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的概述

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有关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是指一种或一系列具有一定强制性要求或指导性功能,内容含有细节性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方案的文件,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或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要求或市场进人的要求。技术标准的实质就是对一个或几个生产技术设立的必须符合要求的条件以及能达到此标准的实施技术。它包涵有两层含义:

(1)对技术要达到的水平划了一道线,只要不达到此线的就是不合格的生产技术;

(2)技术标准中的技术是完备的,如果达不到包含有一定量技术解决方案的这一类标准。现实中,我们对于标准的全球技术许可战略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有许多人认为许可本身仅仅就是标准的许可,也有人认为只要建立标准就可以坐享技术许可的成果。殊不知现代技术标准的全球技术许可战略是一个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管理的问题,这个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规划工作,在建立标准之前就先行介入了。现代技术标准的全球技术许可战略是沿用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这一思路。

这一思路贯穿于全球技术许可战略的始终,同时,这一思路又是以一场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来实施的。因为从建立标准的初期,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工作就要介入,首先的工作是申请专利,因为专利技术是技术标准实施许可战略的基础,而技术标准的公布,往往又会造成资料公开,使得一些技术不再符合专利法上“新颖性”的有关规定,从而丧失获得专利的可能,这就使标准的对外许可能力大打折扣。其次是在技术标准化阶段将这些专利技术容入到标准中,在建标准的同时就要构建此标准体系的技术许可框架。最后才是标准建立后实施全球技术许可。在每一个阶段,根据标准的不同,又会有不同的操作,因此又体现出许多种知识产权战略。

技术标准的分类

技术标准可以划分为法定标准和事实标准。

法定标准是指政府标准化组织或政府授权的标准化组织设置的标准。事实标准是单个企业或者具有垄断地位的少数企业共同设置的标准。

事实标准又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某个企业依据其市场优势形成的统一或单一的产品标准,最典型的是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的结合,被美国学者称之为“WinTel事实标准”。类似的还有历史上的JVC公司的VHS家用录像机和
SONY公司的Betamax家用录像机标准。

另一类是由若干企业联合制定的标准,如DVD 机标准。作为法定标准,一般强调的是公开性、通用性、一致性、系统性。早期的标准化组织尽可能的避免将知识产权引入标准,尽量采用那些不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使其标准出台后便于推广。对于无法避免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技术),则要求权利人公开做出承诺,放弃其权利或者至少做出合理许可他人实施的保证,否则不予考虑纳入相关标准之中。但是作为事实标准却与法定标准不相同。在事实标准中往往包含或涉及到许多知识产权,特别是事实标准制定者自有的知识产权,实施这些标准很难避开这些知识产权的制约。

面对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带来的现实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增加开发、创新的投入,力求占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将其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如大唐电信那样代表我国提出TD—SCDMA 标准.被国际电联(ITU)接纳并成为世界三大主流3G 标准之一。标准制定的前提是技术实力。没有强大的开发实力和技术创新实力,是难以参与标准的制定的。高新技术的复杂和风险,使得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很难开发、占有涉及到一项标准的所有核心技术。制定自己标准的根本目的,不是一定要垄断一项标准,而是要争取在一项标准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种参与权是依靠在标准中所拥有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技术来体现的。将一个企业制定的标准形成事实上的行业标准,本身难度就是相当大的。更不要说形成国际标准。这对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而言是难于实现的。在这里提出这一问题,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各界树立起一种意识,那就是重视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意识。在一个企业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时,应该有这种意识,在一个行业制定自己的行业标准时,也应该有这种意识。在一个国家制定自己的国家标准时.更应该有这种意识。

技术标准的作用

(1)标准框架的科学性

不同的企业由于其产品种类不同、企业性质不同、技术水平不同、销售渠道不同和所属环境不同,其企业技术标准的框架和内容也会不同,而技术标准的框架结构无疑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首要体现。技术标准结构的确立不是简单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的简单罗列,更不是对相关规定的照抄照搬,而是依据企业生产实际对企业生产过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描述,是对完成产品各项先进性能的技术性总结。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技术标准框架应为今后技术的发展留有余地,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保证其各要素之问的相关性、环境条件的统一性、结构的有序性、形态的整体性、内涵的功能性、实施的可控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发挥技术标准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纲领性作用,不致于使先进的技术因杂乱的结构而黯然失色。

(2)标准内容的先进性

技术标准内容的先进性是指标准所规定的技术指标水平高于现行企业实际水平,并成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实施先进的技术标准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确保企业技术标准水平具有先进性的关键,是企业在制定标准时必须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的原则,将主要技术指标定位在经过企业较大努力后能够达到的水平上,使企业按该标准生产出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的客观需求。

应当注意的是,必须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追求标准的先进性。在确定技术指标时,应当与标准可行性和合理性相统一,否则,一个因要求太高而在企业生产工艺中无法实施的标准只能是一纸空文,失去了其对企业实际生产中应有的指导性。

