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素质是指劳动者思想素质、智力素质和体力素质的总称。劳动力素质水平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的集中体现。劳动力思想素质包括社会观念、道德、事业态度、文化观念、劳动态度等。智力素质指对事务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力素质指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各种器官的功能状况,是进行劳动的主观物质条件。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力智力素质是劳动力的首要素质,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衡量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主要看劳动力在思想上、科学技术上、管理上及健康状况方面与社会生产的适应程度。随着新的世界技术革命的兴起,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提高劳动力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特别是加强普通教育,发展职工教育和职工培训。
劳动力素质体系
劳动力泛指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即人所具有的能运用于劳动过程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在经济增长的两大生产要素:投资和劳动力中。前者是物化劳动的体现和科学的载体,后者则是物化劳动的刨造者。它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因此,关键是劳动者的素质.在现代社会生产过程中,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已更多地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弥补单纯体力和脑力的不足。正如马克思所指出 “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因此,从提高劳动力素质水平角度来考虑,还必须充分注意到社会环境中其它诸多因素对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影响过程。基于这个思想所构成的劳动力素质体系如下图所示。
劳动力素质体系由主体劳动力及其客体附属特性素质所组成。劳动者个体为完成莱项劳动而集合成一个整体,这就是劳动者群体。在现代社会劳动中。人们所关心和注重的往往是劳动者群体的素质。劳动者群体的素质一方面依赖于劳动者个体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也依赖于为完成某项生产活动而形成的群体组合的合理性及其与内外部信息管理与调节控制的过程。
劳动力素质水平的提高还离不开社会环境对它的影响。众所周知。如果没有先进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就不可能从事有效的社会生产劳动。从而劳动力素质水平的高低就不可能得以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在现代社会劳动中。劳动资料除了其主要组成部分劳动工具等物质性的外,还应包括某些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劳动资料,如对知识的运用,对信息的管理等等。同样,对劳动对象来说。也存在物质和非物质的两大类。物质性的劳动对象具有原先意义上“东西”的含义,如未经加工的自然物等。非物质性的劳动对象一般以文化知识,信息等形式存在,如对电脑软件的管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等等。目前,人们已越来关注非物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提高劳动力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水平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劳动力素质体系中。信息反映了体系内外部诸因素间的某种传递联系及控制调节过程。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昏类信息都必须在劳动过程中得到反映。信息只有通过劳动者大脑豹思维判断。或指令系统豹指令才能进行有效的生产劳动。 因此,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管理。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生产劳动。从而也就无从体现和反映出劳动力索质水平的高低。
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有效途径
(1)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可资借鉴
西方国家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主要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重金引进,二是重金培养。众所周知,美、苏、英、法四国打进柏林以后,苏联主要拉走设备,英法主要占有财寓,而美国则明智地挖走科技专家。之后美国又不惜重金,想方设法从德国及海外吸引外国学者的专家到美国,仅此一项,40多年来不但给美国节省近百亿元教育费,而且这些专家为美国剖造了数千亿元的财富。美国对专家除了待遇院厚外,更重要的是尊重、信任他们,能人尽其才、用其所长,并敢于安排到重要岗位,哪怕是机密的岗位,这种胆识和明智恐怕无其它国家能比。
(2)有限的失业后备军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保持一定的失业人口不但是不可必避免的,也是必须的。中国人力资潺从数量上说,其实是相对过剩的。建国40多年来,我们一直存在着失业,全世界各类市场经济国家,还没有完全消灭失业,没有这种可能.也没有这种必要。从市场经挤发展的角度看,保持一定的失业人口,只要社会保障系统完备,完全可以起到促进企业经营活力、促进劳动者加倍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也其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人力资源由数量上的相对过剩逐步转化为质量上的相对过剩。
(3)强化激励机制来提高劳动力素质
以强化激励促使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之与企业活力和企业产出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已被大量的研究文献所证实为不争的事实。在我看来,现阶殷应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即一种是直接激励在业的劳动力居安思危.不断地提高自我、精益求精,另一种是间接激励失业或即将进人市场的劳动力(如在校学生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否则将在劳动力市场中遭到淘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劳动力之间的竞争是元处不在的,企业内部劳动力之间存在竞争,企业内的劳动力叉可以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与其它企业的劳动力的 利益共同体 进行竞争,一个国家的整体劳动力叉在世界市场上与其它国家的劳动力进行着竞争和较量,所有这些竞争都会促使各类劳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竞争会使每个劳动者认识到,素质在竞争过程中的重要性,政府可以认识到国家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科学技术水平及国家综合国力的密切联系.进而但使政府有关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政策出台。 现在社会上缺乏规范的竞争环境,因此无法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形成激励。
