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业银行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是指银行从业人员在其自身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并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左右,为满足自身需要,未使其业务(职务)行为最优化,从而引起或故意导致金融运行处于风险状态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特征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特征是银行业员工以放弃有关法规制度、职业道德和本企业的效益为代价,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保全自己、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为价值取向,其结果是使银行没有获得最大利润或造成运行处于风险状态。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产生的哲学分析
根据行为科学及心理学揭示的规律,需求产生动机。动机支配人的行为,银行业员工的行为活动同样受到需要的支配和驱使,而员工的需要分为合理的需要和不合理的需要。正常情况下,通过员工的自身努力,同事的帮助,企业的合理合法帮助,一般可以实现员工的合理需要。而由于各种因素,对于员工的一些合理需要,及员工的不合理需要,员工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实现。就会对银行产生损失和风险。
具体进行分析,员工的合理需要可分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生存需要包括:基本的生存条件、人身安全、意外事故保障、正常的生活秩序、某一人群的接纳和认同等,满足这些需要一般会采取下列行为:通过自身努力工作,谋取更多劳动报酬;调换更好的工作单位或岗位;要求加薪;兼职等 当银行无法满足员工的需要或员工对银行提供的条件不满足时。员工就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满足其需要。如: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业务操作中营私舞弊违规操作、挪用客户资金、以贷谋私、非法从事第二职业、不正常跳槽、泄露商业秘密等等 这些行为主要发生在银行的一般员工,特别是要害岗位员工身上。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得到单位或某一团体的承认和接纳:在社会和本行业拥有一定地位、威望和权力:得到上级的认同、赏识;在职位上被提拔重用: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完善自我等等。满足这些需要,员工一般会采取以下行动:工作努力,取得显著成绩,获得赏识、提升和重用;加入某一党派、团体,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不断学习,从事某一方面的探索、研究;谋求新的工作、新的岗位等等,其显著特点是期望自己的价值得到所在单位或社会的承认,并谋求与之对称的待遇。如果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则有可能采取不正当的行为来满足其需要:如投机取巧、编制虚假会计信息,弄虚作假;好大喜功,隐瞒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组建非团体组织;违规经营、私设小金库等;贪污受贿;利用职权为亲属子女谋取私利等等。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层次分类
按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可总括为如下三个层次:
商业银行决策层(如董事会成员的道德风险: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产权体制下,决策层个人大多不拥有与其职权相适应的产权。事实上并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或者只负有微不足道的责任,这是决策层仍然存在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决策行为的非市场化,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对违规行为反应迟钝等等。
商业银行管理层(如总分行管理级员工)的道德风险:决策层的道德风险增加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表达意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标短期化,在决策层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的越权经营,对下级违规行为反应麻木甚至默许,账外经营,操纵会计报表,人为调整统计数据,报喜不报忧等等。
商业银行经营层(如操作/执行人员)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层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观信息量最丰富的层次,由于其获取的微观信息量最大,当管理层的监督不到位时,成为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层次。如工作人员利用制度漏洞作案,高素质人员利用电脑作案,信贷及不良资产管理人员删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实信息误导管理层等等。
商业道德风险形成的原因
道德风险的形成,原因深刻而复杂。有文化的原因,社会的原因,银行体制的原因,当然还有人的原因。今天的中国银行业道德风险产生的现实原因,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体制的原因。国有银行未能解决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经营性质,上级行与下级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个人委托的分量重于机构委托的分量。通过改制上市,国有银行的产权关系将明确,投权与代理关系亦要确定,相信道德风险产生的体制因素能够得到控制。
二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去年银行为了追求发展速度拼命贷款;今年为了落实宏观调控目标,坚决压缩贷款。这种不确定性反映出银行不健康的经营思想,容易引发道德风险。现在,商业银行还主要停留在指标管理阶段,对现代银行运行的规律还不是很了解,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低。所以,我们今天强调要用市场化方式达到宏观调控的指标,不搞“一刀切”,就是注意到了道德风险的发生。
三是银行不恰当的绩效考评办法。现在的银行经营,层层分解指标,可以说指标决定机构和个人的命运,想方设法完成任务的同时,弄虚做假也就出来了,甚至银企合谋,骗上级行。这是体制内的道德风险。
四是不当竞争造成。高息或变相高息揽储,对大客户或大项目争相放款,都严重影响银行健康发展。为争夺存款,各行定指标,下任务,分解到人,大搞“包指标到户”。现在的银行,是人人有指标。有存款指标还可以理解,有些时候还有贷款指标。各行为了发展,不惜成本,用增加成本的办法吸收大客户存款,又用降低收费的办法对大客户争相放款。隐性成本管理成难点,行业的恶性竞争让银行之间的道德风险积聚增加。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业务表现
