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同样重要。就像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邓恩(John Donne)用那个时代的语言描写的那样:
没有人是孤岛,没有人能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那便是一块土地,那便是一方海角,
不论是你的,还是朋友的,
一旦被海水冲走,欧洲就要变小。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减少,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与生灵共老。
丧钟在为谁敲,我本茫然不晓,
不为幽明永隔,它正为你哀悼。
在《不同的鼓声》 (The Different Drum)中,精神病学家斯科特·派克(Scott Peck)写道:“事实上,我们所有的人互相依赖。遍及各个时代,所有宗教的伟大领袖都教导我们,成长的历程是从爱自己开始,通向融人博爱的状态。”有效领导者充分理解了这一思想,在一个基础层面上与同事、下属沟通感受,关心别人的福利,有效地与他们联系在一起。
心理学家威廉·梅宁格(William Menninger)解释了职场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人类在工作世界中获得满足的唯一希望就是与同事们融洽相处、共同
前进——努力理解他们。做到了这一点,就可能促成他们的共同福利——
别人的和他自己的。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就会令自己和社会失望。
第一个证明工作中人际关系重要性的实践证据来自西部电气公司霍桑工厂的研究。这项研究的初始目标是发现工作条件——声音、光线等——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最后的结果却证明了人际关系特别是认可和支持的重要作用。
霍桑实验是在这样一段美国历史之后进行的——以大规模工业化、剥削工人、运用科学管理提高员工效率为显著特征。就像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Modern Times)中表现的那样,在对产量和利润的追逐中,工人被剥夺了人性。
霍桑实验中的发现一般归纳如下:
- 生产率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因为工作环境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环境;
- 支持型的领导风格和对员工的关心程度对生产率有积极的影响;
- 工人们倾向于自己设定能够接受的行为和产量的标准或规范。
随着霍桑实验结果的发表,工业社会被这样的事实唤醒——工人不能被当成机器看待,工作中的人性化对个人和企业都有好处。参与型工作团体、启迪型领导实践,以及有意义的工作设计,被视为防止工人离职的重要方法,一场人际关系运动开始扎根。
人际关系在今天的工作中日益重要,有三个原因:
- 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服务业,而服务业的成功取决于顾客满意度。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在《管理的解放》(Liberation Management)中指出:“所有的商业决策都最终依靠对话和关系;所有的交易最终都是人与人的交易。”
- 为了构建出众的工作团队,人们需要更强的人际关系能力和技巧。1980年,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报道,当时日本公司的生产率比美国公司高很多,主要原因是齐心协力的工作关系。
- 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在他的随笔《构建共同体》 (Building Community)中指出,现代员工队伍由各种各样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的人组成,因而困难和挑战就是和各种各样的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失败的普遍原因是糟糕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