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归因训练

什么是归因训练

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归因训练的基本思想是,个体在对自己行为的因果知觉中,存在各种归因偏差,通过归因训练,个体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从而消除归因偏差,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期望,是增强成就动机、矫正自卑心理、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归因训练的途径

根据福斯特林的观点,归因训练可分为两条途径进行。

1、错误归因训练

错误归因训练的理论基础是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二因素论。他们认为,个体在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相互作用下经历着特定的情绪体验,生理唤醒处于积极状态时能够增强愉快的情感,生理唤醒处于消极状态时能够增强愤怒的情感。这一设想应用于临床工作,通过干预不同生理唤醒状态下的认知解释,引起期望的归因,从而改变患者的消极情绪,达到治疗的目的。

2、再归因训练

再归因训练以韦纳、舍里格曼和班杜拉的理论观点为指导。具体的训练方法很多,有三种常用的模式:

1)团体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以韦纳的成就归因模型为代表,归因训练是以团体讨论的方式进行的,即在心理学专家或受过一定训练的教师指导下,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分析行为的原因,最终作了正确的归因。

2)强化矫正模式

强化矫正模式主要是基于塞里格曼有关习得性无助的研究,运用学习和强化原理,在归因训练时,对于个体作出的积极归因及时给予强化,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3)观察学习法

社会学习论创始人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个体根据以往成败的经验,确认自己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能力。如果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更能强化自我效能;反之,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外在的因素,则不会强化自我效能。

训练中可以选择与受训者个体具有相似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等)的榜样,让受训者观察榜样在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时如何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受训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