审计结论。
避免经济损失
定义:避免经济损失是特定范畴指标,特指存在装备、材料、方法或规则缺陷,以及社会、自然等其他本不可避免的因素预期可能的损失,通过纠正弥补后,使之不发生或少发生折算成的经济价值。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善意的和主观恶意但未能行为的。
计算:避免经济损失=预期付出值-实际付出值(含长期付出和须摊销的当期投入措施成本)。
难点:确认预期损失值与因素、监察措施的有效性;措施成本中,一次性投入的摊销和长期投入的划分和计算;统计口径、方法的确认。
技巧:建议撇开没有变化的固定投入,如没有发生变化的固定资产折旧、人工费等,仅可变成本相比较的相对数辅助说明更能突出挽回经济损失的效果;采用同价计算。
节约资金
定义:节约资金是指相同客观条件下,通过主观努力获得同等功能、实物或价值,资金投入较参照对象少付出。节约资金包含避免经济损失中少付出资金、不购买标的可舍弃附加物等少付出的资金。节约资金的实际价值还应合理扣除减少资金投入后可能的功能、实物和价值风险。
计算:节约资金=参照对象投入资金-实际投入资金-功能、实物和价值风险+客观条件修正值。
难点:证明客观条件一致或客观条件修正(包括市场价格浮动的修正);减少资金投入后的功能、实物和价值风险计算。
技巧:大凡节约资金的监察措施都能用前述三个指标更简单明了地说明,将节约资金放入辐射效果里,锦上添花而又避免难点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