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呆伯特法则意指1990年代一个讽刺意味的观察,认为公司都倾向有系统地把工作能力最差的员工提升到管理层,以把他们能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减至最低。以效率论,这就如一群大猩猩选一只松鼠首领带领它们。
来源
创立这个名词的史葛阿当斯,是柏克莱加州大学的工商管理系硕士及呆伯特漫画的创作者。1996年阿当斯在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中解释此法则;然后在1996年一本同名讽刺的著作中,进一步研究这个法则。该书在一些管理及商业课程中,被列为必须或推介读物,售出逾一百万册,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达四十三周。
内容
《职场百态》
原作者呆伯特
一些事没人做,
一些人没事做。
没事的人盯着做事的人,
议论做事的人做的事,
使做事的人做不成事、做不好事。
于是,
老板夸奖没事的人,
因为他看到事做不成。
于是,
老板训诫做事的人,
因为他做不成事。
一些没事的人总是没事做,
一些做事的人总有做不完的事。
一些没事的人滋事闹事,
使做事的人不得不做更多的事。
结果
好事变坏事,
小事变大事,
简单的事变复杂的事。
然后公司开始出事,
为了解决这些事,
老板开始要求不做事的人做些事,
这些人才做一点点事,
就到处说他做了全天下最难的事,
也有人啥事也不做,
只会光说这是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
最后做事的人还是不得不接下这些没人做的事,
公司得救了,
不做事的人就说:
那还不是开头做了许多事,
公司再见了,
他们也说:
我早说那是不可能的事。
最后全公司的人都不做事,
反正不做事也不会出事,
多做事反而会惹事。
阿拉伯谚语:
“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
你若想做,会找到一个方法”
评价
这法则虽然可能被学者斥为不真实,但却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并无违背,而是从一个商业世界广为谈论的问题中演化出来的讥讽论调。这个理论在商界和管理阶层亦得到支持,例如前苹果电脑巨头川崎便说过:“公司有两种,一种知道他们便是呆伯特,另一种还未知道自己也是呆伯特。”
呆伯特法则是彼得法则的变化。彼得法则用于阶层式组织(如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升迁作为奖励在现有职级有工作表现的员工这种做法;并指出这个做法继续下去,一个有能力的员工,会被调升至一个他没有能力做得好的岗位,并呆在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