(4)成立公平的竞争秩序,促进劳动力自主提高素质
竞争可激励劳动者自主地提高自身素质,但这种竞争必须是公平的、充分的。我们原有计划体制不存在竞争,所以,就不能推动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自然导致这种体制的低敢率。竞争对劳动力素质的促进主要表现在是通过失业人口的存在形成对在业劳动力的激励。在存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保持一定规模的失业人口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竞争耐劳动力激励作用是主要表现为对劳动者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社会必须提高知识分子的收入,把受过教育的人与未受过教育的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劳动收人拉开挡次,以鼓励人们去接受教育.进而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劳动力素质与劳动力价格
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素质对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也对劳动力价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第一,劳动力价格的高低与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正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存在,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是商品,同样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于能带来价值增值,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该种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实现受同类劳动力的社会供求、制度与政策的影响外,劳动力价格水平的高低还受劳动者个人劳动能力对本企业(单位)生产力的转化率,即受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劳动力素质就是劳动力商品的质量,它的高低对劳动力价格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或者说,劳动力价格的高低与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正相关的。
在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劳动力素质的竞争。但一些企业企图通过降低劳动力价格的方法来降低其生产成本,获取高额的市场利润率,其结果会造成高素质的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最终影响其生产效率的提高。
现代企业实行差别劳动力价格制度,使企业与高素质劳动力达到双赢之目的。因为实行劳动力素质与其劳动力价格挂钩的差别劳动力价格制度的企业,通过不同素质的劳动力对企业效益贡献率的大小实行差别劳动力价格定价法,对不同素质的劳动力确定不同档次的劳动力价位区间。相应地,高素质劳动力会给企业带来高于其劳动力价格的更高收益,其劳动力价格自然会比低素质劳动力价格高。这样,一方面能使拥有高素质劳动力人才的企业获益的可能性较之于拥有低素质劳动力的企业要大得多;另一方面也必然使高素质劳动力在满足自己收益的同时,安心于本职工作而不至于因“流失”对企业造成损失。
在实行劳动力价格差别制度下,低素质劳动力在劳动力收益的比较中不得不以提高自身素质来增强其竞争能力。因为从劳动力素质与劳动力价格的关系来看,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与此同时,在实行劳动力价格差别制度下,当劳动力价格提高以后,一方面他们除了能安心工作以外,还有余资可供个人发展,特别是通过在职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体能的提高),从而动态地提高了个人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力价格的提高还可以起到提高工作努力程度的激励作用。这不仅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而且对提升产业结构,解决结构性失业,增强我国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良币驱逐劣币”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行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主要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能力素质偏低),成为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重要原因。
根据美国商业环境风险评估机构公布的最新各国和地区劳动力素质评比报告,在全球列人评比的49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前5位的分别是瑞士、新加坡、比利时、门本、台湾。其中台湾得分为69分,列为全球17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之首。菲律宾与韩国同样以56分排名第16名,泰国以52分排名第8位,印尼以44分排名35位,中国内地以41分排名40位。由此可见,中国内地劳动力综合总体素质偏低。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人口文化程度来看,我国内地人门中,文旨人口为8507万人,占6.7%;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为4571万,仅占3.6%。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2002贸易和发展报告》认为,中国劳动力的平均工资甚至低于肯尼亚和津巴布韦;而以1998年的数据为例,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这说明中国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十分低下。由于劳动力素质低,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劳动生产率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品质量差、成本高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为劳动力价格过低,单位时间的产出率也同样成正比例,给劳动生产率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必然使我国形成低技术、低廉劳动力价格、低产出率的恶性循环;同样因为劳动力价格过低,不仅不利于劳动力自身的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再生产劳动力的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因为他们无力投资于自己及其子女的升学培育费用,这又形成一种“盲流的孩子还是自流,民工的孩子还足民工”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