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通常运用三种方法——内部创业、企业孵化器(在中国称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新产品开发团队——推动创新活动的发展。
1.内部创业
创业精神并不仅仅是创业家独享的。大型公司同样在努力创业。大型公司的管理者深谙其中的道理,创业活动能够促使公司不断创新,大公司的官僚作风会扼杀这种创新活动。因此,他们努力制定相关政策并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希望能够激发员工的内部创业。例如,思科系统公司展开的创业活动使该公司创建了众多子公司(包括Cordis Corp和Equinox),这些子公司为思科系统公司带来了高达7亿美元的收入。类似地,美国高通公司展开的内部创业使无线网络公司获得了跳跃式大发展。Sun Mirosystems公司实行的内部创业衍生出了几家较为成功的公司,Caldera Systems公司是其中的一家。
内部创业是指,通过组织大型公司、内小型自主的业务单位开展创新活动,以及通过采取措施授予员工更多的权利,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产生更多创新理念和创新产品的过程。英特尔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英特尔公司的内部新业务创意“源自我们的员工,他们以一直在告诉我们他们希望在公司内进行创业……”英特尔公司是一家从事微处理器业务的大型生产商。然而,公司开展的新业务创新主要是为了鼓励除微处理器之外的企业业务发展。英特尔公司在内部展开的部分创业包括,为帮助崭露头角的员工发明家将创意变为现实,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业余时间和一些财务支持。例如,英特尔公司的工程师Paul Scagnetti有一个笔记本电脑的好创意,该创意能够帮助人们记录并对他们的健康养生做出安排。英特尔公司为此专门拨款以资助他完成这一新型产品的研发,即Vivonic fitness planner。
内部创业同样适用于开发新服务,与开发新产品别无二致。加拿大永明金融保险公司的团体福利部在加拿大的11个分部共有3 100多名员工。为了不断创新,不断为客户提供新型服务,公司组建了一个有60名成员的内部创业小组,他们独立开展工作。该小组的工作任务就是创造新型保险服务,例如为大学教授提供服务。正如团体福利部的副主管所说的,“这种小单位和我们建立的其他类似单位可以独立运作,其发挥的作用类似于实验室,任务是创造、优化和推出新产品”。
2.企业孵化器
一些创业家和管理者转向企业孵化器寻求新产品创意。顾名思义,企业孵化器中心为管理者提供建议、支持和资源,而这些正是产生新创意所必需的。一些公司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孵化器,还有一些孵化器是以大学为基础的。IBM在世界各地的公司建立了几十家企业创新中心。在这些中心,接受过特殊培训的工程师、会计师和其他员工与IBM的客户协同工作。在将公司的新产品创意实现商品化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帮助客户充分利用IBM的产品和服务。
3.新产品开发团队
我们所熟知的新产品开发过程类似于一场接力赛。每个部门,比如研发部,各自负责自己分内的工作。然后,该部门将项目传递给下一个部门,比如从研发部到营销部,再到财务部,然后再传到生产部。这一顺次过程产生的问题是,无法快速确定存在的潜在问题,因此无法做出相应的改变。例如,如果生产部要求对产品做些变动,但是这一变动需要得到上述所有部门的支持和批准。
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重新构建新产品开发流程,将全部流程交由小型多功能团队完成。团队由来自研发部、财务部、销售部、生产部和工程部的员工组成,他们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新产品创意的开发并实现新产品创意的商品化过程。如此一来,新产品的开发就不再是一场接力赛了。相反,团队成员共同合作,相互交流,不断调整并最终完成新产品创意的研发和商品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