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
为什么匿名后就会产生如此的效应呢?为什么意见箱里的匿名信会有真话呢?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匿名减少了对个体的心理压力。在正式渠道的面对面的反映意见中,人们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和压力,一则怕自己反映的意见有偏差;二则怕日后报复;三则“与己无关、高高挂起”思想作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管人家的事;四则被人视为“长舌女”、“多事佬”;五则所属群体规范所产生的压力,“家丑不可外扬”,等等。因此,就不敢面对面进行反映真实意见,特别是一些不良意见。而匿名有一个好处,真实反映了自己的意见,不会被人知道,因此无群体压力顾忌,也无其他诸如报复等后遗症可言,因此,真话不断来,即产生了匿名效应。
二是匿名创造了畅所欲言的气氛。反映意见者不必存在戒心,反映意见不会留有余地,不会受群体的意见所左右,不会出现从众现象,也不要怕有人报复威胁,独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保障。可见,匿名可以保障个人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与真实想法,使匿名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三是匿名的责任不需负责。匿名反映意见本身就不予以反映者以责任,也就是说,只重视反映意见的信息,而不予追查是谁反映的。这样,原来怕反映意见错要负责任的这些人,都有可能积极反映意见了。如果加上一句,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那么,反映意见的人要少去一大半。有人在网上进行过调查,匿名与署名,其反映人数要相差一半,特别在涉及到一些要负责任的意见时,其反差更大,人们更喜欢选择匿名反映的方式。这也是匿名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
这在调查法的访谈技术中,特别是团体访谈中,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在涉及到他人利益、自己隐私的调查中,采用匿名调查更为有效。如果非要团体面对面的访谈,尽管是被访者是相互不认识的,其结果不公布是某某人说的,而且他们都十分相信你,否则,其调查结果就会不真实,不可信。在学校导学育人中,这种匿名反映意见的方法就更为重要,特别是对人际关系十分紧张的学校,这种方式更显迫切。
匿名效應的相應策略
在使用匿名效應術時,學校教師要註意下述方面的對策。
首先,要把匿名反饋意見的方式作為民主集中制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要把它作為學校導學育人的重要手段。不論反映的意見是否真實可信,都要作為第一反映材料來加以處理,篩選出有用的信息,有的納入到班級決策中、有的吸收到班級制度中、有的作為警告劑、有的視為催化劑、有的當作助長劑。總之,儘量把它作為積極的資源來看待,不能把它視為與自己過不去,是拆自己的台,因而“對號入座”挫傷積極性。
其次,要真正做到匿名反饋意見。這裡要防止兩種現象,一是形式上是匿名徵集意見,而實際上根本沒有認真去統計分析這些匿名徵集來的意見,而是把它束之高擱,或者擅自改動數據或意見,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民意。二是雖然也採用了匿名徵集意見,但是在揣摩什麼意見是誰提的,讓他們一一對號,併在日後工作中給小鞋穿。這兩種做法,日後不僅不能起到匿名效應,而且還會產生對教師的不信任,甚至對抗行為。
第三,學校教師要儘量創造一些匿名情境或機會,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教師意見箱、教師電子信箱、教師網上互動對話等。在反映意見與對話中,教師不要去過問、追問對方的姓名,只要能得到有利於班級發展,有利於學生髮展,有利於提高導學育人質量。這樣的匿名情境就要創造與提供。要知道,只要創造了匿名情境,意見箱里的真話才會源源不斷來!當然,反映的真話要重視,反映的問題更要及時解決,否則,匿名效應也不會產生。
可見,在不記名或不相互瞭解的情況下,群體規範或他人影響對個體心理壓力就會減少,個體就會表現出更大的自主性、獨立性,就會更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即若有最自由,必能最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