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百科|12Reads

企业安全危机

什么是企业安全危机

企业内部的安全危机是因安全管理不利因素造成的企业危机。主要表现为: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防范不严密、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疏忽、肆意破坏、发生伤亡事故等因安全保障系数不达标,致使企业陷入危机。

企业外部的安全危机是因国家安全类危机事件或外部单位安全类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反政府组织的政治颠覆、国民设施遭到破坏、种族冲突、恐怖暴力事件、战争、大量民众外逃等因国民生命、财产安全无保障,社会局势动荡或外单位火灾、房屋倒塌、毒气泄漏等安全责任事故,危及企业的正常经营。如以色列同巴基斯坦国家的种族冲突,2004年重庆天然气泄漏事件都属安全危机。

这里说的主要是企业内部的安全危机。

企业安全危机的内容

企业安全主要涉及到企业生产安全、经营安全、技术安全、资金安全、市场安全等多个方面。

企业市场安全危机

生产活动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经济活动,企业生产活动是生产型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没有企业的生产安全,就没有企业的其它安全。企业生产安全的基础是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离开市场,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难以想象的。市场安全是企业安全的根本。所谓企业市场安全,是指企业能够在市场进行有效的经营活动,企业所需的要素和信息能便利地从市场获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方便地在市场上售出,能够获得丰厚的市场利润。

(1)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离开了市场,企业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如果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不足以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企业就将面临市场危机。

企业要生存下去,必须创造更多的市场获利机会,扩大市场占有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当市场为企业提供的获利机会不断增多,企业也能把握这些机会,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便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在竞争中不敌对手,亏损越来越大,产品和劳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地从市场退败,达到一定程度后,市场危机便会发生。

这种由于竞争力下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引起的市场安全危机,对企业发展而言,是致命的障碍。只能通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开发出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击败竞争对手,才能夺回市场竞争的主导权,克服市场安全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危机。

(2)失去市场机会而面临的市场安全威胁,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样是致命的。

市场机会又称“营销机会”,指市场上客观存在的、能促进企业营销活动成功并获得利润的可能性。它存在于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和消费需求之中,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同时,它又具有必然性。只要有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地方,就存在着市场机会。一般而言,各种会展活动、政治事件、战争行为、社会潮流、技术创新、庆典活动等都存在可以利用的市场机会。市场机会是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提高竞争力的良好契机,有利于促进企业利用市场环境,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出奇制胜,获得最大化的市场利润。

善于分析市场机会、捕捉时机、创造机遇、利用市场机会的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明智的判断力,深入分析市场,搜集市场信息,潜心研究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人们的消费需求、政府公共投资政策及其规律,从中寻求市场机会。

然而,现代经济仍然是信息不对称的经济,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不可能占有市场变动的所有信息。企业预测、决策发生失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一些大的市场机会丧失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当一些具有极大获利机会的市场机会丧失后,企业面临的市场危机更为深重,市场安全得不到保障。

(3)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控制能力弱化,再加上市场风险的社会防范能力始终存在不足之处,加重了企业发展的安全隐患,使企业面临危机。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上客观存在的,导致企业营销失败或带来意外损失的可能性。它以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人为的不确定性为基础,产生于各种不可控因素的突然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偶发性政治、经济、军事事件及其它不可抗力所引起的市场不确定性之中。

一般而言,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投资风险,即企业投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②开发新产品风险,即导致新产品失败的可能性;③财务风险,即企业经济效益带来损失的可能性;④经济风险,即企业营销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⑤自然风险,即由客观自然现象或物理现象造成意外营销损失的可能性;⑥社会风险,即由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反常表现造成的意外营销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是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不利因素,往往导致营销失败。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风险、减少风险、分散风险,将其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只要存在着竞争与不确定性,就存在市场风险。随着经济体系运行深度、广度的增加,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给市场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现代金融市场动荡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更大,损失更惨重。仅仅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力量,已经很难应付市场风险带来的诸多难题。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越大。市场风险所引发的企业市场安全危机可以用下图表示。Image:市场风险与企业安全危机.jpg

企业技术安全危机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无不以技术进步引导科技革命为先导。然而,技术进步在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隐含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极大压力和危机。

技术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科学实践过程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技能和手段,是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的总和。技术是物化的科学,是科学知识和生产者的劳动技能、生产经验相融合的产物,是现实的生产力。技术一般包括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前者是在生产经验与科学原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劳动手段和加工方法,可以直接参与客观物质对象的加工和制造等生产过程,改变其外在形态;后者则是生产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技术,技术的表现形式既存在于有形的实体物质,也可以是无形的知识、经验、技能等。技术是人类变革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和手段,也是连接科学与生产的桥梁。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最为重要的要素,往往因为一项技术的取得与丧失,企业亦或发展壮大,亦或破产倒闭。企业面对的技术安全危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技术市场垄断引起的技术转让困难,使企业不能获得先进的技术,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发挥。

技术市场是技术成果在流通和交换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关系的总和,以及实现这一过程的交易场所。技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使用价值与一般商品不同,具有间接性、不灭性和多层次性。间接性是指只有将技术商品物化以后,才能发挥技术的作用。不灭性是指技术商品本身不会因转移给他人使用而自行消亡。技术知识可以通过其它渠道,借助其它载体,使知识得以继续转移和传播,在消费过程和转移过程中不是丧失自己,而是得到永生。多层次性则是指同一技术相对于不同知识层次的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消费方式也各异。技术商品的价值是由技术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一般社会劳动决定的,包括科技人员直接付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开发过程中的物质耗费,以及科技人员在接受教育、积累知识过程中的所有耗费。