(3)标准对用户潜在需求的预知性

虽说我国已经步人市场经济大门多年了,但因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忽视用户利益的现象。市场经济下,企业若要真正做到其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企业技术标准必须要保证不仅仅能满足用户目前对产品的实际要求,还要考虑到用户潜在的和未来可能的需求。要预知用户隐含的和潜在的需求,在产品开发初期,应详细了解产品销售区域的各项自然条件、用户购买能力和使用要求,准确理解用户对产品明确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市场潜在的期望考虑用户之未考虑,并将其列入相应的技术标准草案中。在产品设计阶段,将考虑到的用户需求通过各种设计要素落实到产品中去。确定技术标准时,广泛征求用户意见,力争让尽可能多的用户对自己的产品满意。只有对用户需求进行准确预测和判断,考虑到用户需求可能在未来时期内的变化,才能确保技术标准的适用性。

(4)标准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标准是企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技术标准来体现。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对市场需求的不断追踪和分析,制定出适应市场变化并可以促使企业生产出更加物美价廉产品的标准,完成技术标准从以往的生产型向如今的市场型转换,使企业能稳定地占领市场,不致因市场的变化而引起产品质量波动,失去顾客的信誉而丢掉市场,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所以,认真研究市场经济规律,自主地而不是依附于人地制定标准,将市场因素融人企业技术标准中,能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使标准档次再上新台阶,增强产品自身的竞争力。

(5)标准持续改进的灵活性技术标准一经确定和发布实施,将会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引入和完善后,标准所涉及的内容必然将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的技术标准必须有针对技术更新的灵活性,能够及时修订和不断完善标准内容,使企业产品始终站在先进技术的行列中,不因技术的快速更新丢掉应有的市场份额。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技术标准应当始终处于“适宜一不适宜一适宜” 的良性的动态循环中,争取每一次改进都是一次质量和技术的提高,促使企业向更高的技术目标迈进。

技术标准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世界范围内的技术标准竞争越来越激烈,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因此,一个时期以来,发达国家政府都争先恐后的加大力度进行标准化战略研究,试图在技术标准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目前,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就有lO万多个,德国的工业标准约有1.5万种,日本则有8200多个工业标准和4OO多个农产品标准。

(1)技术标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活动,已经从过去主要解决产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换问题,正在更多地变成一个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壁垒,即所谓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受贸易技术壁垒限制的案例,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5倍。

(2)技术标准与专利技术越来越密不可分。在传统产业里,技术更迭缓慢,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的互换和通用性,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分离。而今天,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经济效益更多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逐渐成为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体现形式。在国外出现一种新的理念: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3)技术标准越来越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传统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是先有产品后有标准。在知识经济时代,往往是标准先行,这在高技术产业领域表现犹为明显。例如,在互联网应用前就先有了IP协议。在高清晰度彩色电视和第三代移动通信尚未商业化前,有关标准之战已如火如荼。关于高新技术标准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未来产品、未来市场和国家经济利益的竞争。正因为如此,技术标准不仅在产品领域受到青睐,而且已经成为抢占服务产业制高点的有力手段之一。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国际标准之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所谓事实标准。例如,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虽然没有成为国际标准,但事实上得到世界公认,并且“赢者通吃”。事实标准的出现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新特点。

发展技术标准的意义

技术标准研究和管理专家普遍认为,技术标准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技术标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研发的成果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化为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标准的实施和运用,也即标准化来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在技术标准实施以及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市场的信息和反馈又可以反作用于技术标准的修订改进和科技研发活动,从而促进技术标准和科技发展。

技术标准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一国研发活动和科技进步的有机组成部分,前者既是后者的成果,又是后者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首先,技术标准的出现和发展以科技进步为前提。无论何种产业,只有当技术进步令规模化成为可能时,技术标准才有可能作为实施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必要工具出现;相应地,技术标准的制定也必须以科技研发及其相关科技成果为基础,其制定、修改不能脱离对应的科技水平,否则,其适用性、有效性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消失。

其次,技术标准及标准化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互相促进。技术标准的出现是应科技发展到规模化大生产后的经济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它一旦出现反过来又可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效率,使它们能够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研发活动,继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推广使更高水平的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得到支持;微观经济主体的竞争、合作交互作用令技术标准和科技研发活动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互相促进,从而在宏观层面上显示出标准发展水平与科技进步水平的互动发展。

再次,技术标准发展水平与科技进步成果转化水平,即经济活动的技术密集程度保持一致,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经济体中技术标准和科技研发关系更加密切以致两者成为有机的整体。从产业乃至从整体国民经济来看,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还是技
术密集型产业或经济体,只要它处于工业化起步后的经济体中,技术标准都会在制造业中率先被制定、推广、修订,并由此波及各种产业;当产业结构升级到第二产业居社会经济主导位置之后,技术标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位置和科技研发一同上升,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推动因素。此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技术标准及标准化与科技研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上升,两者之间的关联也日益密切,在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或经济体中,技术标准是科技研发的出发点之一,其制修订也是科技研发的重要成果。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