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涉及授信业务、存款业务、表外业务和财务活动等等。可以说充斥在商业银行所有前、中、后台的业务活动中,碍于篇幅所限,笔者主要对信贷、不良资产处置、票据业务这三个时下比较热点的业务道德风险进行了分析。
1、信贷道德风险
在当前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信贷领域里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并且有可能演变成信贷风险:企业老总有的托亲朋好友千方百计与银行拉关系,有的不择手段向银行行长和信贷实权人物攻关,与先前相比,银行上门找客户,老总们还要摆摆架子,现在变成企业老总想方设法上门找银行,只要能得到银行的授信或贷款,什么办法都会用上。这是其一。第二是主要表现在银行方,别的商业银行调控下来的项目,改头换面想进入另一家银行,有时还会请政府协调,银行一些识别风险能力不强的人也时常会冒出这样的声音:“这个项目是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不会有什么风险。”这两种新动向,如不警惕和防范,很有可能演变成信贷道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来说,当前特别要加以严防。信贷领域里出现这两个新动向并不奇怪。因为自从中央实施宏观调控以来。银行信贷准入门槛抬高,资金供求趋紧,或多或少为企业向银行攻关造成了外部条件。这个时候银行方面更要有清醒的头脑。
2、不良资产处置道德风险
近期,五大银行中的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剥离和注资,以尽快完成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而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全部通过资产管理公司(AMC)进行,其中存在大量道德风险隐患。
现在剥离到AMC的不良资产很多是政策性的。这样就形成一个怪圈,政府行为助长了社会信用体系的破坏,财政风险转化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到AMC之后,实际上将风险转移到了AMC。AMC处理的最终结果实际上还是要国家埋单。除了这种根本的共性的来源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性:
(1)如不良资产的性质与商业银行呆坏账存在根本不同,商业银行一直以来是不能对呆坏账打折处置的,而AMC主要是靠折价处置不良资产。财政部对于处置的具体折扣比例并无明确规定,只是要求处置效益最大化和合法合规原则。这样就隐藏了道德风险的因素。
(2)政策性任务与市场化处置之间的矛盾。目前的不良资产都是按账面值剥离的,是政策性行为。不良资产的一级市场目前是垄断的,二级市场尚未完全形成或发育不全。缺乏市场竞争。垄断本身就蕴藏着道德风险的因素。
(3)监管机构对不良资产处置监管经验不足,政策多变。一方面有监管过严的倾向,如前期不放再投资权,另一方面又缺乏必要的规范和指引。
3、票据业务道德风险
当前,票据业务作为在商业银行结算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业务。对于满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改善银行服务功能、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经营风险及融资成本、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等都具有独到的作用,并已成为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入、支持经济发展的融资新渠道。票据业务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中间业务,作为以信用为纽带的经济活动,特别容易产生道德风险。银行在票据业务方面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无意识道德风险,即银行内控制度不严、工作人员操作不慎、过分追求盈利。这类道德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的银行单纯把追求利润增长作为开展票据业务的目的,造成金融机构之间不计成本的恶意竞争。二是实际运作中员丁对政策掌握不准、规程了解不深、责任心不强、审查环节把关不严导致的风险。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防范路径
(一)加强商业银行职业道德建设
1、以人为本,“法治”“德治”并重
人一般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的禀性,即人类天性有一种道德上的冒险精神,从而支配着投机、冒险和机会主义倾向。银行经营的特殊性,更容易产生道德风险。而道德约束具有非强制性,故法治和德治“两手都要硬”。“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来约束、规范银行从业人员行为。“德治”以金融文化的感召力和道义习惯的劝导力来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法治”是建立、维护、保持金融稳健运行的法律保障,“德治”是以职业道德来约束、规范金融从业人员的行为。
2、强化银行从业人员自省和慎独的引导
面对当今社会某些方面出现的趋利口号的喧嚣、个人至上的张扬、贫富差距的扩大、金钱欲望的膨胀、社会风气的滑坡、道德评价的偏离等不良现象,切实增强银行从业人员自省、自律、自重意识,是培育、提高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自省,就是每天都要反复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便发现违背常理和道德要求之处并及时纠正;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防止违背道德的意识与行为的出现。银行从业人员要按照金融职业道德要求,逐步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
3、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
银行职业道德建设属于群体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行业公共性,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齐抓共管,持之以恒。
(1)强化三个意识。首先要强化整体意识。将金融职业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罚。其次要强化主体意识。使广大员丁明确认识到,我们既是职业道德建设主体又是受益主体。要吸引广大员工广泛参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要强化载体意识。就是重视银行职业道德建设活动以及活动的舞台。一是要抓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运用先进典型人物。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培养,进行全面辐射,带动大家,使职业道德教育有声有色,避免产生远、空、虚的感觉。二是抓舆论宣传。在银行系统内部,利用信息简报、内部网站等广为宣传。在银行系统外部。要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2)建立“两个机制”。一是动力机制,通过表彰奖励等手段,调动银行从业人员激活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二是约束机制,主要是通过考评淘汰机制,使道德素质低下的人处处行不通。
