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利益整合机制
利益整合机制是指及时反映社会利益群体的多元化花利益诉求,有机整合不同社会利益需求的机制。
建立利益整合机制的必要性
随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我国的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但我们必须注意到, 利益原则本身是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它所提供的利益激励机制极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 它又衍生出了利益分配不公、利益差距过大及利益矛盾尖锐化等问题, 从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利益主体多元化
改革开放前, 我国是一个大一统的一元化社会, 社会利益主体单一, 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呈现平均主义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 利益关系从统合走向分解,利益平均化的态势被逐步打破,利益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 原有的利益主体不断分化, 如工人阶级内部可分为知识分子群体、机关干部群体、企业经营者群体、普通职工群体、特殊困难群体以及外来劳动者群体等, 而农民阶级内部, 由于非农化进程的加快, 传统意义上的农民逐渐减少,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在逐渐融入其他利益群体之中。②新的利益主体产生。出现了诸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不同的利益主体, 必然导致不同的权利意识与政治诉求, 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与预期利益的过程中, 也必将存在分歧、矛盾甚至冲突。
2、益来源多样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所有制单一, 政府代表国家成为占有、支配社会资源的唯一主体, 实际上掌握着社会利益资源的支配权, 人们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资源都来源于政府的分配。而改革开放以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求社会利益的分配由市场来调节, 经济利益来源日益多元化。以城镇职工为例, 就有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身份收入等。由于利益来源的多样化, 再加上社会资源的稀缺性, 各利益主体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利益竞争、利益磨擦和利益冲突, 从而导致社会利益关系的不协调日益明显。如城乡之间、干群之间、劳资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矛盾在有些地区非常突出。
3、利益差距扩大化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得到了较大满足, 基本上摆脱了绝对贫困, 但相对贫困却在加重, 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凸显。2004 年中国基尼系数超过了0.465 ,2005年逼近0.47,早已突破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最新的调查统计显示,10.0%的富裕家庭的家庭财产总额占居民全部财产的45%,最低收入10%的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贫富差距的扩大化,虽然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但这种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另外, 由于社会转型的非规范性, 这些社会财富的积累过程明显带有不公平甚至不道德的因素, 从而引起社会心理的普遍失衡, 广大农民、下岗工人、低收入阶层等弱势群体产生了强烈的被剥夺感, 不满情绪弥散, 甚至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 一些地方出现的富豪被杀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贫富分化的心态。
4、利益矛盾尖锐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多种利益主体并存, 社会利益关系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性日益明显, 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日益复杂化。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不同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相互渗透, 形成了十分庞杂的矛盾网络, 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是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对抗性增强。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一些与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相关的最为敏感的问题上, 如果对这些利益矛盾定性不准, 处理不及时、不得当, 就会导致行为冲动和失控, 使矛盾激化, 甚至产生对抗性结果, 进而影响社会稳定。近年来, 群体性事件大幅上升, 由1994 年的1 万起增加到2003 年的6 万起, 规模不断扩大, 参与人数从73 万多人增加到307 万人, 集体上访、聚众阻塞铁路、公路交通, 冲击党政机关等事件逐年递增。路交通, 冲击党政机关等事件逐年递增。
目前, 我国人均GDP 已超过1 000 美元, 按照世界经济发展规律, 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 既存在着进入“黄金发展期”的可能, 也存在“矛盾凸现期”或“拉美化”的风险。特别是今后10 年可能是中国改革历史上至为关键的高风险时期, 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危机, 随时可能找到突破点而爆发。在这个关键时期, 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是一个利益
大体均衡的社会, 利益过度分化及其引起的利益矛盾的尖锐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悖的。因此, 强化社会利益的整合力度, 构建和谐的利益整合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利益整合机制的原则
1、公平公正的原则
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维系社会秩序的行为准则, 正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 也是构建和谐的利益整合机制的根本原则。社会公正就是社会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合理地分配。我国社会的转型抛弃了长期以来以先赋身份决定社会地位的观念, 这是一大进步。但因起点和规则的不平等产生了机会的不公平, 同时, 由于政府职能转换滞后和政府调控能力的不足造成二次分配的不到位, 又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结果的不平等。改革的成本承担和收益回报之间的非对称性日益明显, 承担大部分改革成本的群体并未得到应有的收益回报, 其中一部分人反而更加弱势化, 这是有悖公正原则的。因此, 利益整合的重点应放在关注弱势人群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方面。
2、统筹兼顾的原则
统筹是整合的中介和必由之路, 执政党和政府的统筹意识和能力越强, 就越能有效整合各种利益关系, 推进社会的和谐。统筹兼顾原则要求在整合利益矛盾时, 不能为了一方利益而牺牲或抛弃另一方的利益,而应兼顾之。换言之, 不能“弱肉强食”、“赢家通吃”, 而应努力追求“共赢”。在设计制度、制定政策及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中, 要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认真考虑各方面的利益, 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的人具体利益的平衡点, 决不能顾此失彼, 更不能厚此薄彼, 使一部分人大获其利, 另一部分人则深受其害, 甚至失去生计, 要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民主法治的原则
“民主问题和利益问题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 民主本身就是追求利益平等的产物和实现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民主政治已成为社会各阶层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来表达和实现自己利益的重要途径,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的途径和方法集中最大多数人的智慧, 才能建立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最及时反映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意志和要求的、信息对称的决策机制和体制, 从而保证在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上, 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加以整合。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因此, 要健全法制, 有效地运用法律这一社会控制的最高手段对利益进行分配并权威性协调、化解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 为利益关系的顺利调整提供法律保障。
4、循序渐进的原则
利益整合不是疾风骤雨式的利益格局调整, 而是一种渐进有序的利益格局调节。循序渐进不是不变化、不增长、不发展, 而是指“进”的速度要适度。循序渐进原则要求与初级阶段相适应, 不能过高要求, 要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利益整合, 每项政策的推行都要选择最佳时机, 避免在同一时期内推行大规模的利益调整政策, 以免激化矛盾, 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心理恐慌, 进而导致社会震荡以及危及政治稳定的突发事件的发生。
利益整合机制的建立
建立利益整合机制,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健全利益表达渠道,要开辟多层次全方位的利益表达渠道,要不断探索利益表达的新形式和新渠道;不仅要保证现有利益表达渠道畅通无阻,而且还要保证弱势群体有合适的利益表达渠道。这些渠道包括党内渠道、人大、政协渠道、媒体渠道、信访渠道、政治参与渠道和其他一些民主渠道等。
二是要及时反映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并对这些利益进行协调、整合。例如,举办听证会等。
三是在决策中要充分考虑整合各利益群体的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