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备件储备定额
备件储备定额是指以满足设备维修需要,保证生产和不积压备件资金,缩短储备周期为原则而确定备件储备量的定额。
备件储备定额的内容
编制备件储备定额的原则是:既要保证设备完好,备件储备合理,又要防止积压,尽可能节约资金。储备定额一般包括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性储备定额三个部分。
①经常储备金额。经常储备定额是指在前后两批备件进厂的供应间隔期内,保证生产进行所必须的储备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经常储备定额=(进件间隔天数+备件准备天数)×日平均需要量
公式中的进件间隔天数是指前后两批备件进厂时间的间隔天数;备件准备天数是指某些备件在使用前需要经过的准备时间。
②保险储备金额。保险储备定额是指为了预防在备件供应中可能发生的误期到货等不正常情况,保证生产建设继续进行所必需的储备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保险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天数×日平均需要量
公式中的保险储备天数一般是按上年实际到货平均误期天数决定的。
③季节储备金额。季节性储备定额是指某种备件的供应具有季节性影响所必需的储备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季节性储备定额=季节性储备天数×日平均需要量
备件储备定额的分类
①按照储备单位分为:以实物表示的备件储备数量定额;以货币表示的备件储备资金定额;以时间概念表示韵备件储备或周转天数定额。这三种定额是相互关联的,可以分射计算,进行综合考虑和应用,并进行相关分析。
②按储备定额的综合程度可分为:单件储备定额、分类储备定额和综合储备定额。
③按物资储备的不伺作用可分为: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储备定额。
备件储备定额的计算
①计算式
式中Q——储备量;
K——系数,应根据企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水平、备件制造能力及制造水平、地区供应及协作条件等确定,条件好的数值较小,反之亦然,取值范围一般为1.1~1.4;
E——备件拥有量,指本企业所有生产设备上所装同一种备件的数量。其中自制备件
的拥有量=单台设备装有的相同自制备件数×同型设备台数,外购备件的拥有量=设备备件卡或说明书等资料中统计的单台数字×同型设备台数;
Z——供应周期,对于自制备件是指从提出申请到成品入库所需的时间,对于外购备件则是指从提出申请至货入库所需的时间;
C——同种单个备件从开始使用到不能使用为止的平均寿命时间,以月计算。
②自制备件最大、最小储备量和订货点的确定。
最小(低)储备量为备件的最低储备限额,即备件供应周期内的备件储备量,用Qmin表示:Qmin = KMZ
最大(高)储备量为备件的最低储备限额,它要求考虑最经济的加工循环期,经济合理地组织生产批量,用Qmax表示:Qmax = KMG
订货点是指库存备件使用到需要补充订货时的储备量,用Q订表示:Q订=Qmin + MZ
式中M——按月计算的备件消耗量;
Z——按月计算的备件供应周期;
G——按月计算的最经济的加工循环期。
最经济的加工循环期即为从第一次生产某种备件到第二次生产同一种备件最经济的时间。
③外购备件储备定额的确定。外购件储备定额的计算公式:
Q=KMZ
式中Q——外购备件的合理储备定额;
M——外购备件的月平均消耗量;
Z——供应周期(一年订货一次为12;半年一次为6;一季一次为3;进口备件为24);
K——系数(一般取1.1~1.4)。
备件储备定额的确定
1. 确定备件储备定额的依据
经常储备哪些备件取决于备件本身的周期寿命,而确定物资储备多少,即储备定额取决于备件的消耗量、本企业的维修能力和物资供应周期。确定备件储备量定额时,应以满足设备维修需要、保证生产和不积压备件资金、缩短储备周期为原则。因此备件平均使用寿命(C)、供应周期(Z)及备件拥有量(E),是确定备件储备定额的主要依据,表现物资储备定额的公式为:
物资储备定额(D)=系数(K)×备件消耗量(M)×供应周期(Z)
备件消耗量(M)——指在一定时间内同种备件的实际消耗件数,可用一个大修周期的实际平均消耗量来代替理论上的消耗量;
供应周期(Z)——对自制备件是指从提出申请到成品。入库所需的时间;对外购备件则是指从提出申请至到货入库的时闻;
系数(K)——一般取值为1~1.5,根据企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水平,备件制造能力及制造水平,地区供应及协作条件等确定;条件好的用小数,条件差的用大数。
2. 确定备件储备定额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①设备使用连续性的影响。
②设备加工对象的影响。
③关键设备的备件、不易购得的备件及有订货起点的特殊备件,可适当加大储备定额。
合理的备件储备定额
一个经济合理的备件储备定额,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满足维修的需要;
②具有应付意外变故的能力(在经常使用的储存量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安全储存量,以应付突发故障和随机故障);
③不超量储备,以免积压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