(3)完善规章制度,将道德约束通过执行制度来体现。做到人人有规可依,事事有章可循。
(二)组织架构创新
打破中国银行业原有的组织架构模式真正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利于全面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在这方面民生银行的组织架构创新上走在了国有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前丽。该行组织架构调整,包括建立独立评审体系、设立资产监控部和建立独立稽核体系等等。独立评审体系是南总行授信评审部直接向分支机构派驻信货审查官对项目进行审核:同时实行贷款审批权与贷款发放权分离,即“审贷分离”制度 目前,民生银行投信评审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总行授信评审部、区域授信评审中心和分行投信评审部自上丽F的独立评审系统。总行没有首席信贷执行官,成立投信评审部,下设三个机构:信贷政策中心、授信评审巾心、综合管理中心 、三大经济发达区域都设有区域信贷执行官和区域投倍评审巾心。再如该行于2004年上半年全面推行独立于各级经营机构、南总行垂直领导的稽核管理体制。全行稽核系统不仅在业务上受总行直接指导,而且区域首席稽核检查官和稽核人员全部在行政上与所派驻单位脱钩,人事关系直属于总行。独立稽核体系建立,有利于提高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稽核覆盖面,确保各项内控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从外部监督上对于防范道德风险发挥重要作用。
(三)建立制度防范、骨干防范、重点防范和技术防范“四位一体”的预防体系
制度防范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进行预防。当前制定金融规章制度应与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结合起来;与上级的文件精神、法律法规结合起来;与业务工作的特点结合起来:与金融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起来。骨干防范是要选派思想品德好、作风正派、业务熟悉、责任心强、有一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充实到业务第一线,让他们把关堵口。重点防范一是对要害岗位、要害部位进行重点控制;二是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管理。技术防范则是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各类业务工作风险控制点,并加强口令和密码的管理。在“四位一体”的预防体系中,制度防范是前题,重点防范是基础,技术防范是补充,骨干防范是关键。可喜的是,前不久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投信工作尽职指引》,首次对商业银行征信、授信和授信尽职调查提出了详尽的尽职要求和评价标准,对道德风险形成的过程进行动态全程、全面的评价和考核。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防范道德风险最完备的操作手册。
(四)管理理念和方式创新
绩效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指挥棒。在传统上,一般是由总行制定业务计划,分支行层层分解指标,在这种状况下,分支行和业务人员就有可能为追求经营规模和绩效日标,违反规章制度,盲目扩大信贷规模,由此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控制难度也很大。这就要求我们的商业银行完善分支行和客户经理的绩效考评办法和激励约束办法,减少考核指标制订过程中的主观性。使得考核指标的制订能够符合分支行的实际发展水平,能够引导分支行树立科学的发展现,促进经营增长模式转换和管理升级:同时突出资产质量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权重,引导分支行注重风险防范。增强经营活动安全稳健性。如实行“不良资产埋单制”,哪家经营机构制造的不良资产,就由哪家经营机构消化——即从当年的利润中提取准备金。这就促使各家经营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各类风险的防范,尤其是具有隐蔽性的道德风险的防范。
(五)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
市场规律发挥作用必须有几个前提条件:
一是要具有充分的信息,否则市场参与者无法判断金融机构的良善,缺乏实施市场纪律的决策依据。
二是要有较金的投资机会,如果投资机也不多,就不能较多通过市场的反应来促使银行管理方面的调整。
三是市场参与者要具有较强的金融风险意识,否则,就会缺乏实施市场纪律的动力。
目前我国存款人的风险意识较低,市场发育不完善,投资工具缺少,市场纪律发挥作用的机制还相当不健全。因此完善我国市场纪律约束应该从提高金融风险意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鼓励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等多个方面加以努力。
(六)强化责任和引导,发挥典型作用
要切实加强金融道德建设,防范金融道德风险,就必须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真正把职业道德建设纳入议事日程,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在把金融道德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同时,由于金融道德风险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单纯依靠教育加强道德建设是不够的,必须实现教育与纪律约束、以及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相统一,例如,对党员加强执行党规、准则的监督检查,增强行为约束:对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廉政考核和政绩考核,增强职责约束等等。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明确提出区分是非、善恶荣辱的标准,并具体组织实施、检查和考核,并将其列入评价、考核金融业员工的重要内容,从而把加强金融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在道德建设中,典型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正面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反面典型就是一面镜子。应加强用金融业的正反典型对员工进行经常性教育:同时应主动发现身边的正面典型和先进人物,积极培养,大力宣传,以典型引路,全面推开,形成崇尚先进的风气,在金融业造成一种无私奉献、敬岗爱业、改革创新的比学赶帮超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