技术商品化是技术市场的前提,在这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起步则较晚。技术市场分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主要流通形式有:①科学技术知识的介绍和咨询;②学术交流;③成果转让;④资料和样品的出售;⑤技性设计;⑥受委托研究和试制;⑦提供技术指导;⑧人员培训。我国国内技术市场的经营种类有四种形式:①技术转让;②技术咨询;③技术服务;④技术开发。早在1985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技术转让暂行规定》。198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规范了技术市场的交易行为。

然而,在当今国际技术市场上,一些科技大国、强国。以及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高科技企业,利用自己在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进行市场垄断,阻止发展中国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技术市场上获得先进技术,以便谋取技术市场上的垄断利润。离开技术支持,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市场体系中获得较快发展,会面临技术不足的压力和生存危机。

(2)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费用,相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始终处于短缺与不足地位,使企业面临着技术“稀缺”难题,限制厂企业发展,也使企业技术安全得不到保障。

除了在技术上通过许可证贸易、技术引进等方式引进技术外,自我研究开发是企业获得技术的另一重要来源。当技术市场被垄断实力控制后,自主技术开发显得尤其重要。然而,仅凭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保证企业所需关键技术开发成功的,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性。如果依靠企业外部力量开发技术,则必须让渡一部分企业利益。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企业自主技术开发不足始终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本身财力有限,技术落后,用于技术开发的投入有限,使得企业技术发展缓慢。而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弱,所得利润有限,又影响了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这样,企业陷入“技术开发”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企业面临长期技术安全考验。

(3)技术资源储备不足与技术装备率不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又一技术安全隐患。

技术资源指企业用于创造社会财富,提高竞争力的各种现实技术和潜在技术。技术装备率指企业研究机构中用于科研活动的各种技术装备价值量的总和与该单位科研人员数量的比值,是反映企业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它直接表明人均占有技术装备的状况,还反映着质量构成、分配情况、使用期限、增长速度及利用系数等技术装备状况。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整体科学技术水平落后,技术资源储备严重不足,人才外流现象突出,严重地制约了企业在发展中就近、低成本获取技术的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技术短缺的严峻考验。另外,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装备率较低,结构不合理,竞争能力弱,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更是如此。这使得我国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从整体上讲,都始终处于技术劣势地位。目前,企业面临又一次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企业面临的技术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企业面对金融危机的压力

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的任何波动都会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影响,银行利率、股市、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的任何波动,都会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谓金融,泛指与货币和货币流通有关的经济活动,包括三层涵义:①对向的货币流通的经济活动,如商品销售、劳务供应,称为货币的财货流通。②单向的货币流通的经济活动,如缴纳税款、调拨经费,称为货币的财政流通。③循环的货币流通的经济活动,如存款、取款、放款、借贷,称为货币的信用流通。

无论是财货流通,还是财政流通、信用流通,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紊乱,都将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活动,威胁企业安全运行。广义的金融危机在如上三个流通过程中都有表现。

(1)货币的财货流通的混乱将给企业安全经营带来消极影响。无论是商品销售,还是劳务供应,任何一个领域发生混乱,都会使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恶化,价值流动和所有权转移发生障碍,影响企业安全经营。

金融危机发生时,会使本币汇率、利率发生激烈波动,影响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贸易。金融系统的收支状况发生恶化,会引起企业经营活动环境恶化,甚至引发企业债务危机,更严重的会造成企业破产倒闭。例如,当发生金融危机时,由于银行发生支付危机,影响到企业应收账款的决算,使企业发生支付危机,流动资金不足,并恶性循环;使企业经营的市场风险加大,商品流通不畅,货币流动产生障碍,企业经营安全得不到保障。

(2)货币的财政流通发生紊乱,也不利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

当金融危机发生时,政府的外汇储备减少,吸引外资的能力下降,对外债务增加。发生对内对外支付困难。此时,政府必然会对现有的税收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作出相应凋整,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大。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政策性风险增大,企业收益关系不稳定,给企业经营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

(3)如果货币的信用流通发生混乱,必然引发企业经营的安全危机。

金融危机发生时,对货币的信用流通影响最为直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也最深刻。狭义的金融危机,主要是指货币的信用流通危机。企业经济活动离不开信用资金的支持,从事风险投资的企业更是如此。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与外界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企业当权者将由资本家转向“技术结构阶层”,企业与银行、消费者、国家、工人、科教界等的关系也将发生转变。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与银行的关系由资本融合转向资本分立。正如美国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恩所认为的那样:企业与消费者、国家之间由“非主权”变为“主权”关系。企业与科技、金融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离开金融的正常运行,企业不可能开展正常的经济活动。现代经济活动中,企业运行的金融压力越来越大,使企业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生存危机。墨西哥、巴西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对各国企业经济活动的打击就是典型的例子。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是现代企业必须面对的又一难题。

总之,市场风险、技术革命与金融危机是影响企业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如果不能找到相应的对策,企业不可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该词条对我有帮助 (0)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教材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